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宣言》和越南人民的无价精神财富
《独立宣言》不仅在国际上肯定了越南民族独立的权利,也是爱国主义、同胞情怀的神圣声音,是越南人民无价的精神财富。
1945年八月革命的成功,使我国人民第一次摆脱了奴役,成为国家的主人,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写下了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把民族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时代。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历史悠久的巴亭广场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庄严宣读《独立宣言》,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诞生。

《独立宣言》不仅在国际上肯定了越南民族独立的权利,也是爱国主义、同胞情怀的神圣声音,是越南人民无价的精神财富。
越南爱国传统的结晶
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法治国家的《独立宣言》虽然只有一千多字,但却是民族解放事业领袖胡志明精心构思、撰写的。“经过多年的流浪,背负着法兰西帝国的死刑判决,经历了数十次监狱,并在地上和露水中度过了漫长的夜晚”[1]. 因此,这份历史文献不仅具有深刻的法律和政治价值,更是革命人道主义的崇高象征。
在该文件中,爱国主义超越了情感的界限,以正义的语言表达出来,得到了民族历史传统的肯定,并通过越南全体人民在1945年八月革命中的行动得到体现。
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是全越南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指引下,唤醒和发扬炽热的爱国主义、不屈不挠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生生不息的内生力量的传统的结果。
《独立宣言》中的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是深刻政治意志的体现。胡志明的政治意志清晰地体现在他不仅为越南民族宣告了独立,更通过法律语言和人权理念,确立了越南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地位。由此,爱国主义被提升为一种时代理想,既蕴含着民族认同,又契合了人类的脉搏。
宣言开篇,胡志明逐字引用了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内容:“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生而自由,享有平等的权利,并且必须永远保持自由和平等的权利。”[2]。
胡志明接过金言”不朽”、“无可辩驳的真理”大国证明越南人民的合法独立——一个曾经被认为“虚弱的”,被压迫、被排除在世界政治棋盘之外。
引用这两份宣言并非简单地赞扬西方民主意识形态,而是一位深谙全球政治的爱国政治家的犀利论证策略,正如陈文饶教授所评论的那样:“胡志明主席运用大国的论据,证明了越南人民的合法独立。这是用智慧和国际精神表达爱国主义的一种方式”[3]。
独立宣言在下半部分明确指出,越南人民长期拒绝屈服于外国列强,为重新获得独立而不断进行起义和人民战争。
胡志明强调:“事实是,我们的人民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越南,而不是从法国人手中夺回了越南”[4]。这一声明不仅旨在驳斥法国殖民者重新占领我国的诉求,也肯定了政治主权属于人民——这一战略论调体现了正义与深沉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在此不再仅仅是对主权的肯定,更是通过全球正义捍卫民族荣誉,从而为越南——一个曾被鄙视、被压迫、被排除在世界政治棋盘之外的民族——重新赢得应有的地位。
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胡志明重申:“一个勇敢地反抗法国奴役八十多年的民族,一个勇敢地与盟军并肩作战数年反抗法西斯主义的民族,这个民族必须自由!这个民族必须独立!”[5]。
这句话采用重复结构,强调了历史实践的论证:爱国主义不是通过言语,而是通过行动、通过鲜血和牺牲,通过全民80多年的抗争。通过强调“砂砾”和“牺牲”胡志明不仅讲述了历史,还用历史向全世界证明了越南的正义,为后来的保卫独立抗战创造了正义价值。
宣言发表后,整个1945年9月,数百万越南人民从北到南、从城到乡走上街头,团结起来,参加革命政府。爱国主义不仅源于情感,更源于对正义的信仰和维护新独立的决心,并发展成为蓬勃而强大的革命运动。
这是一场民众教育运动,仅用一年时间(1945年8月19日—1946年8月19日)就创造了北部和中北地区250万人摆脱文盲的奇迹。

在胡志明主席英明及时的指导下,在人民爱国主义和不让“愚昧的民族成为弱国”的决心下,民众教育在政府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迅速成为最活跃的革命运动,使我国人民从95%以上的文盲状态转变为一个有文化、有科学精神的国家,能够维护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而“黄金周”运动(1945年9月17日至24日)中,人们自发地向国家捐献黄金、钱财和物品,也是《独立宣言》中爱国主义不是口号,而是转化为全民革命行动的动力的生动具体体现。

短短时间内,全国人民就捐献了2000万越南盾和370公斤黄金,人民的热情响应和自愿奉献,为解决当时国家的财政困难做出了贡献,对刚刚获得独立的国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同胞的神圣声音
民族爱国情怀和同胞情怀,在胡志明不朽的民族宣言中被提升到革命思想的高度,成为时代的力量。作为全民族的领袖,他为千百万越南人民发声——他们与洛洪有着共同的血脉,他们曾饱受殖民压迫,奋起反抗,如今也渴望独立。
《宣言》字字句句都深深地融入了爱国主义与同胞道德的思想,体现了高尚的人文思想:在争取和维护独立的征程中,不抛弃任何人,携手并肩,凝聚全民族的力量。
在整个《独立宣言》中,以及九次使用这个词“我们的人民”胡志明三次提到了这个词“同胞”但不使用言语“人们”(一旦用户使用短语“我们国家的人民”),尽管“人民”一词具有更正式、行政的含义,经常出现在国家和国际性质的政治文本中。
胡志明主席在动笔之前总是明确目标受众、写作意图和写作风格,由此可见,他每句话、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他深知“同胞”一词深深扎根于越南人民的潜意识中,一旦说出,便会立即引发强烈的共鸣,深深触动听众的情感,激发并凝聚全体越南人民的自豪感和亲切感。

1945 年 9 月 2 日独立日的气氛证明,只要一个词“同胞”这朴素而神圣的举动,让伟大领袖如同亲人一般,来到了全体人民的面前,消除了领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与界限,使听者与说者之间产生了共鸣,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武元甲大将在回忆录《难忘的岁月》中讲述了那段难忘的时刻:老人的声音,宛如乂安乡土的声音。那天,胡伯伯就是这样出现在百万同胞面前的。他的话语平静、温暖、简洁、清晰。这并非人们通常在隆重节日听到的雄辩之声。但人们能立刻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一切都充满活力;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触动人心。《独立宣言》读到一半时,胡伯伯停顿下来,突然问道:
- 我说,你听见我说话了吗?
百万人齐声响应,声音如雷:——咕咕!
从那一刻起,胡伯伯与人海融为一体。
胡志明列举了法国殖民主义不仅针对一个阶级,而且针对所有社会阶层的罪行,这体现了社区凝聚力:“他们修建的监狱比学校还多”、“他们掠夺我们的土地、森林、矿山和原材料”、“他们垄断了纸币的印刷和进出口”、“他们征收数百种不合理的税款,使我们的人民,特别是农民和商人陷入贫困”、“他们不让我们的资本家致富”、“他们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剥削我们的工人”。... 这份名单表明,各阶层人民都在遭受苦难,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责任为独立而战。
这是越南民族经过八十年奋斗后发表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宣言。
这也是最革命的阶级的最开明的先锋队的真挚动人的话语,他们的儿子绝对忠诚于阶级和民族的利益,曾经在断头台和敌人的枪炮前,撕下黑色的眼罩,高声呼喊:“越南独立万岁!”。
所以在写作时“全体越南人民决心奉献全部精神和力量、生命和财产来维护他们的自由和独立。”,胡志明主席没有使用“我们”,“声明”,好的“政府”但“全体越南人民”。
或者在断言时:“我们认为,同盟国在德黑兰和旧金山会议上承认了民族平等的原则,因此不能不承认越南人民的独立。”他不是代表一群当权者讲话,而是代表民族集体,代表全体奋起驱逐日本法西斯和法国殖民者的“同胞”讲话。
这种表达既有代表性——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同胞是民族自决权的道德基础——又有社区凝聚力,表达意识形态。“越南全体人民都是兄弟姐妹,对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秉承千百年来的同胞情谊精神。
这是政治上的精明之举,有助于巩固新政府的合法性和民族性。在八月革命后的背景下,越南面临着再次遭受外国势力干涉的危险,巩固和发扬民族团结的力量是维护国家独立的前提。
《独立宣言》激发了人民之间的亲情,成为历史性的战斗号召,加强了人民对新政权的信念——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权。
同时,这也向国内外发出了尖锐的政治信息:越南是一个主权国家,人民团结一致,具有爱国主义传统,英勇抵抗外来侵略,不可征服。任何侵犯越南独立的势力都是不正义的,必将遭到全民的反抗,最终将被越南人民无比强大、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潮所淹没。

《独立宣言》简短、朴实、有力,具有极其强大的鼓舞、激励和组织力量的力量。在全民族的神圣时刻,这份伟大的建国文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迅速深入人心,强烈地激发了越南人民的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它号召越南人民以革命英雄主义的力量和智慧,用意志和智慧激发起战斗精神。“坚决奉献一切精神和力量、生命和财产来维护这一自由和独立。”
80年过去了,但胡志明主席在1945年9月2日独立日发出的神圣呼吁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越南人民秉持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和团结互助精神,在20世纪顽强战胜了诸多挑战。至今,越南人民仍在继续弘扬团结互助和人道主义的力量,使越南人民迈入新的发展时代——富裕、文明、繁荣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