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的一对教师夫妇帮助数十名民众在洪水中摆脱饥饿和寒冷。
(Baonghean.vn)——自10月2日凌晨发生历史性山洪暴发以来,已经过去一周多的时间了。西山寄宿中学班主任魏文雄先生和他的妻子仍然不敢安然入睡。半梦半醒之间,奔腾的流水声依然萦绕在他们的耳畔。他们连续多日夜不眠,几乎彻夜不停地淘米、煮糯米、挑担,为村民们送去援助,双手麻木酸痛,时常提醒着他们现实的感受。洪水已经过去,很多东西依然存在,但最重要的是,同胞们守望相助,战胜凶猛洪水的温暖情谊,闪耀着对明天的希望……
“不知道今天还有谁需要粮食吗?”如今,魏文雄先生和他的妻子常常以这样的担忧开始新的一天。洪水过后一周多,在整个政府系统、企业、慈善家以及省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洪水经过的村庄里的人们基本上已经不再担心饥饿了。但亲眼目睹了洪水带来的惨重破坏,魏文雄先生和他的妻子仍然忍不住担忧。他们明白,这片边境地区要真正恢复生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 |
奇山县塔卡乡的和山村被洪水摧毁。图片来源:Thanh Cuong |
洪先生的家人住在塔卡公社华山村——就在洪水的中心。这里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全村236户人家,超过一半的房屋被洪水冲走,家产荡然无存。其他几户人家幸运地住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远离湍急的河水,损失较小,比如洪先生家。房屋基本完好,只有菜园、鱼塘和一些牲畜受损。“这已经很幸运了!看看周围的村民,真是令人心碎!”——魏文雄先生若有所思地说。
![]() |
住在塔卡乡霍山村的老师们,晚上搬运行李,躲避洪水。图片:Thanh Cuong |
宁静的村庄消失了,眼前只有巨石堵路,数十万立方米的褐色泥浆覆盖着房屋和树木,老人、孩子,以及连夜逃出来的学生,都站在洪水面前,瑟瑟发抖,惊恐不已。那场景如此悲惨,洪先生和他的妻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天一黑,尽管洪水还在肆虐,但夫妻俩克服了本能的恐惧,大声呼喊,想方设法地呼唤、示意村民们跑进屋里避难。为了帮助更多人到达安全的地方,魏文雄先生和他的妻子及两个孩子主动到附近姐姐家借宿,为和山村15户人家提供了足够的临时住所。
“当时我什么都没想。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了。大家都非常害怕。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帮助尽可能多的人,”魏文雄老师回忆道。
那天晚上以及接下来的几天,洪先生和他的妻子几乎一夜未眠。在花山村,除了当地居民,还有许多来自美里和景都的高中生来投宿……寄宿学校主要集中在村尾,那里洪水最严重。房屋、书籍、个人物品、粮食储备……没过几十分钟,就全部被水淹没。十几个吓坏了的学生不知所措,纷纷涌向洪先生家。“老师,让我住在这里!”“老师,有吃的吗?我们饿死了!”……看着学生们浑身湿透、瑟瑟发抖,听着他们饥饿的哭喊声,洪先生和他的妻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 |
第一天,Hung先生和他的妻子与Hoa Son村的妇女们一起煮了400公斤糯米,分发给村民。图片:Thanh Cuong |
老师的家里挤满了前来寻求庇护的人们。屋里所有的大米和方便面都被搬了出来,为大家做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来,Hung老师和他的妻子Vi Thi Hien(一位小农商)不断打开仓库,运出糯米和粉丝,为人们提供餐食。洪水过后的第一天,老师和他的妻子煮了400公斤糯米;之后,由于物资补充,他们每天继续煮200公斤糯米。
“野炊”就坐落在那座幸运地没有被洪水冲走的院子里。后来,和山村的妇女们越来越多地来帮忙,她们忙着指派人淘米、点火、煎鸡蛋和肉末……外面雨还在瓢泼大雨,而这间小小的院子里,却飘荡着新米温暖芬芳的香味,热腾腾的糯米饭被紧紧地包好,准备分发到村里每户人家。“身体还好的人可以来取,年老体弱的人,我们会派人送过去。”洪先生说。
![]() |
简单、温暖、有意义的糯米饭,在洪水过后的第一天,确实“拯救”了许多人免于饥饿和寒冷。图片:Thanh Cuong |
住在魏文雄先生家的花山村村民颜氏边女士感慨道:“我简直不敢想象,我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洪水。房子被冲走了,什么都没留下,如果这几天我没有住在魏文雄先生家,我真的不知道该去哪里了。我家人非常感激!”不仅是边女士,许多花山村村民在被问到时都感动不已,纷纷表示魏文雄先生夫妇的善良和及时的帮助,让他们在洪水中免于饥饿和寒冷,有了遮风避雨的住所……
![]() |
颜氏边女士深受感动,感谢雄先生夫妇热情帮助她一家度过难关。图片:Thanh Cuong |
洪水过后一周多,再次见到洪老师时,他依然忙碌。补给队抵达后,和山村的村民们终于不用再为饥饿担忧,洪老师夫妇那口糯米锅里的“野炊”也熄灭了。但他仍然和村里的壮汉们一起,挖地、翻石,很快清理出道路,把补给品送到西山村给学生们。他那双手,习惯了握着粉笔,那双多年来只“知道”上学路的双脚,如今已被洪水磨得老茧发黄。
洪老师话不多,而且忙得连记者拍照都不让拍,问什么就说“没事,尽力帮助人民”!但洪老师,您谦虚地承认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在很多人眼里却是无比美好的,以至于多年以后,和山村民对那场可怕洪灾的记忆里,除了恐惧、痛苦和失落,一定还会闪烁着对“同胞”两个字美好事物的敬佩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