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人工智能引入小学课程
随着人工智能从小学阶段引入课程,中国的教育正在向前迈进。
从今年9月起,北京中小学将正式将人工智能课程和人工智能教学方法纳入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年轻人才,推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中国教育主管部门3月7日在其官网发布的通知中强调,学校将“探索建设”人工智能课程,从即将到来的秋季学期开始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后服务、俱乐部活动、科学研究等教育体系。
.jpg)
此外,学校还将与领先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合作,开发专门的人工智能培训项目。
人工智能工具将用于塑造未来的课堂,其中人工智能将在支持教学、学习研究和个性化学习体验方面发挥作用。
根据新规定,学校每年必须提供至少八小时的人工智能培训,培训可以通过专门的课程进行,也可以融入信息技术(IT)和科学等现有学科。
在全球技术竞争中推动人工智能
在全球技术竞争中,中国加大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雄心,人工智能教育也随之扩大。
随着国内人工智能应用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和支持。
根据计划,人工智能将被纳入各级教育的课程体系。其中,小学阶段的重点将放在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帮助他们了解这项技术的概念和潜力。
对于中学,将开设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应用人工智能和获取创新技术方法的能力。

照片:互联网。
特别是,将指导学生科学、合理、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以限制潜在的风险。
此外,师资队伍也将经过严格遴选,优先考虑具有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背景的教师,以提升北京地区人工智能教学质量。
控制深度伪造和数据隐私的挑战
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伪造技术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日益普及引发了许多关于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道德性的争论。
中国立法者警告称,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被滥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张毅在官方媒体援引的一份声明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算法偏见、侵犯隐私和数据安全漏洞等问题。
他还警告称,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将对治理构成长期挑战,需要中国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确保这项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安全且合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