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韩或因警惕中国而联手?
6月1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峰会,这对特朗普和金正恩来说都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朝鲜半岛和平的重要开端。
如果我们从朝鲜半岛的更大问题来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因为美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尚未签署和平条约来合法结束朝鲜战争,这场战争直到1953年才结束。
从左到右:朝鲜领导人金正恩、韩国总统文在寅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图片来源:Getty 和 Nupi。 |
就是这样。特朗普与金正恩声明对于何时以及如何实现“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这是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首要任务——几乎没有透露任何细节。
但6月12日的会面依然弥足珍贵,正如中国一句名言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次峰会是迈向东北亚持久和平的一大步,迈出了一小步。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位领导人的会面书写了历史。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复杂关系
中朝关系特殊,人们非常关注这次历史性峰会对中国的影响。
6月12日事件发生前,金正恩曾两次访华,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金正恩乘坐中国国际航空的波音747客机前往新加坡,也再次明确表明了中国在美朝峰会中的重要作用。
有必要把这次会议放在中国和朝鲜半岛复杂关系的历史背景中来看待。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他们对中朝关系的记忆或许始于朝鲜战争期间中国的巨大牺牲,以及战争结束后中国对平壤的大规模经济援助和几乎无条件的外交支持。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期待朝鲜以感激和忠诚回报中国的“慷慨”和友谊。
但对许多朝鲜和韩国人(非军事区两边)来说,他们对中国的记忆可以追溯到朝鲜战争之前。数百年来,朝鲜半岛一直是中华帝国的藩属国。朝鲜半岛当时牢牢地处于中国的势力范围之内,直到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正式放弃对朝鲜半岛的统治。
朝鲜半岛的反华情绪
中国深厚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力,导致韩国人世世代代对中国怀有深深的怨恨。这种反华情绪导致了反华的韩国民族主义的兴起。这种民族主义的一个显著标志是韩文的诞生——韩语——象征着根除中国文化影响的愿望。
20世纪40年代以来北京和平壤关系不佳的另一个迹象是,2011年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的金正恩直到2018年3月才访问中国。
北京与朝鲜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不仅局限于朝鲜,也延伸至韩国。对中国的不愉快历史记忆或许是韩国总统文在寅今年决定与金正恩两次会面的原因之一。
2016年,韩国总统朴槿惠决定推进部署美国萨德(萨德)反导系统,以应对朝鲜导弹试验,北京对此表示强烈抗议。中韩两国因萨德系统而陷入紧张的外交僵局,导致两国关系跌至1992年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中国掀起抵制韩国企业的浪潮,包括赴首尔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急剧下降,给韩国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
许多韩国人认为北京的回应是外交和经济胁迫,也是对中国历史统治的鲜明提醒。
萨德系统争议后不久当选的韩国总统文在寅或许有更多理由推动与朝鲜领导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朝鲜半岛统一无疑将增加其脱离中国独立的可能性。
朝韩联合对抗中国的可能性
西方的制裁使得朝鲜几乎完全依赖北京,许多中国人认为,这种依赖对平壤具有无与伦比的战略影响力。
但这种依赖,加上对中国统治的历史记忆,导致朝鲜的怨恨而非感激。难怪一位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断言,朝鲜“对中国没有安全感,并且有报复心理”。
因此,中国或许不是美朝峰会的最大输家,但也并非最大的赢家。对华盛顿而言,与平壤的缓和关系显著降低了北京的战略价值。
美朝“和好”将迫使中国重新调整对朝、对韩政策。
如果北京继续忽视民族主义统一朝鲜半岛的力量,中国可能会面临一个与美国结盟的统一的朝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