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城(安城)迈向文明宜居的乡村
富城乡曾经是安城县地势低洼、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但由于懂得抓住机遇,确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繁荣昌盛的农村地区。
富城乡位于安城县东北部,与奠州县的奠连乡和奠泰乡相邻。富城乡自然总面积为663.59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近413.2公顷,全乡总人口为8228人。

地区土地富有革命传统
富城乡成立于1954年,是一片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土地。在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富城乡党委和人民始终秉持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全国人民一道克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党支部就将首要任务确定为在各个方面建立强大的后方基地,为支持抵抗战争和击败法国殖民主义做出贡献。
在抗美战争期间,富城乡委带领人民为全国的胜利贡献人力物力,出色地履行了地方对前线的责任,“一斤米不缺,一个兵不缺”。
我们祖国的许多孩子热情地参军、成为青年志愿者,奔赴前线。数百名士兵英勇牺牲,数百名士兵负伤,数百名士兵因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而患病。他们的伟大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认可,并荣获多项荣誉奖章。

尽管地处低洼地区,该公社仍弘扬团结、创新和克服困难的传统,主要尽管农业仍面临诸多困难,但近年来,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和开发经济发展潜力,并采取多种措施调整作物和畜牧结构以适应当地实际情况。例如,该公社已实现经济部门多元化,以适应所在地区和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经过这些努力,2015 年,富城乡被授予“新农村标准乡”称号,2024 年又被授予“先进新农村乡”称号。
建设先进新型农村地区的努力
在被认定为符合新农村标准的公社后,富城公社继续致力于宣传和资源调动,携手共建先进的新农村地区。该公社对各项标准进行了审查和重新评估,制定了各阶段的路线图和实施计划。
公社将生产创新和提高人民收入生活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推动农牧结构转型,将科学技术进步应用于生产,提高经济价值。

该公社拥有413.2公顷稻田,按照产业链构建了集中式稻米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产业链,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经济效益。该公社积极开展劳务输出,目前全社有近千名工人在海外工作,为公社创造了可观的收入来源。
多年来,该公社打造了“富城野鸭”品牌,并被评为OCOP三星级产品。公社拥有230户个体生产经营户、1个合作社、1个人民信用基金、多家公司、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得益于生产发展促进,村民收入显著提高。特别是,富城公社人民信用基金每年为村民提供1150亿越南盾的贷款,用于高效开展农场、牧场和其他类型的生产经营活动。
富城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范明川先生表示:在推进先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富城乡党委和人民政府始终保持一致、积极主动、富有创新精神,正因如此,全乡才能调动全部资源,有效建设先进新农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同步、全面升级,有效服务于生产和人民生活。

在新农村建设后期阶段,该公社在公社中心修建了一条示范公路,通往小学的道路,以及穿过北田和南田两个村的N14堤坝公路,全长1.6公里,道路两侧铺设砖块,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并配备了照明系统。学校和医疗站等设施也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和现代化建设。
在实施国家先进新型农村建设目标计划的七年间,富城乡已筹集超过4400亿越南盾,其中民众贡献超过2920亿越南盾和数千个工作日,并捐赠了数千米物资。2土地、树木、围栏;在村庄建造迎宾大门和排球场。

当地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文化社会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公社始终致力于建设文化机构,发展文化艺术活动,并大力开展体育锻炼,以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
富城乡在全区普及教育、优秀学生和各级优秀教师方面一直名列前茅。保障和维护人民健康的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医疗设施和设备能够满足医疗检查和治疗的需求。
与“全民团结起来建设新农村和文明城市”运动相联系的“全民团结起来建设文化生活”运动不断发展,取得了实际成果,为建设文明生活方式、健康文化生活、遏制社会弊端做出了贡献。

环境保护工作在意识和行动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在居民区垃圾处理和改善农村景观,使其更加绿意盎然、清洁美丽方面。目前,100%的家庭都按规定获得了清洁用水,农村地区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收集率已达到约97.3%……
经过七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富城乡委在规模和质量上不断巩固和发展,政治思想坚定不移,组织结构健全。多年来,该乡委一直被评为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jpg)
多年来,富城乡委始终坚持党的建设和新党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党员素质。领导层建立了健全的政治体制,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此后,干部、党员和群众一致积极地参与到经济发展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过去70年来,富城乡党委、政府和人民取得的全面成果,充分展现了整个政治体系的远见卓识、远见卓识和领导能力。这为富城乡党委、政府和人民继续努力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家园,并早日将富城乡建设成为模范新型农村公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