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日快乐!洪水已经过去。
来到义安省西部村庄,洪灾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每栋屋顶、每条小路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然而,国庆节到来之际,红旗再次飘扬在山林间,欢声笑语回荡,仿佛驱散了人们心中的忧虑。独立日的喜悦给予人们更多力量,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战胜困难……
独立日走进千家万户
芒森乡曾经是洪灾重灾区。然而,如今,随着国庆佳节的临近,我们看到了一些温馨的画面,唤起了人们一种奇特的宁静之感!
在自己简陋的家中,泰族男子拉曼雄(生于1993年)亲自为家人准备饭菜。在家庭墙壁最庄重的位置,摆放着胡志明主席的照片,提醒着家人在这个国家喜庆的日子里心怀感恩。

经历了数月与雨水和洪水抗争之后,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举杯畅饮的那一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完整、更加意义非凡。洪先生分享道:“或许,最珍贵的莫过于在独立日与亲人团聚,家中干净整洁,夫妻儿女健康平安。邻里之间也都沉浸在共同的喜悦之中……”
.jpg)
按照泰国人民的习俗,每逢国庆节,家家户户从清晨就开始打扫房屋,并精心布置家里的祭坛。男人们忙着宰鸡、煮糯米饭,女人们则准备传统菜肴,孩子们则在屋里跑来跑去,热切期盼着节日大餐的到来。
中午时分,人们围坐在家人身边享用晚餐,举起浓酒杯,互相祝愿明天平安繁荣。
罗氏银——芒森乡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干部
在遭受山洪重创的仁迈乡,一座新的悬索桥在国庆节前夕竣工,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就在几个月前,2025年5月29日的那场猛烈洪水冲毁了旧桥,导致数百户家庭的出行和贸易中断。

如今,长46米、宽1.2米的丹迈吊桥牢固地连接了两岸。该项目不仅满足了基本的出行需求,也为经济发展、贸易往来以及连接丹迈村与周边村庄带来了机遇。在通车典礼当天,村民们兴高采烈地踏上新桥,在经历了数日应对自然灾害的艰难时期后,喜悦之情弥漫了整个村庄。
尽管洪灾过后生活依然充满坎坷,但人们对国庆节的热爱却丝毫未减。这份喜悦与独立日的氛围交织在一起,似乎更能激励人们逐步克服困难,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信美好的明天
看着通往花西村(祥阳乡)的道路上迎风飘扬的红黄星旗,很难想象这里曾经被洪水淹没。如今,168户人家的生活已逐渐稳定下来,家家户户都挂满了彩旗,欢庆国庆。

在华西村新铺的水泥路上,一群群年轻人正兴高采烈地清扫街道、悬挂彩旗;孩子们手里拿着小旗子四处奔跑。热闹欢乐的气氛弥漫在每栋房子的屋顶和每条小巷里。
为了迎接节日,1964年出生的王氏凤女士和她的孙女小心翼翼地在屋前挂起了国旗。她那双布满老茧的纤细双手捧着国旗,动情地说道:“洪水几乎淹没了一切,和西村的村民们一度以为再也回不来了。但今天,正如你所见,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美丽,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挂起国旗,打扫巷弄,迎接这个国家的盛大节日。”

离开冯太太家,沿着村边的水泥路走,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在清扫院子、清理巷道。在刚刚收拾妥当的房子里,1987年出生的薇氏南和她的丈夫在门廊前挂起了国旗,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气氛更加温馨。如今的祥阳,洪水的痕迹正在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平静的生活和对新未来的憧憬。
祥阳乡共有26个乡镇,4345户人家,18479人。受洪水和3号台风的影响,该乡发生大面积洪水,许多乡镇被洪水围困、分割,遭受严重破坏;其中2210户人家受到影响。
洪水退去后,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人民群众立即携手克服灾后影响,逐步稳定了生活,恢复了生产。
虽然困难依然存在,但在各级政府的及时关注和支持下,加上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奋起反抗的意志,人们正在逐步克服困难,稳定生活。
Luong Thi Nhung 女士 - Tuong Duong 公社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在谭泰乡的纳通清洁菜地里,经过数日洪水淹没田地后,蔬菜地和辣椒地里现在正逐渐恢复绿色。

阮氏秋玄女士(1985年出生于三泰乡那通村)一边忙着重建豆架,一边说道:“洪水退去后,凡是还能保留的地方,人们都清理垃圾,重建藤蔓的坡地,修补破损的菜畦。对于受损严重的地区,人们改良土壤,开垦新畦,准备播种下一季作物,希望能在春节期间供应干净的蔬菜。”
劳动的喜悦与独立日的喜庆交织在一起,使乡村的景象更加热闹。到处飘扬的红色国旗,让受灾地区的民众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困难终将战胜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