在监狱里弹奏曼陀林庆祝独立日
(Baonghean)—— 86岁,入党67年,曾被关押在殖民和帝国主义监狱的阮维仁先生永远不会忘记他在金兰监狱庆祝独立日的那段时光。
抵达清章县武烈乡金花村后,我们按照指示穿过开始成熟的田野,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听到阮维仁先生(生于1931年)家中传来曼陀林琴声。在门廊前,阮先生正全神贯注地弹奏着吉他,他那双饱经风霜的手指依然灵巧娴熟。
客人走得很近,手指暂时离开了吉他,友好地看着我:“这些日子,我似乎总是怀念遥远的岁月,那时我还是个少年,后来参军,被敌人俘虏,在监狱里也快乐地庆祝了国庆节……”
![]() |
| 阮维仁 (Nguyen Duy Nhon) 先生从曼陀林中找到乐趣。照片:丛健 |
恩先生的父亲来自清章省同文乡,母亲来自广治省,他出生于归仁市,父母以这片土地的名字为他命名。在全国起义期间,这位小学同学仍然密切关注着归仁发生的种种事件。
两兄弟很快加入了革命队伍,投身于群众斗争运动。学生阮维仁当时并不理解革命的意义,但他还是加入了斗争的人群。聆听着演讲,他渐渐明白,从今以后,奴役的生活将被抛弃,国家将获得自由,不再受压迫和剥削。
19岁时,阮维仁应征入伍,随部队在广治西部山区作战。同年,他荣幸地加入共产党。1952年初,在丰田县的一次突袭中,由于敌我兵力悬殊,他的部队伤亡惨重,他本人也落入敌手。
![]() |
![]() |
| 2. 这本笔记本——阮维仁被囚禁在皇家监狱期间的纪念品。照片:Cong Kien |
敌人使用酷刑逼供,但他始终守口如瓶,于是他们不得不将他先后转移到顺化、岘港,最后转移到庆和省的金兰。在狱中,这位共产党士兵继续争取改善伙食、药品、文化教育以及在传统节日期间的娱乐活动。
“我一生中永远不会忘记在金兰监狱庆祝的第八个独立日。没有盛大的宴会,没有口号,没有扩音器,但囚犯们度过了真正快乐的一天。法国人不得不佩服越南人民的爱国情怀,”Nhon先生坦言道。
那是1953年初秋,兄弟俩商量着如何庆祝独立日,为了瞒过狱卒,大家一致同意以“七月节”的名义举办中秋节和盂兰盆节。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任务:有人制作乐器,有人搭建背景,有人剪字,有人制作装饰图案,还有人练习表演艺术。Nhon先生则专注于制作曼陀林。
到了约定的日子,兄弟俩派人去邀请监狱代表参加仪式。法国军官来到监狱,看到华丽的背景、装饰着入口的彩色字母和图案,以及演奏着热情奔放、庄严雄伟旋律的自制乐器,不禁感到惊讶。
兄弟俩解释说,背景是用废弃的帆布做的;字母和图案是用硬纸板做的;颜料是用碾碎的药片兑水调成的;曼陀林是用后院里捡到的木头和篱笆旁捡到的铁丝做的;笛子是用卷起来的锡片打孔做成的。
听到这话,法国军官惊讶地张大了嘴,然后回到房间去拿相机,拍下了共产党战俘亲手创作的“作品”。
![]() |
| 来自河内、义安、河静、广平、承天顺化、岘港、胡志明市等省市的代表团访问了金兰湾,参观了旧监狱。照片:档案 |
兄弟俩面向北方列队,嘴上做着祈祷的手势,实际上却哼唱着“国歌”,心中怀着同样的敬意,决心保卫祖国。法国人也猜到了仪式的真正目的,只是摇了摇头。吉他、笛子和歌声响彻云霄,每个人都跟着节奏舞动起来。法国军官海伊走上前去,与每个人握手。
近一年后,即1954年8月25日,根据《日内瓦协定》的规定,阮维仁先生被法国遣返回他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归仁。之后,他随部队北上,改行,然后回到家乡清章,从事生产工作,并参与乡级社会工作。
阮先生唯一留存的狱中纪念品是一本近百页的小笔记本,里面记录着狱友们的感受。这本小笔记本已经褪色,大部分页面都模糊不清,但昔日狱友们彼此间的情谊依然清晰可见。
Nhon先生分享道:“我曾多次回到金兰湾探访旧战俘营,每次都百感交集,想起多年前的战友。最难忘的是我们庆祝独立日,也就是国家国庆八周年纪念日,已经过去了64年……”
丛健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