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县电子政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近年来,安城县在电子政务建设、建设现代化、专业化、高效运行的政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乂安报就此内容采访了安城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黄登传同志。
光伏:安城县在落实行政改革、建设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政策方面,近期做出了积极部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请您介绍一下这些突出成果。

黄丹传同志:近年来,安城县一贯重视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在国家机关、服务人民和企业的运行中建设电子政务、数字政府;将此视为行政改革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国家行政系统各机关运行、管理和运作效率;旨在创造人民和企业满意的服务。
乂安省委2022年8月5日关于全省至2025年、展望2030年数字化转型的第09/NQ-TU号决议实施后,安城县立即成立了数字化转型指导委员会,紧急制定实施至2025年数字化转型任务的计划。据此,县人民委员会出台了计划,提出了12组目标和5项主要任务,围绕数字化政府、数字化经济和数字化社会三大支柱,提出了每个行业和领域的26项具体任务。

县委常委会和指导委员会坚决落实并重点调动投资资源,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安城县已与越南电信公司安城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该公司将提供信息技术电信服务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包括:在线公共服务、在线会议、IOFFICE文件管理和操作系统、数字签名、电子公务员记录、电子公务员,目前正在继续部署数字会议室……
截至目前,安城县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已覆盖所有山区乡,确保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和运行;满足人民和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使用数字服务的需求;该县100%的乡已拥有4G移动信号。
数字政府致力于逐步投资基础设施,实现现代化和同步化,全省共享系统使用指标均已达到并超过既定目标。县级和39个乡镇的受理和结果部门同步实施行政审批、审批、审批、盖章、结果反馈等流程。国家公共服务门户网站行政审批信息系统办理文件和行政审批记录取得了良好效果。

IOFFICE文件管理和行政系统已在各机关单位部署,助力县领导和行政工作顺利开展。网络会议系统拥有41个接口,连接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和39个乡镇,有效服务于与中央和省网络系统对接的会议。全省共享系统数据数字化,全面更新,准确安全。
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活动初步取得显著成效,非现金支付日益普及。银行分支机构和合法信贷企业体系已实施多项解决方案,支持民众使用电子钱包。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6个月,安城县拥有135,241个电子钱包账户,普及率达84.68%。
商店和商家扫描二维码即可使用电子钱包付款。民众积极参与数字社会活动,逐步发展数字公民意识。在区卫生中心、39个卫生站以及使用芯片身份证的医疗诊疗点,安装了多维二维码读取器,为使用芯片身份证、VNeID和VssID应用程序的医疗保险医疗诊疗提供服务。

全县100%的学校已安装电子成绩册和电子报告卡,21所学校已安装电子联系簿,许多学校已为教师安装数字签名并通过Vnedu系统发送教案。值得一提的是,隆城公社于2024年被评为数字化转型新型农村公社典范。
自2024年初至今,安城县在乂安省行政手续办理信息系统上已收到51,297条记录,其中收到时已完全数字化的记录数为51,041条,占99.5%;已解决的记录数为50,653条,其中已数字化结果的记录数为50,006条,占98.72%。
光伏:T同志,在未来一个时期,建设更加有效的电子政务、数字化政府,需要提出哪些任务?

黄丹传同志:为了实现数字化转型,走向全面性和可持续性,安城县继续同步部署一系列任务和解决方案,例如:
持续向党委、政府、群众和企业宣传普及数字化转型必要性和紧迫性,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基础培训,发挥社区数字技术小组“走巷、挨家挨户”的实效,引导和支持群众使用数字化转型服务,重点做好线上公共服务,保障数字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
继续投资升级技术基础设施,确保国家机关内部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设备、局域网基础设施、高速互联网。审查并补充移动网络广播电台规划,确保3G和4G互联网服务正常运营,确保5G在该地区的发展。实施电信网络电缆地下化和重新布线工程。

提升容量、服务质量,拓展专用数据传输网络连接,确保从中央到基层四级的稳定、畅通和互联互通,服务于数字政务。继续完善基层数字化转型指导委员会和社区数字技术队伍建设,将青年团和教师作为基层数字技术队伍的核心力量。
按照标准和技术规范,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应用于国家机关工作。继续开发和运行好为管理和行政服务的各种共享信息系统:电子信息门户系统、在线公共服务、行政文件管理系统、人口数据应用系统、电子身份识别和认证、电子邮件、数字签名、在线视频会议等。
推广和有效利用以记录和文件数字化为重点的行政程序信息系统,将使用纸质记录和文件及直接交易转换为使用电子记录和文件、进行电子交易并提供公共服务,不受时间和行政边界的限制;部署解决方案以增加在线接收的记录数量。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商店、电子支付账户等走进千家万户,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改变传统消费观念、方式和流程,帮助居民家庭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消费,实现农产品买卖在数字技术平台上的转型升级。
推动数字化社会建设,普及宽带互联网家庭服务,实现4G/5G移动网络覆盖;鼓励企业部署电子支付平台和电子钱包。在全区部分地区试点“智慧村”和“智慧公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