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称霸世界?
在人工智能 (AI) 领导地位的竞争中,北京政府宣布了雄心勃勃的战略,以主导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表现出了巨大的决心。
2017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出了严厉警告,声称谁在该领域占据上风,谁就能够塑造世界的未来。
在当前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这一点尤为令人信服。美国和中国都将人工智能视为全球权力竞争的新战场。近年来,两国大力推动的人工智能相关倡议、政策和活动的显著增加,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jpg)
尽管美国的人工智能举措以及欧盟的努力(尤其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的人工智能法律《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经常占据媒体的头条,但中国的人工智能方法却较少受到关注。
除了公众基本上无法获得的深入学术分析之外,有关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偏见,有时无法准确反映这些政策的真实性质和含义。
下文概述了中国为实现全球人工智能主导地位而采取的战略。这些战略基于对中国主要人工智能政策文件的回顾,并经过全面分析,阐明了中国战略的具体表现。这些战略不仅旨在塑造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也为中国引领国际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基础。
将人工智能视为全球竞争的战略技术
中国将人工智能视为一项战略技术,不仅是为了巩固其在领先创新国家中的地位,也是为了应对人工智能给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在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NGAIDP)中强调,在快速发展的世界中,国家安全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
.jpg)
中国提出,要“放眼世界,系统地把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前谋划,牢牢掌握新阶段国际人工智能竞争的战略主动权”,构建竞争新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中国似乎深刻理解了人工智能系统对全球社会和经济的革命性影响,并明确了其发展战略。中国立志成为“全球科技强国”,对人工智能采取了有针对性、精心规划的策略,不仅要在新领域打造竞争优势,更要将人工智能作为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工具。
保持对人工智能优势和劣势的认识
为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全球竞争力,中国重点加强自身优势领域。据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介绍,经过多年不断积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具体来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专利授权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还在一批战略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继续突出其领先领域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技术成果,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工业和服务机器人、智能监控和生物识别技术。

然而,中国对其能力持务实谨慎的态度,承认仍有改进空间。中国认识到,尽管在上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总体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尤其注重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战略技术等基础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旨在通过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法规和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来紧急应对这些挑战和其他挑战。
追踪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把握机遇
为了实现人工智能计划,中国不会仓促行事,也不会分散资源。相反,中国善于发现机遇,并充分利用机遇。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中国将“准确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寻找关键突破点,引领发展主动力”。
中国将密切监测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动态,开展趋势研究,积极开展研发,探索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前沿,把握关键领域机遇,把握趋势,引领世界,引领中国发展。
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先行者
“先发优势”是中国人工智能政策文件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充分体现了国家推动先进人工智能系统探索和应用的意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该计划指出,其关键目标之一是:“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上取得先发优势”。
这意味着中国很清楚,只有先行者才能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特殊利益,并且正在积极努力将这些利益变为现实。
有目的地分配资源
俗话说,钱是驱动一切的力量,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中国对此心知肚明。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中国将“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财政资源、基础设施和储备,统筹布局国内外创新资源”。

中国计划利用金融管理专家的参与,为政策激励的使用提供意见,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创新。
因此,为了实现成为全球科技强国的愿景,中国在国内和国际政策上都积极主动地优先战略性地配置财政和其他资源。
实现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突破
由于许多国家削减预算,基础科学的资金往往受到负面影响,因为其效益并不总是显而易见或易于应用。然而,中国已将基础科学视为关键领域,这不仅为开发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系统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其经济崛起,使其成为全球强国。
NGAIDP 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些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该行动计划还体现了中国进一步推进下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强烈愿望,承诺“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特成果”和“在理论研究、先进技术和应用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希望通过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理论和系统,为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国防建设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做出贡献,扩大和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这些努力的成果已初现端倪。自2020年以来,中国在人工智能出版物数量方面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到2022年,中国已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这些成就得益于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和宽松的隐私监管,这些因素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参与全球市场,推动全球化
中国希望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突破的累积效应能够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NGAIDP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中国还致力于在智能经济和社会安排中从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取得切实成果,为将中国提升到全球市场上创新型国家中的经济强国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中国决心积极支持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和品牌实现全球领先,并促进与国外领先人工智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国际合作。
《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互联网+计划)》勾勒出中国推进与相关国家合作、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具体路线图,着力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此外,中国承诺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商业服务组织建设服务平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提供国际合作机会和全球创新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还旨在吸引外国对人工智能研发的投资,从而增强其在该技术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特别是,中国还旨在通过与主要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成员国的合作以及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来扩大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重要的外交政策战略,旨在通过资助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贸易和投资项目来加强其全球地位。
投资人力资源和教育
人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资源,中国在扩大人工智能全球影响力的战略中也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然而,随着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人才的培养变得更加紧迫。受制于不民主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许多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纷纷离开中国。
《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详细介绍了中国计划如何弥补其人工智能规划中的战略弱点。中国优先发展“高端人才”,旨在通过升级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来增强人才储备,同时吸引“世界级专家和有前途的年轻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计划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与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机构开展研究合作,并利用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专家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中国鼓励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并利用“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资源。
《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高等学校成为建设世界一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在培养新一代人工智能人才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确保我国拥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和人才队伍,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为此,鼓励高校调整课程设置,适应全球科技前沿发展,开设更多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满足国家和地区层面的产业需求,将人工智能专业教育与其他专业交叉融合,打造世界一流的教材。
塑造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和治理
中国不再满足于被动遵循西方国家制定的人工智能指导方针和规则,而是制定了更具雄心的议程,积极参与甚至引领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进程。
此外,中国在《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强调了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发挥更积极作用的意愿。中国重点研究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例如对失控机器人的担忧以及确保人工智能监控的安全。同时,中国希望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构建人工智能国际法律框架、法规和规则,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此外,中国还希望支持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参与甚至引领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其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走向全球市场。此外,《行动计划》还强调了教育体系在塑造和影响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和法规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鼓励国内学者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重要职务,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规则的制定,中国相信可以通过自身的举措和标准影响国际人工智能的诸多领域。
最后,中国的“互联网+”计划体现了其支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人工智能标准制定的决心。中国期待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建立标准交流与合作机制,促进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协调高效发展。
简而言之,中国政府毫不掩饰其在全球推广国家人工智能标准的雄心壮志。中国已明确表示:“我们将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标准输出,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国的战略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不仅决心参与国际人工智能标准的制定,更决心引领并创造强大的影响力,重塑全球规则和规范。中国正以果断的行动和系统的规划,全力掌控并确立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中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