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安省的农村,人们参加婚礼时不会送红包。
(Baonghean.vn)——在越南演州县的一个农村地区,每个家庭,无论有多少个孩子,都只举办一次婚礼,并接受一次宾客的红包。家中其他的孩子仍然会邀请宾客吃喝,但绝对不会接受宾客的红包。
婚礼习俗:女儿不收礼物
2024年1月中旬,我们认识了54岁的黄清杜先生,当时他正准备参加乡里一位熟人的婚礼。杜先生在演文乡忠后村担任村长近十年,人脉广泛,因此经常要参加很多婚礼,尤其是在年底的婚礼季。“幸运的是,在这个乡,大多数婚礼宾客都不需要送红包,这样经济负担就减轻了。”杜先生笑着说。
婚礼不送红包的习俗由来已久,不仅在田文乡,在邻近的田金乡和田碧乡也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改变。据当地长者介绍,过去,凡是孩子结婚,无论男女,都不收红包。参加婚礼的人通常都会带些酒水与家人庆祝,绝对不会带钱财或贵重物品。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婚宴花费不菲,村里允许男方家收红包,而女方家则绝对不收红包。

这里的人们认为女儿出嫁是“吉利吉祥的千金”,所以婚礼当天,他们只邀请几位兄弟亲戚,喝一杯酒庆祝。“女儿出嫁前,男方家会到女方家付嫁妆。女方家把这笔钱视为女儿出嫁的福分,会用它来筹办婚礼。村里几乎没有人收女儿出嫁的红包。” 田文乡安同村村民黄士惠(73岁)讲述了几年前他两个女儿出嫁时都不收红包的原因。
事实上,这个农村地区的嫁妆并不多,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在500万到1500万越南盾之间。这笔钱不足以支付一场体面的婚礼,大部分费用仍然由新娘家承担。新娘家的婚礼只花钱不赚钱,通常由奠文乡的村民内部承办,很少邀请远方宾客,以减轻经济负担。惠先生说,得益于这种习俗,许多新娘家可以只邀请亲戚和密友来为子女举办婚礼,而不必面对远方朋友和熟人的批评。
过去,在演州县沿海地区的许多村庄,女儿结婚不收彩礼的习俗一直存在。然而,由于“重男轻女”的观念给许多多女家庭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经济负担,许多地方决定废除这一习俗。在一些地区,独生女家庭通常会收到一次彩礼,以“接受村里的祝福”,而之后的婚礼则只是小规模地举办,不收彩礼。一些地区,例如演文乡,已经做出了一些修改,使其更加适应当地习俗。
奠文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黄天龙先生表示,目前不仅女方家办婚礼,很多男方家办婚礼也不收红包。“现在很多给孩子办婚礼的人,不管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一般只请一次红包,收一次红包。三个儿子的家庭,也只请一次,之后再请就不收红包了。除了婚礼,奠文乡现在也很少办乔迁宴了,就算办,也只是准备几道菜招待亲戚而已。”龙先生说。

没有请柬的婚礼
与田文乡的大多数家庭一样,黄清都先生在为两个孩子筹办婚礼时也遵循了规矩。他为儿子准备了50顿酒席,邀请了500位宾客。在这场婚礼上,他接受了宾客们赠送的喜帖。然而,在他大女儿之前的婚礼上,他同样准备了40顿酒席,却没有收受任何婚礼金。
“仅在我们忠后村,90%以上的家庭都遵循这个习俗。其余的家庭,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所以我们很同情他们。”杜先生说。

和其他家庭一样,杜先生每次为孩子办婚礼,都很少发出请柬,大多数人都是自愿参加的。“我儿子的婚礼有500位宾客,但之前我只发出了大约100张请柬。这些请柬里有亲戚来表示敬意,也有远道而来的朋友,因为我担心他们不知道这个消息。至于村里的客人,他们都是没有请柬就来的。有些是出于感情,有些是因为我以前参加过他们的婚礼,现在他们又来了。”杜先生说。
此外,据杜先生介绍,这里的婚礼大多不预订餐厅,而是主人亲自准备食物。婚礼当天,亲戚熟人都会自发过来帮忙,每个人都会伸出援手。“因为没有发喜帖,所以很难预估有多少宾客来准备托盘,很容易出现托盘过多或不足的情况。不过,只要看到宾客人数超过预期,我们就会开始准备更多托盘。食物很容易买到,所以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就算有多余的,还有儿孙,不用担心。”杜先生笑着说道。
与忠孝村村民的情况类似,安东村70岁的陈氏岽(音译)女士说,她家为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办过婚礼,但只有一次在她大儿子结婚时收到过红包。之后,无论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岽女士和丈夫都不收红包。考虑到这一点,岽女士在婚礼上没有准备红包盒子,但许多远道而来的客人不知道这个习俗,还是会想方设法地把婚礼钱“塞”进她和丈夫的口袋里。
70岁的武氏莲女士在两个女儿的婚礼上拒绝收红包,她说“并不觉得亏欠”。莲女士女儿的婚礼不收钱,只摆了20个托盘,邀请亲戚邻居一起来凑热闹。“如果我们拿着婚礼钱,再办个几百个托盘的盛大宴会,花费会更多,也更累。如果我不收红包,以后村里其他人的婚礼,我就不用担心要给多少钱了。”莲女士笑着说。
近十年前,在河内读高三的范氏姮(32岁)女士,是田文乡的一名学生。朋友们曾多次劝她结婚,理由是“结婚不用送红包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免费吃饭了”。每次,范氏姮都笑着说:“是啊。不过我不收红包,所以你嫁给我的时候,不用回礼。” 对范氏姮女士来说,婚礼上不收红包的习俗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让很多人在婚礼季不再感到压力。
甸湾(Dien Van)有6个村庄,约9000人,沿河而居。该村的名字取自邦河(Bung River)入海前最后一段河段的名字——拉克湾(Lach Van)。过去,甸湾人主要以制盐、烤鱼等为生,生活十分艰难。近年来,得益于劳务输出,人们的生活逐渐改善。
黄天龙先生介绍,目前该乡超过80%的家庭每次举办婚礼都遵循这一习俗。“改变现行习俗有助于使其更加文明。每个家庭只举办一次婚礼,只收到一次红包。因此,孩子多和少,有男孩和女孩。根据具体情况,有条件的家庭婚礼不发红包,但仍然非常隆重和热闹。但条件较差的家庭会内部组织,减少菜肴以节省开支。” 田文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