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义安民族寄宿高中:40年培育新芽

NGUT Nguyen Thi Kieu Hoa - 党支部书记 - 学校校长 DNUM_CDZBBZCACE 11:55

40年前,在荣市,义安少数民族寄宿高中的前身——义静少数民族青年学校成立了。从那天起,义安的少数民族学生和孩子们有了共同的家。在那里,他们可以学习、成长,在老师的怀抱里感受到爱……

truongptthdantocnoitru-cover.png

• 2024年11月23日 09:12

40年前,在荣市,义安少数民族寄宿高中的前身——义静少数民族青年学校成立了。从此,义安的少数民族学生和孩子们有了共同的家。在那里,他们可以学习、成长,在老师的怀抱里感受到爱……

truongptthdantocnoitru-tit1.png

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两次伟大的抗战救国战争,我国实现了完全独立和统一。然而,这也是整个国家,特别是义静省,面临战后和战后时期诸多困难的时期。

在此背景下,义静省领导提出建立少数民族子弟高中的政策,具有特殊意义。

1.-nguyen-van-linh(1).jpg
1990年5月25日,学校师生来到义静省委向总书记阮文灵汇报工作。图片来源:NTCC

据此,1982年12月4日,省人民委员会颁发第1314/QD-UB号决定,正式成立“义静高原民族青年学校”——即现在的义安民族寄宿高中的前身。

这是当时义静省第一所省级少数民族寄宿高中模式,尽管前些年在一些山区县也存在过高地学校和普通劳动学校的类型。

该校成立的初衷是“适应山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支年轻、健康、有文化、有科学技术水平的各民族干部队伍”。

7.-nguyen-ky-cam(1).jpg
1985年,越共中央委员、义静省委书记阮奇甘同志及省领导视察学校。图片来源:国家文化中心

创校初期是学校历史上极其难忘的一段时期。前辈们至今仍将那段时期称为“寻地建校,寻生开课”,因为当时虽然有了创校的决心、负责人和“雏形”,有了印章和独立账目,但当时没有设施、没有教室、没有学生,无法真正“办成学校”。

学校的校史记载明确提出了当时的“3点计划”:“1.迅速找到可以交换锡盟基地的地方;

2. 课程1的录取;

3.购买可供100名学生、20-30名教职工使用的设备”。

3.-dai-tuong-vo-nguyen-giap(1).jpg
1992年3月3日,武元甲大将和政府总理武文杰到校视察,与师生座谈。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委员会

经过省人民委员会、少数民族委员会、教育培训厅和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1984年10月15日,义静少数民族中学举行了第一学年的开学典礼,那天早上大雨瓢泼,学校被水淹没,但学校的气氛欢乐、感人,充满爱与希望。

通过阅读魏建胜同志的回忆录、阮春泽老师、阮克次老师、裴光通老师等的回忆录,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在荣市市中心兴建高地学校的最初几年,当时这所学校也处于建设阶段,是用“砖块和瓦砾”建成的。

10.-ho-duc-phoc(1).jpg
越共中央委员、政府副总理、财政部长、原乂安省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胡德福同志于2010年越南教师节之际视察学校。图片来源:NTCC

在那个年代,温饱不足,教育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或许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于是老师们分头下乡,挨家挨户、田地走访、讲解、邀请。

有几次,他邀请不到任何学生。有几次,学校副校长阮春泽老师不得不一路跑到奇山乡的尽头,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说服几名学生同意报名。

早期,教育培训局的政策是只注重在偏远地区找学生,而不是城镇等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因此“找学生开课”的问题就变得困难很多倍。

万事开头难。为了逐步稳定局面,认真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学校师生同心协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足。

13.-do-van-chien(1).jpg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原中央委员、部长、民族委员会主席杜文战同志于2019年12月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并出席学校建校35周年庆典活动。图片来源:国家文化中心

由于民族寄宿学校的特点和性质,学校的教职员工既履行着教师的职责,又肩负着父亲和母亲的责任,夜以继日地辛勤养育着学生。

在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学校始终重视德育工作,重点教育学生爱国主义、热爱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师生感情、朋友感情;激发学生的梦想和抱负;教育学生远离社会丑恶现象。

1994年,正值建校十周年暨荣获三级劳动奖章之际,学校举行了建设项目落成典礼。得益于此,学校从最初使用锡业公司设施作为校舍,发展到如今拥有宽敞、同步的校舍,位于梅黑德街98号,正位于荣市的门户位置。

14.-hau-a-lenh(1).jpg
2022年1月,越共中央委员、民族委员会主席、部长郝阿良同志看望学校学生并向他们赠送礼物。图片来源:国家通信委员会

十年磨一剑,首届毕业生风雨兼程,但学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毕业生312人,其中177人考入大学。义安省高原地区和民族,在学校发展史上,首次实现了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和大学毕业。首届毕业生已回到省内和地方工作,成为各机关、部门、行业和组织的骨干干部。

这是难能可贵的成绩,特别是与以往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和素质相比,也充分肯定了开放办学的政策是极其正确和富有创造性的,体现了省领导对民族山区的战略眼光和深切关怀。

da-dung(1).jpg
1999年,原乂安省人民委员会主席胡春雄同志与学校师生亲切交谈。图片来源:国家通讯社

1996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义安省委发布第42/TB-TU号通知,明确提出“逐步把省民族寄宿高中提升为优质的民族山区教育中心”的方针。

落实这项特殊政策,学校确实取得了很大进展,为采取更加积极、更加可行、更加坚决的措施创造了条件,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付的任务。

Thái Thanh Quý
越共中央委员、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席、原乂安省委书记泰成贵同志在学校2019-2020学年开学之际,向学校献花祝贺。图片来源:国家文化中心

从初高中并重到只注重高中培训;从招生规模扩大到招生范围扩大;从限制招生区域、招生科目扩大到扩大招生区域、招生科目,投入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补充了优秀生源,为提高综合教育质量创造了重要前提。

2008-2009学年,学校在全省优秀学生竞赛中由B组升至A组,与专科学校、城区学校、平原地区学校同属一个组别。

Học sinh Trường nội trú tỉnh đã ngày càng khẳng định mình tại nhiều lĩnh vực, nhiều hoạt động văn hóa văn nghệ. Ảnh: NTCC
省立少数民族寄宿高中的学生在各行各业以及文化艺术活动中展现出越来越强的自我。图片:NTCC

从这里开始,省立民族寄宿高中进入了确立地位、打造品牌的时期。2009年至2014年,高考录取率达80%至85%。2014年,高考平均成绩14.35分/生,位列全省第20名。建校20年来,与建校初期相比,学校在实现办学目标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当之无愧地成为民族山区教育的优质基地。

truongptthdantocnoitru-tit2.png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学校伴随着义安省教育部门和整个国家,进入了积极、充满活力、扩大交流与融合的新发展阶段。

Giờ học của học sinh Trường PTTH Dân tộc nội trú tỉnh. Ảnh: Mỹ Hà - NTCC
省立民族寄宿高中学生上课。图片:My Ha:NTCC

2019年,为落实省人民委员会2019年5月25日第306/KH-UBND号计划,义安民族寄宿高中被选定为2019-2023年义安省优质重点高中建设试点5所高中之一。这是学校迈出突破性步伐,提高综合教育效益,巩固学校地位,提升学校品牌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在省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投入下,学校设施不断投入,更新改造,新建了图书馆、食堂、教室、校门、宿舍等设施,维修补充了不少设施设备。

Không gian thư viện nhà trường. Ảnh: NTCC
学校图书馆空间。图片来源:NTCC

鉴于师资力量决定教育质量,学校尤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始终致力于培养和发展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目前,学校100%的教职工、教职员工都接受过合格且超标准的培训。

其中:1/47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33/47名教师拥有硕士学位;7/8名英语教师达到英语五级(C1);1/8名教师达到英语四级(国际B2);100%的信息技术教师具备高级信息技术技能。学校师资队伍中,许多人技能扎实,是教育培训部专业网络的骨干成员。

Giáo viên Trường Trường PTTH Dân tộc nội trú tỉnh. Ảnh NTCC
学校的师资力量均达到或超过标准。许多教师是教育培训部专业网络的核心成员,并荣获多项殊荣。图片:NTCC

同步投入,无论大众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教育质量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从1994-1995学年仅有2名学生考上大学,到1995-1996学年有10名学生考上大学,到现在,高考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其中不乏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名列前茅。

仅在2023-2024学年,该校就排名第四,为义安省教育培训局在国家教育版图上的整体成就做出了贡献。

Tập thể cán bộ, giáo viên Trường PTTH Dân tộc nội trú Nghệ An. Ảnh NTCC
义安民族寄宿高中的教职员工。 图片来源:NTCC

除了大力投入综合教育质量建设外,学校在提升重点教育质量方面也采取了许多突破性举措。自2019-2020学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未能举行考试以来,学校在过去的四个学年里,共有89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其中一等奖11人,二等奖40人,三等奖19人,鼓励奖19人。

学校注重STEM教育方向的教学,开展了多项科技项目和课题,并在省级和国家级竞赛中荣获多项大奖。学校共有11个项目荣获省级奖项,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1个项目荣获2023-2024学年全国科技竞赛“有前途奖”。许多学生参加了雅思考试和国际信息学证书考试;学校还有优秀学生获得越南英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Học sinh Trường nội trú tỉnh có nhiều thành tích trong học tập. Ảnh NTCC
省立民族寄宿高中的学生成绩优异,在国内外众多比赛中屡获殊荣。图片来源:NTCC

特别是省民族寄宿高中学生首次自信“出海”,参加泰国、韩国、波兰等多项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学校两次参加国际TIMO数学竞赛,共获11枚银牌、1枚铜牌、3项鼓励奖;参加波兰INTARG国际“发明创意”大赛,获1枚金牌、1项特等奖;参加韩国WICO世界发明创意奥林匹克大赛,获3枚金牌、3项特等奖。

这些成绩标志着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充分肯定了省民族寄宿高中不仅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且为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为全省乃至全国快速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和作用。

Ảnh - Mỹ Hà (14)
省立民族寄宿高中学生的节日。图片:My Ha

40年来,义安民族寄宿高中已成为义安山区、高原少数民族子弟“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摇篮。学生们的每一步成长,也是各级领导、民族社区,特别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喜悦、幸福和自豪。

至今,在义安省西部各县,省民族寄宿高中的几代学生大多已成为国家机关、单位的官员、公务员和公职人员。许多人成为医生、工程师、教师、军人、优秀生产者、企业家和工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在党、政府、祖国阵线各级领导机关和人民团体中,有不少人被信任担任重要职务。

40年来,“带去森林的芬芳,带回甘甜的果实”,在奋斗、磨练和成长的每个阶段,学校一代又一代的师生携手并进,心连心,共同培育了极其优良的传统价值观。那就是团结互助、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和尊重他人的传统。这些崇高的传统价值观,构成了义安民族寄宿高中独特的印记和身份。

这也为学校进入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愧于宜安西部县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重托。

Trường PTTH Dân tộc nội trú
义安民族寄宿高中的师生。图片来源:NTCC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义安民族寄宿高中:40年培育新芽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