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周培同志在义静苏维埃的革命精神和勇气
陈周培同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当地的一名汉语教师,他的家也成为当地进步爱国青年的聚会场所之一,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
多山是一片文化之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革命的历程。法国殖民者入侵我国时,像许多其他农村地区一样,昔日的布多和如今的多山人民都遭受着双重压迫。这里的人民不愿接受奴役生活,秉承祖先的传统,在爱国学者和作家的号召下,奋起争取食物、衣服和自由。

陈周培同志(别名全安)于1887年2月15日出生于义安省英山县顺忠乡博达村(现杜良县多山乡第7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尽管家境艰苦,他的家人还是为他创造条件,让他在村里的学校学习汉语和越南语。
青年陈周培自幼接触书籍、报纸和进步思想,逐渐展现出坚强意志、好学精神,对前辈们充满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充满热情。天资聪颖的陈周培同志后来成为当地的一名汉语教师,他的家也成为当地进步爱国青年的聚会场所之一。
越南共产党诞生后(1930年2月3日),在义安省委代表的领导下,安山临时党委于1930年3月底成立,陈友同志任书记。党委召开会议,商定了优先发展基层党组织的方针。党委成员被派往各个村庄进行宣传教育,启发群众。但大村乃至顺忠公社在1930年至1931年间都属于安山县,因此该县的人民斗争运动直接由安山县委领导。
1930年3月底,在陈州家庙,由潘太益同志主持,成立了由阮景昆同志任书记的“卜达党支部”。陈州培同志和一批爱国青年在此期间加入支部。不久,陈州培同志被支部推选为书记,接替被组织调往执行新任务的阮景昆同志。

在党委的领导下,陈兆培同志和卜达党支部的同志们加强宣传工作,巩固党的组织,吸收积极参加斗争运动的群众入党。在陈兆培同志和卜达党支部的密切宣传动员下,红色农民协会、红色自卫队、青年队、妇女队等地方群众组织相继成立,吸引了众多党员参加。
接到安山宫委员会关于组织全宫大规模示威游行以响应1930年9月1日清章人民斗争的指示后,卜达党支部的同志们,如:陈文胜、范廷氏、陈文多……立即在陈周培同志的家里召开多次会议,讨论协调斗争的计划。
1930年9月8日上午,随着锣声响起,陈周培同志和支部党员带领村民集合,前往位于布达地区的长昆多集合点,与顺忠乡和白河乡协同抗议。在听取党员发言后,抗议队伍奔赴政府办公楼。他们一边走,一边高呼斗争口号,要求殖民和封建当局废除市税、渡税,降低土地税、人头税……
敌人被人民斗争的力量所吓倒,从荣市派出飞机轰炸示威队伍,造成7人死亡,30人受伤。面对这种情况,陈周培同志和其他党员率领各村示威队伍暂时撤退。
随后,1930年9月9日、10日和23日,陈周培同志带领布多乡、芳祺乡人民配合顺忠乡、白河乡人民举行示威游行,反对殖民傀儡政府的恐怖政策,并于1930年9月8日举行追悼会,悼念在示威游行中牺牲的烈士。
面对斗争运动的蓬勃发展,法国殖民者及其傀儡政府派出特务和秘密警察来到布多,包围、追捕陈周培同志,并将其关押在金仁监狱(今安山地区)。八个月来,尽管敌人用尽各种手段,从酷刑到利诱,陈周培同志始终没有吐露一丝一毫。
1931年中旬,陈周培同志出狱后,继续教授汉字,等待与党组织建立联系的机会。他长期躲藏在外,后回到家乡,继续在村里教孩子们学习汉字,并秘密地建立党组织,寻找发展党员的途径。短短几年间,他就组织并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其中包括来自今蓝山乡白玉村的阮维强同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盟军投降后,义静省际起义委员会命令各县、州立即组织夺取政权。1945年8月23日,在安山起义委员会同志的指挥下,陈周培同志率领大批来自布多村和芳祺村的民众,手持黄星红旗,手持长矛、棍棒,整齐列队,与大批来自各乡的民众一起,前往政府衙前,参加安山州的夺取政权行动。
1945年8月25日,陈珠佩同志率领布达村和芳祺村人民为夺取地方政权而斗争。同志们随即宣布成立布达村临时革命委员会。陈珠佩同志经人民选举为委员会主席。各村临时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后,面对人民的斗争,布达村和芳祺村地方当局在众多民众的见证下,将所有文件、印章和书籍移交给临时革命政府。
1947年11月4日,陈周培同志因公殉职。陈周培同志的一生和革命生涯,是共产党员坚强意志的伟大典范,始终保持着为人民、为祖国的战斗精神和勇气。
为了表彰陈珠培同志对多山革命运动特别是杜良县的重大贡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根据2006年1月3日第10/QD-TTg号决定向陈珠培同志追授国家功绩证书。
-----
参考:
杜良县委史 1930 - 1963 年,乂安出版社 2005 年。
大山公社党委和人民的历史 1930 - 2005,文化信息出版社。
陈秋波同志的孙子陈金英先生的故事和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