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去”拉姆河沿岸的贻贝村?
(Baonghean.vn)——由于大量开采砂石,水流发生了变化;水污染导致贻贝干涸消失。好好贻贝码头空无一人,船只锈迹斑斑地躺在岸边。
农历三月中旬,我们去了好好码头(南丹庆山乡特雷村),这里以“采蛤蜊”而闻名。特雷村的蛤蜊以其香甜软糯的肉质而闻名,深受远近食客的喜爱。商贩们直接在码头收购,这样人们就不用出去转卖了。“采蛤蜊”虽然只是一份副业,但却是庆山一些村庄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尤其是特雷村(2号村)。
![]() |
贻贝收获季节,好好码头空无一人。图片:Thuc Duong |
但现在,由于大量开采砂石,拉姆河的流向发生了改变;水污染导致贻贝干涸消失。好好贻贝码头空无一人,船只锈迹斑斑地躺在岸边。橡皮扫帚、耙子、渔网、滚筒等采贻贝工具都被收进了橱柜和仓库。
![]() |
庆山(南丹)人捕捞蛤蜊的工具如今只能“躺在花园里”了。图片:Thuc Duong |
由于没有贻贝,人们失去了工作,陷入了失业。一些拥有大片菜园的家庭转而种植柠檬和蔬菜;另一些人则去森林里砍树、编织扫帚出售;年轻人则前往南方和北方打工谋生。
2村居民何文惠先生说:“我家有六七个兄弟姐妹,都从事捕捞蛤蜊的生意。蛤蜊是我们全家的经济来源,所有开销都靠蛤蜊维持。现在蛤蜊资源枯竭了,我们都没工作了。现在是淡季,每年我们都会坐船去捕捞蛤蜊,每天能赚几十万,但现在我们只能无所事事。”
正值淡季,正是捞蛤蜊的季节,有些户人家舍不得花钱买油,开着船去捞,可是一点用都没有。在码头等了半个下午,终于见到了停泊在岸边的海先生夫妇。他沮丧地说:“我赔了将近20万越南盾的油钱,一路开到南强、南忠,在水里晒了差不多一天,也没用。商贩叫了货,油钱只够煮汤。”他指着当天捞到的蛤蜊说,估计捞到的蛤蜊有几公斤,还有一些小鱼,油钱就损失了一半,还不算夫妻俩一天的损失。海先生的妻子叹了口气说:“还是挂船吧!不敢再往前走了!这钱去哪儿挣呢?”
![]() |
海先生和他的妻子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后捕获的几只贻贝。图片:Thuc Duong |
沿着流经庆山乡的林河走去,码头上停满了渔船,难得看到几个捞蛤蜊回来的人。但结果却一样:“什么也没有!”这与两年前截然不同。两年前,码头上熙熙攘攘,满载着蛤蜊的渔船络绎不绝。每逢捞蛤蜊的季节(农历三月至十一月),每天一艘渔船(两名工人)就能捞到一百公斤蛤蜊,轻松就能赚到数百万。捞蛤蜊的季节,整个村庄都空无一人,只有河边熙熙攘攘。而现在,情况恰恰相反,稻米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大多数人都待在家里,河码头也空无一人,至于蛤蜊,“连煮碗蛤蜊菜汤都难吃!想吃蛤蜊,还得去集市买别的地方的蛤蜊。”越山先生说。
所以,现在浩浩贻贝村被消灭的恐惧已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