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社会 5.0:技术将带我们去哪里?

阮俊英教授 July 12, 2024 08:59

我们经常听到“技术4.0”时代、“社会4.0”时代。然而,或许我们会逐渐熟悉并频繁使用“技术5.0”时代、“社会5.0”时代。其中一个佐证是埃利亚基姆·基斯列夫(Elyakim Kislev)出版的《关系5.0——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机器人如何重塑人类情感生活》。该书于2023年在越南翻译出版。在埃利亚基姆·基斯列夫看来,我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社会5.0”。更具体地说,我们正处于“社会5.0”的早期阶段,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4.0”与“社会5.0”交汇交织的时代。

xa-hoi-5.0-cover.png

• 2024 年 7 月 12 日

从社会1.0到社会4.0

埃利亚基姆·基斯列夫在其著作《关系5.0——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机器人如何重塑人类情感生活》中,基于从古至今的技术进步,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社会1.0,是狩猎采集社会。社会1.0建立在狩猎采集技术的基础上。人类历史的第二阶段是农业社会,即社会2.0。农业技术塑造了社会2.0。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工业社会,即社会3.0。社会3.0建立在蒸汽机、电力和制造工艺等多种技术之上。人类历史的第四个阶段是社会4.0。塑造社会4.0的关键技术是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电话。

cuon-sach-moi-quan-he-5.0.jpg
书籍:《关系 5.0——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机器人如何重塑人类情感生活》,作者:Elyakim Kislev。

信息时代的突破性技术(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电话)为世界各地的个人、社会群体和国家之间的高度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埃利亚基姆·基斯列夫认为,社会4.0,即信息时代,始于20世纪中叶,直至2010年左右。二战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科学家开始特别关注“以数字形式存储、提取、控制、传输和接收信息”。这些技术帮助人类在通信方式以及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如果说在工业社会,即社会3.0中,人们主要依赖机械手段,那么在信息社会,即社会4.0中,人类主要依赖数字技术。

总体而言,过去几十年我们见证并经历了诸多技术突破,创造了4.0社会;但塑造这一社会形态的三大关键创新成果是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电话。这些信息时代的突破性技术,为全球个人、社会群体和国家之间的高度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这些技术突破也将全球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此背景下,各国正变得更加全球化、更加多元化、更加多元文化。同时,在高度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公司已成为跨国公司,知识在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服务业带来的价值超过了制造业。

Những đột phá công nghệ này cũng gia tăng quá trình toàn cầu hóa lên một mức cao chưa từng có. Ảnh minh họa
这些技术突破也使全球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图片说明

三次革命构成了社会5.0:认知革命、感官革命、物理革命

继信息社会之后,Elyakim Kislev认为,人类已进入5.0社会——科技社会。5.0社会基于人工智能(AI)、扩展现实(XR)和社交机器人技术的显著进步。Elyakim Kislev强调,5.0社会建立在三次革命的基础上:认知革命、感官革命和物理革命,具体如下。

认知革命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旨在创造“机器中的类人大脑”,即拥有类人大脑的机器,像人类一样的智能机器。为了创造拥有像人类一样智能大脑的机器,科学家们依靠三种基本方法。首先,神经网络方法有助于创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通过指示计算机同时处理多个信息单元,模仿人脑中多任务神经系统的复杂排列”。其次,深度学习方法是一种“利用电生物和光学技术研究哺乳动物大脑细胞视觉处理记录”的方法。第三,强化学习方法有助于创建“识别因果关系,然后通过基于神经科学的过程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的强化模型”。

tri-tue-nhan-tao-ai-2-3436.jpg
插图。

埃利亚基姆·基斯列夫强调,人类距离拥有像人类一样的人工智能机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未来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将像人类社会中的新“物种”一样,人类需要做好接受的准备。

尽管目前这三种方法都未能帮助科学家创造出“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反应”的人工智能机器;但事实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能够比人类更好地完成许多活动,甚至在疾病诊断或手术等复杂领域也是如此。因此,埃利亚基姆·基斯列夫强调,要拥有像人类一样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未来,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将像人类社会中的新“物种”一样,人类需要做好接受的准备。

问题在于,人工智能机器是否会像人类与人类建立关系一样与人类建立关系。如今,人工智能的进步已经使聊天机器人能够以与人类对话的方式与人类进行交流。这为人类迈向以下阶段奠定了基础:人类能够对人工智能机器产生情感;人工智能机器能够理解人类的情感;人工智能机器能够对人类产生情感。当然,在人类能够创造出满足亲密、共情和理解需求的人工智能机器之前,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但朝着这个方向的进步正在快速推进。因此,Elyakim Kislev 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能否与聊天机器人找到相似之处和共情,进而对它们产生情感,最终与它们建立全面而完整的关系?”

Robot trí tuệ nhân tạo đầu tiên của Việt Nam mang tên Trí Nhân. Ảnh: Tư liệu
越南首款人工智能机器人名为Tri Nhan。图片来源:文件

Elyakim Kislev基于社会调查表示,很多人认为这不健康,很多人拒绝与AI机器建立关系。然而,Elyakim Kislev也表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倾向于接受与AI机器交朋友的可能性,并倾向于与AI机器建立关系。Elyakim Kislev预测,未来随着AI能力的发展和AI的日益复杂,AI与人类的互动将变得更加自然,AI将更多地参与到个人生活中,社会将越来越接受AI,认知革命可以改变人们的情感生活。

第二次革命Elyakim Kislev认为,感知革命有助于构建5.0社会。感知革命以扩展现实技术(XR)的发展为基础。扩展现实技术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技术。

第一,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帮助创造完全人工环境的技术,也就是虚拟环境。用户佩戴头显即可“进入”一个完全不真实的世界——一个由科技创造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用户可以看到、听到并与其中的人物互动。

Công nghệ thực tế ảo (Virtual Reality - VR). Ảnh: Tư liệu
照片:文件

在这个虚拟世界(虚拟现实-VR)中,用户可以看到、听到其中的人物并与之互动。

周一,增强现实 (AR) 是一种利用现实世界环境并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之上来“增强”现实世界的技术。该技术有助于创建通过摄像头观看时出现在现实世界中的虚拟图像,并通过图像、文本和动画等多种数字元素增强现实世界。

周二,混合现实 (MR) 是一种将虚拟对象融入现实世界的技术。换句话说,它实现了现实世界对象与虚拟对象的融合。因此,在混合现实中,数字生成的虚拟对象和现实世界对象可以共存并实时交互。

扩展现实技术包括或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和混合现实技术。该技术允许用户“身临其境”地融入虚拟环境,与现实世界中的虚拟物体进行交互;增强所有感官,提供有关现实世界的额外信息;或创建完全虚拟的世界,供用户在虚拟世界中体验。

Di sản Huế được giới thiệu bằng công nghệ Thực tế ảo hỗn hợp MR. Ảnh: xaydung.vn
Hue Heritage 采用混合现实技术 MR 进行展示,为公众带来令人印象深刻、简洁易用且更便捷的体验。图片来源:xaydung.vn

因此,借助增强现实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科技设备“生活”在一个被称为“主动虚拟现实”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用户可以化身为其中的角色,或者“数字化地体现”其中的角色,从而构建起虚拟世界的生活。在这里,“虚拟世界的居民可以相互认识、约会、发生性关系、坠入爱河、结婚并建立自己的家庭……”。这引出了Elyakim Kislev感兴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可以与虚拟世界中的角色“发展出如同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一样深厚的在线关系”。

第三次革命是物理革命。Elyakim Kislev强调,物理革命的基础是社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见证许多不同领域的各种类型、越来越智能的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总体而言,Elyakim Kislev将机器人分为两类。第一类机器人是具有技术支持功能的机器人,第二类机器人是具有情感功能的机器人。具有情感功能的机器人“通常被设计成具有人类外观”。这就是所谓的社交机器人领域。问题是,人类何时才能创造出像人类一样的机器人,以便人类能够与机器人建立全面的关系。事实上,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有可能创造出像人类一样、具有智力和情感功能的机器人。

Sophia - nữ robot giống người nhất thế giới. Con robot này được thiết kế để mô phỏng hành vi xã hội, lấy cảm hứng từ tình yêu thương và lòng trắc ẩn ở con người.
索菲亚——世界上最像人类的女性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源自人类的爱与同情,旨在模拟社交行为。图片:文档

机器人正逐渐获得执行各种任务的物理能力,从“简单的家务到拥抱,甚至性爱”。埃利亚基姆·基斯列夫还提到,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人类“与机器人建立比与人类更令人满意的性关系和情感关系”的可能性;甚至到了人类“更喜欢与机器人相处而不是与人类相处的体验”的地步。虽然这或许只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但技术的发展正在为我们思考这些可能性提供机会。

认知革命、感官革命、物理革命:人类与人工智能、人性与伦理

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技术、社交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两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文化悲剧是人类对其所创造的人工实体世界的依赖。对此,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在探讨“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的辩证关系时,曾提出文化悲剧论题。齐美尔将“客观文化”理解为人类创造的一切产物;而“主观文化”则体现了个体对客观文化要素的创造、吸收和掌控的能力。齐美尔认为,文化悲剧发生在客观文化支配主观文化时,换言之,当个体的意志和能力屈从于自身创造的产物时,文化悲剧便发生了。随着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技术以及社交机器人的发展,人类将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工实体,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拥有人工智能的社交机器人,它们能够思考、学习,拥有情感。届时,现实或许会如世界科技巨头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所言:“如果你正在构建比人类更强大的系统,人类如何才能永远掌控这些系统?” 因此,有一种观点预测,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由人类创造的拥有卓越智能的机器人可以建造自己的工厂,生产新一代超级智能机器人。而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创造出一代又一代越来越智能的机器人。许多人也担心,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智能机器人会反抗人类。然而,与这种观点相反,许多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幻想,因为“机器人只能感知,而自由意志是人类无法赋予机器人的东西”。当然,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为了人类可持续的未来,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Robot hóa các dây chuyền sản xuất Ảnh Bloomberg
自动化生产线。图片来源:彭博社

第二个大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技术和社交机器人的发展,我们看到从我们当前视角出发,关于人类本质、道德和伦理的质疑被提出。假设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人类对人工智能机器产生了感情。假设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增强现实技术使人类能够与技术创造的虚拟世界中的角色建立关系和情感,就像与现实世界中的人建立关系和情感一样;甚至与技术创造的虚拟世界中的角色建立的关系和情感比与现实世界中的人建立的关系和情感更深厚。假设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人类与机器人建立了完整的关系,人们与机器人的关系比与人类的关系更令人满意,并且与机器人的体验比与人类的体验更令人愉悦。到那时,人类的本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将会发生怎样的转变?也就是说,人类会在与机器人的关系中失去人性吗?人类会倾向于将他人视为物品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在未来揭晓,但我们可以保持乐观,正如埃利亚基姆·基斯列夫(Elyakim Kislev)所言:与人工智能实体的关系“不一定与技术能力有关”,而“取决于社会习俗和公众接受度”。埃利亚基姆·基斯列夫进一步强调:“人类之所以独特,并在整个历史中得以生存,是因为我们拥有进化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找到适应技术的方法”,从而进入5.0社会,并继续“发展和繁荣”。

style-nguyen-tuan-anh(1).png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社会 5.0:技术将带我们去哪里?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