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乡达到新农村标准:人民力量的成果......
(Baonghean) - 当被问及实施新农村建设(NTM)的最大成就时,安城乡杜青公社的干部和群众都兴奋地说,是家园面貌的巨大变化……我们来到这里,“亲眼目睹”了宽阔干净的水泥路,改造后的田野笔直如鹳雀,沿着边界和地块整齐地延伸……
![]() |
北墙运河正在建设中。图片:TH - PH |
杜青公社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该公社人口众多,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具备发展农业的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省级和县级公路沿线,靠近1A国道,因此具备发展贸易和服务业的条件,人民积极参与市场机制。每年出国务工的人数都在增加,为经济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变做出了重要贡献。杜青公社具有团结互助的传统,党委多年来保持廉洁坚强。然而,也存在诸多困难。部分居民思想观念仍然比较散漫,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竞赛的开展。治安秩序和社会安全状况仍然隐匿着一些尚未消除的社会弊病。特别是贫富差距仍然较大,调动内部资源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十分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杜青公社领导确定,当务之急是做好宣传工作,动员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人民委员会主席、新农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阮文川表示:“我们注重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大众传媒、政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各种宣传形式,提高全体干部、党员和群众的认识。组织干部走访学习典型,接受培训,宣传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同时,认真落实基层民主制度,在党和人民内部凝聚共识,切实做到‘群众知情、群众讨论、群众自愿、群众受益’”。在动员群众内部力量的同时,公社充分利用招商引资资金,号召在外务工的优秀子女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这些方法,加上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指导、具体责任的落实、计划和项目的安排、最大程度地调动和有效利用所有资源,使得首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成功。我们尤其主张在继承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浪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标准,贴近具体实施条件,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运动中发扬每个村庄、每个家族、每个家庭的固有传统。
![]() |
安城县杜城乡的乡村交通道路。 |
作为新农村建设运动中获奖的两个村庄之一,春来村以其宁静、繁荣的景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子位于瓦巴河畔,在村里人不久前的记忆中,无论晴天雨天,狭窄的村道都十分难走……因此,为了扩大村子,村里居民阮氏常女士毫不留情地捐出了自家道路两侧各60平方米的土地,并在上面筑起了坚固的路堤。她开心地说:“虽然失去了一点地,但是现在路好多了,出行方便了,也干净多了,而且到了收割的季节,我们还可以晒稻草,让远方的亲戚朋友开车回家……不像以前,一下雨地,地就泥泞不堪,很多年前我们出去过年,去了别人家,然后就想回去,因为……浑身都是脏泥巴!田地也是一样,以前我们家只有不到3亩的稻田,分散在3块田里,现在只剩下一块了。田埂和田地都很大,出行和生产都很方便,到了季节,我们可以雇犁和收割机来干活,又快又省力。”
春来村村长伦青祥先生分享道:如果有人几年前来过春来,现在再回来,就能清楚地看到这里的变化。2012年,春来村和宋岩村是公社内被选为土地整理和换地试点的两个村之一。在群众的共识和支持下,经过公开、合理、公平的讨论,春来村很快完成了土地整理和换地“项目”。现在,每户人家仍然平均拥有1到2块水稻田,田间主路从2米拓宽到5米,田埂2.5米高,两边都有水泥沟。田地重新布局后,除了为群众出行和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外,还有利于推动农田机械化。目前,该村拥有10台耕耙机械,每到收获季节,收割机就会从外地赶来为农民服务,快速收割。
凭借这些成就,春来村于2013年开始着手改善农村交通。村里透明透明的办事方式赢得了村民的一致支持。除了召开村民大会动员村民出力出资修建道路外,村里还分别与道路两侧的农户召开会议,动员村民捐献土地,拓宽道路。对于伦青祥先生家来说,他家旁边的路被“切”了2米,另一边的路也被“切”了1米,住宅用地面积从274平方米缩减到164平方米。“在农村,这么多住宅用地已经很拥挤了,但我和妻子毫不犹豫地拆掉了周围的围墙,捐出了土地,既是为了村民们的利益,也是为了大家的福祉。”祥先生坦言。除了国家援助的120多吨水泥外,村民们还贡献了人力和物力,平均每人出资近100万越南盾,捐献了6000平方米土地,土地上的建筑物价值约2亿越南盾,用于修建道路。还有一些村民,如黄明光先生自愿捐献了土地和60米的堤岸及配套工程;阮伯玉先生一家,即使要拆掉新建的价值2000万越南盾的门道,也自愿捐献了土地……得益于此,到目前为止,该村已修建了近1800米的标准水泥路,宽3米,厚0.2米,100%的小巷可以通车。
![]() |
Do Thanh 公社(Yen Thanh)的竹藤编织课程。照片:Tran Canh Yen |
采用适当的方法,截至目前,杜青县已完成19项标准,实施成本达1358.02亿越南盾,其中人民捐款超过650亿越南盾。人民自愿捐献2公顷土地用于农村道路建设,乡间道路系统、乡村道路100%铺设沥青或混凝土,巷道铺设混凝土或填满干净的碎石,雨季不再泥泞。混凝土灌溉系统基本满足水稻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的主动灌溉要求,满足日常生活供水和排水需求。人民生活日益改善。2014年人均收入达到约2400万越南盾/人/年。 2011年至2014年,民众投资新建、升级改造房屋及其他工程,预计总投资超过2000亿越南盾,贫困率降至4.35%。该乡拥有两个经省政府认可的藤编竹编出口工艺村:安会村和北武村。特别是,劳务输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改变杜城县农村面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劳务输出收入达1360亿越南盾。
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也得到改善。文化体育机构、学校和基础设施均达到规定标准。除公社自有体育场地和文化馆体系外,14个村中已有14个村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文化馆和体育场地。目前,公社正在建设净水厂,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辖区内没有造成环境污染的活动,垃圾收集和处理均远离居民区。公共场所和道路植树造林;重视并定期维护绿色、清洁、优美的环境,村道巷道整洁美观,没有发生秩序混乱、矛盾纠纷、纠纷、群众投诉和过度平整的情况。
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