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三中:为越南义安省西部地区培养人才
(Baonghean)-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第三英山高中已克服重重困难,成长为西部地区教育体系的一面旗帜,为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
安山第三中学的老师们。 |
英山第三高中成立于1976年,位于会山乡嘉渥村的一片荒地上,当时名为英山工读学校(VH-VL)。建校初期,英山工读学校仅有11名教职工,校长为阮文英先生;学校设施包括用竹子搭建的教室,共有4个班,188名学生。
该校是工读学校,不属于教育部和教育厅管理的高中体系。管理和运营面临诸多困难。每一位干部教师都像一位战士,开垦土地,修建道路,为学校开路,为北区人民送去光明。正是在艰难时期,同事、师生之间的团结更加牢固,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1980年起,英山文体学校迁至定山乡。在半山区,学校在建造教室、开办学校和招生方面遇到了新的困难。当时,阮越严先生担任校长。在当地民众和家长的帮助下,学校得以将临时茅草屋搭建成宽敞的教室。学校招生范围覆盖英山县西部的六个乡:三山乡、定山乡、甘山乡、清山乡、平山乡、寿山乡和白富农场乡。在新区的第一个学年(1980-1981学年),学校设有三个教学楼,共12个班级。然而,自80年代末起,学生人数持续减少。
1990-1991学年,学校学生总数只有67人,生源不足,师资过剩。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门领导和英山县领导决定将定山中学与英山文体学校合并,改名为英山第三中学暨高中。从1991-1992学年起,教育培训厅任命数学老师阮伯娣先生为校长。1996年,学校第一栋三层教学楼动工兴建,内设18间教室。次年,两层行政楼也落成。
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这所中学被移交给了丁山公社。从2007-2008学年至今,学校的管理工作由潘廷安老师负责。学校位于新区,教育水平较低,道路交通不便。每年约有300名学生不得不租房居住。学校的教职员工大多是年轻人,来自区外,因此住宿和生活条件十分匮乏。在此期间,学生人数持续减少,班级数量逐年减少,导致各学科师资过剩和师资短缺。
为了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学校领导层始终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素质作为关键因素。学校以此为导向,集中所有资源,推动各领域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学校设施投入不断,校貌逐年焕然一新。学校目前拥有两栋高层建筑,并仍在持续建设中,以满足教学活动所需的教室、练习室和专业教室。
![]() |
2016-2017 学年开学当天,Anh Son III 高中。 |
2016-2017学年伊始,学校获得教育培训部的投资,增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内设6间标准教室。学校还利用每年社会化教育经费,逐步翻新和新建教室,恢复绿化和体育馆系统……得益于此,学校的基础设施体系日益满足教学需求,拥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实践系统,1间外语教室,2间IT练习室,并购置了现代化的净水系统,为学生提供安全充足的过滤水……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学校教师培训达标率达100%,15名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学校全体师生始终敬业奉献,夜以继日地工作,为提高安山省西部地区人民的知识水平和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2006-2007学年,学校无优秀生,而如今优秀生比例已提升至11%以上;升学率达95%以上;毕业率达57%-100%。学校涌现出众多在省级优秀学生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以及体育、体育教学等各方面荣获奖牌的学生。学校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使他们成长为国家各地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军官、医生、教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2005年,安山三中荣获政府总理颁发的奖状;2016年,荣获教育培训部颁发的奖状。学校每年都被教育培训部评为全省先进集体;学校党支部、工会、青年团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强优集体。 |
学校4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全体师生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晶。多年来,学校始终得到各级党委、各级机关、各部门、各级工会以及教育培训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这激励着全校师生继续努力,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在义安省教育事业中继续书写更多光辉灿烂的篇章。
潘廷安
(党支部书记、校长)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