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短篇小说:多年的回忆

阮文学 August 28, 2025 20:00

夜色静谧。他睁大双眼,走到院子角落,静静地欣赏着昙花。月光皎洁,整个乡村仿佛都被镀上了一层金光。往事涌上心头,将他带回了那段艰辛却充满勇气的岁月……

4a minh họa truyện năm tháng nhớ thương
插图:Vu Thuy

酷暑过后,天气转凉。通往泻湖的小路上,三角梅竞相绽放。冯先生喊道:“这附近稻米产量最高的人在哪里?”“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冯先生难掩喜悦。“有图先生的消息了。”冯先生的话让汉先生满脸汗珠。两人迅速商量了一下联系方式,得到了关于烈士图先生的重要信息。他们计划这周末重返旧战场,进一步了解情况,然后办理手续,将图先生的遗体运回故乡。

晚饭后,汉先生先收拾自己的东西。他打开橱柜门,拿出公文包,摸到了装着图先生军装衬衫的包裹。衬衫虽然旧了,但每次拿出来看,他都忍不住热泪盈眶。他又给冯先生打了个电话,仿佛在安慰自己:“希望我们的努力会有回报。我以为已经没有希望了。”冯先生爽朗地笑道:“一个勤劳的女人不会背叛丈夫。也许,图先生会给我们指路。”

夜色静谧。他睁大双眼,走到院子角落,静静地欣赏着昙花。月光皎洁,整个乡村仿佛都被镀上了一层金光。往事涌上心头,将他带回了那段艰辛却充满勇气的岁月……

***

在一个暴雨倾盆的日子,他自愿参军。田野被洪水淹没。这位身材高大的男子被选中参加特种部队训练课程,随后被派往B战场。在家乡,他爱上了一位贤良淑德的邻家姑娘。她的身影伴随着他行军的每一步,每一场战斗。一天,他受伤的战友休假,许先生请他带一封信给他的父母,信中还附有一首献给邻家姑娘的诗。抵达广义后,他的战友遭到伏击,被敌人枪杀。埋葬战友后,一名士兵继续将信送到信上的地址。他误以为自己埋葬的是黎维行,于是站在许先生的父母面前说:“我谨向你们表达我的哀悼……许先生牺牲了……”

经过长时间的战斗,韩先生身负五次伤。解放日后,他回到芽庄担任军事行政官员,当时他已北上“六七”年,终于有机会回家探亲。在静谧的家门前,他拥抱年迈体弱的父母,痛哭流涕。母亲哽咽着说:“感谢上帝,大家都以为我……”

所有的悲伤和绝望都化作了喜悦。屋子暖和多了。老兵含着泪在摆放着他照片的祭坛上点燃了香。那天下午,他问了问邻居,但她已经追随丈夫而去了。他感到无比悲伤。在混乱和炸弹的洗礼下,欢笑与泪水、失去亲人的故事司空见惯。当他再次见到亲戚邻居时,他心如刀绞。这个依偎在小河边的村庄,如今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战争夺走了许多强壮的年轻人,而归来的人却满身伤痕……

几个月里,香烟袅袅。这令人悲伤,但人们终究要活下去。汉先生娶了邻乡一位烈士的遗孀花女士,并生了一个儿子。之后,他们的儿子和女儿接连出生。这位老兵为了生计,为了孝敬父母,努力工作。他下地干活,卖鱼露。三年辛勤劳作之后,贫困依旧。身体上的伤痛使他无法在残酷的商业世界中挣扎。他回到家乡,借钱、租池塘、借地开垦土地、种树养鱼。困难接踵而至。村民们敬佩汉先生和他的妻子,他们敢于将一片杂草丛生、齐腰高的荒地变成美丽的农场。

***

汉先生一年后,冯先生回到了村子。他走路一瘸一拐,视力也不好,但他并没有放弃艰辛的生活。两年后,他结了婚,开始耕种田地。他的妻子比他大三岁,勤劳善良。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就像一片常年暴晒在烈日下的田野。她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两个“不如别人聪明”,分别叫贤、良和王。三个孩子中,良最聪明,但也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他仍然觉得现在的艰辛与过去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于是鼓励妻子说:“亲爱的,上帝创造了大象和青草。”夫妻俩互相鼓励,努力工作,生活也变得轻松了一些。那段时间,他去邻村探望一位失去一条胳膊的同志,看到屋子角落里放着一个落满灰尘的铁罐和一个背包。在谈论谁还活着谁已经去世时,这位同志感叹道:“谁会记得我们的时代?”

从那时起,冯先生便萌生了收集文物以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想法。在收集文物的过程中,他还收集信息,寻找烈士墓地。有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说他疯了。他毫不在意。他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并与妻子儿女一起“实践他的想法”。起初,妻子并不赞同,但后来,看到丈夫立志行善,便让他把东西带回家。他像个逃亡者,像飞蛾扑火般四处奔波。二十五年,他收集了上千件文物,帮助找到了数十位烈士的遗骸,并将数千条信息串联起来。我不知道他究竟从哪里获得如此强大的力量……

***

清晨,空气清新。汽车驶出小巷,驶上主路,朝着旧战场的方向前进。冯先生对之前掌握的信息感到安心。旅途中,他一路哼着歌。五天四夜后,专车返回。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祖国张开双臂欢迎他们。同志们欣喜若狂。烈士图的遗骸被运回故乡安葬。冯先生难掩喜悦之情,因为他又完成了一件善事。然而,汉先生内心却有些悲伤。他曾答应过烈士图的遗孀,但他并不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她丈夫的遗骸。

汉先生处理完烈士图家的后事后,打开衣柜门,把那件旧军服带到了冯先生家。衣柜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纪念品:炸弹壳、子弹壳、我军和敌军的飞行员头盔、卫兵制服、坦克、遮阳帽、刺刀。另一边摆放着Mk 82型可变后掠翼炸弹的弹壳、照明弹,或者在角落里放着一些战时的通讯设备……冯先生的“纪念品之家”就像一座小型博物馆,里面的展品仿佛会说话。

院子里的晾衣绳上,几只鸟儿鸣叫着。在杨桃树下,冯先生摆上一张石桌和几把石椅,准备泡茶。莲花茶香气扑鼻。汉先生喝了第一口茶后,悲伤地说:

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明白。我以前觉得你疯了,竟然花光家里的钱,四处奔波,打听、联系、比对各种信息来源,只为了找到战友们的遗骸,而你的孩子们还在受苦。现在我把图伊落在家里的衬衫带来,给你看看。这是图伊的妻子十多年前留给我的唯一一件遗物。

Phong先生握着Hanh先生的手:

如果是她送给你的,那你可以留着。我不想和朋友为了一个纪念品争吵。

韩先生摇了摇头:

不,这件纪念品必须放在这里才有意义。说实话,你我不在同一个部队,但我们都经历过军旅生涯,生死与共。我心胸狭隘,这些年来,我总是默默地拿自己和你比较,甚至拿你做过的事也和你比较。你比我更努力,但你依然勇于尝试,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多么令人钦佩。还有,我儿子那次对你无礼,我没有责骂他,反而维护了他。

Phong先生说:

你看,你那美丽的池塘就是你永不放弃精神的最好证明。我知道,早年间你也经历过歉收,妻子和孩子挨饿。但你克服了困难。至于孩子,他们不懂事,对大人无礼也是正常的。他现在有两个孩子了,对吧?

气氛似乎有些紧张,谈话也略显正式。

冯先生不想让故事变得沉重,所以他试图让它轻松一些。

冯先生的儿子梁一直听着这两个男人的谈话,过了一会儿才开口说话:

爸爸、叔叔,别想太多烦心事。想得少些,心里自然就轻松了。该放下的,就放下吧……

多亏了Luong,两人都忘了客气。Phong先生收到包裹后,向Hanh先生透露了即将到来的行程。行程依然是关于寻找烈士遗骸和纪念品。时间模糊了许多记忆,所以Phong先生想抓住一切机会去看看那些东西。他向Hanh先生炫耀道:

他很擅长制作鸟笼,而且顾客越来越多,所以我每次出差都能得到很多帮助。工艺品上的文字也都是他写的,他现在非常聪明。

当韩先生说梁先生需要人照顾时,他摇了摇头:

我会保持单身,以后把博物馆留给我爸爸,叔叔!

冯先生很高兴,因为他的三个孩子在过去的三年里身体都好转了。梁先生胆大又聪明,他正在和一位女士交往,如果双方同意,他们将在年底结婚。当汉先生得知他朋友的大女儿和小女儿都学会了一门手艺,懂得如何工作,能够照顾自己时,他非常高兴。

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你真的太擅长处理事情了。

冯先生开怀大笑:

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妻子。她负责耕种、经营市场、照顾孩子。我感到非常幸运。而你更是技高一筹,每年都能卖出几十吨大米。

梁先生抱着笼子,里面装着一对美丽的夜莺,去找他的父亲和汉先生。

如果您不介意,我想把这对鸟送给您。您可以把鸟笼放在门廊上,这样您在花园里劳作或去池塘边时还能听到它们的鸣叫。

Hanh先生看了看Phong先生。Phong先生点了点头。

好的,我接受。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们两位。

午后的薄雾早已散去。韩先生提着鸟笼回家,心中一片轻松,因为纷乱的思绪都已消散。小巷尽头,五彩缤纷的三角梅沿着一条长长的花带盛开,仿佛在迎接他。两只鸟儿已经在花园里唱起了它们的第一首歌,花园里弥漫着花果的芬芳。韩先生对着两只鸟儿,也对自己说:“冯先生成功地教会了梁。好,真好!”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短篇小说:多年的回忆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