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奠边府战役到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

陈德 DNUM_DAZAEZCACE 08:33

汲取抗法奠边府的教训、经验和抗战精神,在党的领导下,我军民创造了反抗美帝国主义的“新奠边府”,夺回了完全的独立和自由。

1975年春季总攻势和起义的胜利,以及1975年4月胡志明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我国摆脱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117年来的一个里程碑。

“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帝国主义的共同哀悼”

胡志明主席多次指出,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的解放战争,起初都是弱者对抗强者的斗争。要战胜强大的敌人,不仅要依靠意志,而且“必须有非常巧妙的战略”。

在军事斗争中,这是必胜战略,必胜战役,直至彻底胜利。这一战略是胡志明主席和我党从抗战伊始就精心策划的,最终赢得了“翻天覆地”的奠边府大捷。此后,奠边府的印记深深地铭刻在抗美救国战争(1954-1975)的黄金史册上。

dien-bien-phu-25324p.jpg

当法国殖民者再次入侵我国时,我军民响应胡志明主席的全民抗战号召(1946年12月19日),向敌军集中、兵力强大的城市地区(北纬16度以北)发起进攻,主动出击,打持久战,这是抗战的战略方针。在取得初步胜利后,我军民在1947年秋冬的越北战役中继续取得胜利,彻底粉碎了敌军“速战速胜”的战略。

秋冬越北战役后,我军抗战形势和力量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1950年秋冬,我军向边境敌军发起进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胜利打破了敌军的包围和封锁,展现了我军的强大实力和抗战的跨越式发展。从1950年秋冬边境战役开始,我军重新掌握战略主动权,在和平战役(1951-1952年)、西北战役(1952年)、老挝上寮战役(1953年)中连续取得胜利……

与此同时,法军在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法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完全依赖美国,要求美国提供更多援助,以加强侵略战争,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光荣地结束战争。而美国则早已心怀欺骗法国、独占印度支那的意图。

当条件不允许实现这一野心时,美国进一步深入介入侵略印度支那的战争,逐步蚕食法国的权益,增加财政和武器援助,从而迫使法国延长、扩大战争并使其国际化。旨在扭转印度支那战争局势的纳瓦尔军事计划是法美协议的产物,也是这一总体阴谋的一部分。从我军的行动开始,法国殖民者将最强大的武器和作战手段集中在奠边府,把这里打造成印度支那最强大的堡垒群,成为纳瓦尔军事计划的中心。

但法美战争贩子在奠边府的一切算计和希望都破灭了。我军民在奠边府的战略决战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是整个抗法战争中最伟大、最辉煌的胜利,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抗击外来侵略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胜利之一。凭借这一胜利,我们迫使法国于1954年签署了《日内瓦协定》,结束了战争,恢复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法国的失败也是美国的失败。奠边府是“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帝国主义共同的哀悼”。

“奠边府属于美国傀儡”

美国利用法军在印度支那失败而不得不撤出该地的机会,首先对南越进行所谓“填补真空”,在南越建立了吴廷琰的傀儡政府,并通过该政府推行其新殖民主义意图。

吴廷琰政府是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对内实现了“三足鼎立”(军事、政治、经济),对外则有东南亚军事集团(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保护伞”。然而,这个傀儡政府未能长期存在。1959年末至1960年末,南越人民掀起的同起浪潮从根本上动摇了吴廷琰政府,同时也使艾森豪威尔战略破产,并瓦解了美国新殖民主义典型的统治形式——通过美国“顾问”体系和吴廷琰的本土傀儡政府进行的间接统治。

tinh-than-30-thang-4.jpeg
1975年4月30日中午,解放军坦克驶入独立宫。图片来源:人民军电影院

美国不甘心失败,立即提出了新的战略——肯尼迪战略——一种新的统治形式,即挽救伪军免于崩溃的“特种作战”战略。然而,美国帝国却无力挽救南越日益恶化的局势。1964年末1965年初,西贡伪军陷入了与1954年奠边府围城战中法国远征军类似的险境。美国面临一个选择:是让南越解放军像对待法国远征军那样决定西贡伪军的命运,还是直接拯救濒临覆灭的伪军。

对美国而言,法军在印度支那的命运并非其在此地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但对美国新殖民主义的产物——西贡傀儡军而言,情况却截然相反。傀儡军的垮台将如同连锁反应,导致美国十余年来辛辛苦苦打造的新殖民主义基础崩塌,最终必然导致美军撤出南越和印度支那。因此,美国战争贩子不惜代价,竭尽所能地维护其傀儡政权,包括派遣美国远征军直接介入,如同朝鲜战争(1950-1953年)一样。美国恃强凌弱,无视历史教训、多方劝告以及越南方面对其可能爆发“奠边府大战”的警告。

1965-1966年旱季失败后,美军预料到我军会再次进攻,于是派兵占领了溪山(位于越南和老挝边境9号公路上),并牢牢占据了这一战略要地。1967年底,在我军强大压力下,美军增援溪山,将其建成坚固的基地,包括三个据点:塔昆、香化和朗威。驻扎在此的美军人数常常近万人,包括数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炮兵、装甲车以及数万随时待命的人员,并得到包括B-52战略轰炸机在内的炮兵和空军的强力支援。

随着军事力量的增强和对武器威力的信心增强,美国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溪山”。在我军进攻溪山期间(1968年1月至7月),这一牵制性进攻为1968年春节攻势和起义拉开了序幕。尤其是在每次解救溪山的阴谋失败后,美帝国主义者都一直被“奠边府”的阴影所折磨。

他们被迫改变“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溪山”的意图,撤离溪山。继1965-1966年和1966-1967年旱季取得重大胜利之后,南越军民在1968年1月溪山战役中展开了牵制性战斗,发动了春节攻势,对入侵的美军进行了沉重打击。

在“尼克松主义”和“越南化”战略的推动下,美国对越南的入侵愈演愈烈,并扩展到整个印度支那地区。他们希望帮助伪军取得决定性的军事政治胜利,从而“掌握战争主动权”,并让美国逐步退出战争,实现春节攻势后提出的战争“去美国化”。但这一切都徒劳无功。

美伪军自战争加剧和扩大之初就不断遭到我国人民以及老挝和柬埔寨爱国力量的攻击。因此,尼克松于1972年底对河内和海防发动了史无前例的B-52战略空袭。尼克松运用空军最强大的火力和最新的科技成果,进行了一场战争史上史无前例的战略突袭,试图在谈判中占据优势。

我们无意将河内和海防变成“奠边府”,但当敌人有意为之并造成人员伤亡和破坏时,我们有足够的决心和力量将其变成“奠边府”。1972年底,河内和海防在12个昼夜的战斗中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压倒性胜利,堪比1954年抗法奠边府战役。这场“空中奠边府”战役葬送了“美国空军威望”。凭借这场胜利,我们迫使美国于1973年签署了关于结束战争、恢复越南和平的《巴黎协定》。

美国远征军全部撤离,美国大幅减少对伪军的援助,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方的力量对比,有利于革命,为我国革命的推进和取得新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这一形势,结合各大国的战略考量,我们及时发现和抓住新的战略机遇,作出了与美伪进行战略决战,夺取抗美战争的彻底胜利,挽救祖国的决心。

1975年春季总攻势和起义历时近两个月,经过多次重大战役,最终以胡志明主席命名的春季战役,直接进攻了伪军在西贡的最后老巢,彻底摧毁了由美国组织、训练、装备和指挥的伪军,彻底摧毁了美国二十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新殖民主义基础,解放了南方,统一了国家。

据qdnd.vn报道
复制链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从奠边府战役到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