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拥有AIM-154,那么俄罗斯就拥有威力相当、射程更远的R-33/37空对空导弹。
 |
R-33(北约代号AA-9“阿莫斯”)是俄罗斯空军目前最先进的远程空对空导弹。如果说AIM-54与F-14“雄猫”战斗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那么R-33则是著名的米格-31“猎狐犬”超音速拦截战斗机上不可或缺的武器。图片来源:militaryrussia.ru。 |
 |
苏联研发R-33的目的与AIM-54基本相同,这两款空对空导弹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同一时期研发的。R-33的目标是美国空军的B-52“同温层堡垒”远程战略轰炸机和SR-71“黑鸟”侦察机。图片来源:russianarms.ru |
 |
R-33 的发展历史与其部署平台——米格-31 或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米格-25 现代化升级项目(E-155MP)——紧密相连。换句话说,R-33 是最初装备在米格-25 上的 R-40 远程空对空导弹的后继者,而米格-31 本身仍然可以部署 R-40。图片来源:militaryrussia.ru。 |
 |
苏联于1970年完成了R-33的研发项目,并准备使用专用飞机进行测试。然而,当时米格-31尚未诞生,为了部署R-33,设计人员不得不将米格-25和米格-21改装成测试发射装置。图片来源:militaryrussia.ru。 |
 |
此外,为了测试即将装备米格-31的Zaslon相控阵雷达系统,该雷达系统还将与R-33组成一对。苏联还改装了一架图-104战机,用于携带Zaslon雷达系统,以便在将其装备米格-31之前测试Zaslon雷达系统与R-33雷达系统的同步性。图片来源:keypublishing.com |
 |
R-33导弹的工作原理与AIM-54基本相似,后者结合了半主动雷达制导系统(可在飞行过程中自动收集和更新目标数据)和惯性导航系统,从而引导导弹命中正确目标。米格-31战机配备的“扎斯隆”相控阵雷达使其能够部署1至4枚R-33导弹,同时攻击不同的目标。图片来源:nevskii-bastion.ru |
 |
在米格-25P-10型上测试R-33空对空导弹时,苏联设计师不断完善这款导弹,尤其是R-33采用了新的武器挂架系统。R-33从米格-31发射时击落的第一个飞行目标就是米格-17,这次测试是在1977年初进行的。图片来源:nevskii-bastion.ru |
 |
R-33导弹重490公斤,轴距4.1米,配备重达47.5公斤的高爆弹头。由于尺寸限制,米格-31最多只能携带4枚R-33导弹,且全部位于机身下方。图片来源:nevskii-bastion.ru |
 |
R-33 配备半主动雷达制导系统 RGS-33 和红外制导系统 TGS-33。在 R-33 的研发过程中,苏联也曾计划为该型号导弹配备主动雷达系统,但后来放弃了这一设计。此外,R-33 还集成了导弹控制装置 MFBU-410。图片来源:militaryrussia.ru |
 |
米格-31机身下方R-33导弹的特写。图片来源:nevskii-bastion.ru |
 |
R-33空对空导弹的射程加上俄罗斯研发的改进型可达到340公里,其有效射程已达160公里。R-33所有型号的飞行速度均为4.5马赫,相当于音速的4.5倍,当目标飞行速度达到3.5马赫时,它可以完全摧毁目标。图片来源:goodwp.com |
 |
俄罗斯不满足于R-33的威力,还推出了其改进型“三角旗”R-37,其作战性能远超其前身。R-37的设计目标并非摧毁远程轰炸机,而是摧毁敌方电子战飞机或空中指挥飞机。图片来源:military-to-day |
 |
为了与米格-31等未配备相控阵雷达系统的战斗机兼容,R-37还配备了先进的主动制导雷达系统——阿加特9B-1388,以保持其预计150-390公里的远程攻击能力。然而,目前世界上除了米格-31之外,没有其他机型可以部署R-37,而且它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客户。图片来源:nevskii-bastion.ru |
 |
R-37 的基本重量高达 600 公斤,长度与 R-33 相同。除了极高的爆破弹头外,R-37 还配备了重约 60 公斤的破片弹头。其飞行速度可达 6 马赫,是当今世界上所有空对空导弹中最快的。图片来源:nevskii-bastion.ru |
 |
俄罗斯目前的目标无非是将R-37或其改进型部署在其主力战斗机上,例如苏-35S,或未来的苏霍伊T-50,以便在米格-31战斗机接近服役期时减少对它的依赖。图片来源:militaryrussia.ru |
根据 Kienth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