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心,经受磨难
(Baonghean)七月,怀念与感恩的月份,我们沿着7A国道,顶着烈日与寒风,来到越南中部安山乡,那里是越南-老挝国际烈士公墓的所在地。夏日里,阳光如同“火盆”般洒满中部地区的大地,让来自各地的亲人旅途显得格外漫长。
然而,当停驻小镇,踏入墓园,长途跋涉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轻松与宁静。墓园前,一片静谧,绿树成荫,竹篱随风摇曳,松树摇曳,鸟鸣声此起彼伏,夏日的暑气也随之消散。
墓地里,整齐排列着墓碑,墓园的工作人员依然忙碌着。有的清扫落叶,有的细致地清除墓碑上的草丛,有的整理香炉,所有人的背影都暴露在烈日下。
![]() |
越南-老挝烈士陵园景观。摄影:Quang Dung |
在陵园工作期间,看到烈士亲属前来拜谒,负责管理烈士名单和墓地的工作人员阮诗修先生便上前探望,热情地进行引导。当被问及日常工作时,诗修先生分享道:“名义上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但实际上一个人要承担很多工作。照料和为校园里近11000座坟墓烧香是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风雨无阻……”
祭拜完亲人的坟墓后,天色已晚。我们走近墓园管理人员,想和这些默默工作却意义非凡的人们聊聊。除了阮思修先生(1973年出生)之外,还有另外五位工作人员,尽管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他们依然辛勤地工作着。
工作经验最长的是阮氏秋贤女士(1977年出生),至今已有18年。她毕业于旅游专业,恰逢越南-老挝公墓管理委员会招聘员工,她申请并被录用。起初,阮氏秋贤女士和她的家人不禁感到忐忑不安。因为一个刚满20岁的女孩,就被派去照管近1.1万座烈士墓,每天都在神圣的地方工作,这种不安也很正常。因此,她原本打算先暂时工作一段时间,等接到其他工作通知后再申请调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忐忑不安并没有“消散”,她对这片公墓的感情却越来越深。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迎接烈士亲属、来宾到陵园,清扫墓地。烈日下,她蒙头戴口罩,穿上防晒衣;雨天,她戴着帽子,披着雨衣,和同事们一起组织清扫整理近7公顷的陵园。
![]() |
越老两国公墓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正在清扫烈士墓地周围并除草。摄影:孔建 |
阮氏秋贤女士与这里相依相伴的岁月里,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但她始终难忘的是,有一次,两位来自清章县的烈士亲属骑着同一辆自行车,半路上爆胎了,天色昏暗,下着雨,他们才抵达墓地。饥寒交迫,又没钱,阮氏秋贤女士和当时的管委会主任阮春威先生只好留着晚餐给两位烈士亲属。晚饭后,两位烈士亲属请求在管委会借宿一晚,秋贤女士打扫了客厅,回家拿了毯子和蚊帐送过来……
阮诗秀先生也是在越老公墓工作多年的人之一。2004年,他一边在交通部门工作,一边申请调到这里工作,负责管理烈士名单和墓地。工作13年多来,诗秀先生对每座墓地都了如指掌,知道每座墓地的位置和编号,并能完整地记住约3000名烈士的墓碑;另有500名烈士缺少家乡、单位和姓名信息(只知道名字,不记得家乡;只知道家乡,不记得名字)。
此外,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阮氏秀先生每天也参与迎接亲属、清扫墓地、照料坟墓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安葬着近11000名烈士,其中就有阮氏秀先生的哥哥,他在老挝战场上牺牲了。这也成为阮氏秀先生的又一动力,让他对这片神圣的土地充满眷念。
![]() |
每逢月圆日和节假日,烈士墓前都会供奉香火和鲜花。图片:孔健 |
况且,索先生的家人目前在多良,他每个月只能回家五六天,其余时间都在墓地工作。他的妻子常开玩笑说,丈夫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逝者,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时间很少。这种时候,他只能笑着说:“英雄烈士们舍身取义,不惜血汗、白骨和生命,而我的工作不过是沧海一粟!”
管理烈士名单和墓地,每当有亲属来要求将烈士遗骸运回家乡,或从外地迁往越南-老挝公墓时,Sau先生都会负责办理相关手续和工作。亲属很少提前通知,而且遗骸运回往往在深夜进行,所以他必须时刻在场,全力协助。甚至有时在节假日,他刚开车50公里回家,刚吃过晚饭,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亲属来要求将烈士遗骸运回家乡的电报。即使深夜瓢泼大雨,Sau先生仍然开车回去履行职责。那一周算是没有休息日,与妻儿见面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工作就是这样,但Sau先生始终牢记一件事:他必须履行对逝者的责任……
6名员工中,阮氏银(1985年出生)年龄最小,经验也最丰富。她从2009年起参加工作,主要任务是向参观团讲解介绍墓园的相关信息。许多人来到这里都流泪了,他们因为看到浩瀚的坟墓而流泪,因为他们被她温柔、感人、动人的声音所感动。很少有人知道,阮氏银的家庭状况非常困难,夫妻俩分居两地。她的丈夫是一名教师,住在清章县丰盛乡,距离安山市约40公里。阮氏银和孩子暂时住在安山乡父母家,距离她的工作地点有10多公里,每个月,一家人只能团聚几次。由于工作繁忙,阮氏银的丈夫总是同情和分享,鼓励她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越老公墓管理委员会主席黄登忠先生表示:“管理委员会由2名领导和6名工作人员组成,这么多人管理和照料占地7公顷的近1.1万座坟墓实在是太辛苦了,工作非常低调,很少有人知道。虽然每月收入只有300-400万越南盾,生活仍然很艰难,但每个人都热爱这份工作,时刻牢记一件事:为社会做贡献,报答那些为独立和自由而牺牲的先烈们。”
丛健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