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5G会成为主导技术吗?
(Baonghean.vn)——根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MA)独立研究和分析机构 GSMA Intelligence(GSMi)最新发布的报告,到 2030 年,5G 将成为主导技术,占全球连接总数的 56%。
GSMAi 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9 年,5G 连接将占所有移动连接的一半以上(51%),到 2030 年将上升至 56%,使 5G 成为全球主导技术。
5G是迄今为止部署最快的移动通信技术,到2022年底连接数将超过10亿,到2023年底将增长到16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5亿。
截至2024年1月,已有101个国家的261家移动运营商推出了商用5G服务,来自64个市场的90多家运营商承诺部署5G。

在已实现5G商用的261家移动运营商中,有47家已经部署了基于独立架构(5G Standalone)的5G网络,另有89家运营商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将网络切片、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等新技术应用于5G网络。
独立5G网络的普及以及对私有和专用网络的改进支持将实现大量物联网(IoT)设备的连接,并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全球物联网愿景。
GSMAi数据显示,目前企业物联网连接数为107亿,而消费者物联网连接数为105亿。凭借这一增长势头,预计到2030年,企业物联网连接数将增至385亿,其中智能楼宇和智能制造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将分别占企业连接总数的34%和16%。
除了独立 5G 网络的发展之外,符合 3GPP Release 18 标准的 5G-Advanced(或 5.5G)网络的出现将成为 5G 在物联网部署中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在 2024 年至 2025 年期间推动 5G 投资方面发挥作用。
据 GSMAi 称,预计超过一半的供应商将在 5G-Advanced 解决方案商业化后的一年内开始部署 5G-Advanced,这主要得益于 5G 多播服务和低成本物联网支持等优先用例。5G 多播服务是 5G-Advanced(5G Release 18)中引入的一项新功能,可同时向多个设备高效地传输内容。它基于全新的 5G 网络架构运行,该架构利用信道共享和基于位置的传输等功能来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
预计2024年至2030年间,移动数据流量将增长四倍,其中5G覆盖和容量扩展将发挥关键作用,凸显全球移动运营商持续投资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性。预计全球每个连接的每月移动数据流量将从2023年的12.8 GB增至2030年的47.9 GB。
GSMA 报告还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 技术的使用正在兴起,目前有 56% 的移动运营商正在测试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这将受到诸多应用的推动,包括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进行客户服务运营,以及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和音乐内容的持续开发。
GSMAi 负责人 Peter Jarich 就 5G 技术的发展发表评论:“5G 的初步成功得益于增强移动宽带 (eMBB) 的应用及其相关的网络流量需求。目前,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货币化以及支持部署低成本、节能且覆盖范围广的物联网设备(称为 5G RedCap)的技术等领域正在涌现机遇,所有这些技术均由 5G-Advanced 和 5G 独立网络支持。”
GSMAi还强调,新的用例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来源。此外,随着独立5G网络部署的不断增加,需要新的计费标准来支持独立5G核心网络提供的先进网络服务的部署和灵活的计费流程。
GSMAi表示,该组织与其成员,包括AT&T(美国)、德国电信(德国)、瑞士电信(瑞士)、沃达丰(英国)等全球主要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开发并推出了新的计费标准“计费和收费演进——BCE”,以取代旧的计费解决方案“转移账户程序——TAP”。
新的 BCE 收费标准被视为一种简化的收费模式,对于想要部署独立 5G 网络的移动运营商来说将是强制性的。
此外,允许应用程序开发商和企业等第三方通过API访问某些移动网络功能和数据,也将为移动运营商开辟一个新趋势,以最大限度地提高5G投资回报,并通过销售连接服务的传统方式创造收入。
在越南,去年3月,信息通信部组织了3次4G/5G无线电频率拍卖,为国家预算带来超过10万亿越南盾的收入。
最终,军事工业电信集团以75.332575亿越南盾的价格赢得了B1频段(2500-2600MHz)的竞标,越南邮电集团以25.818925亿越南盾的价格赢得了C2频段(3700-3800MHz)的竞标。
至于C3频段(3800-3900MHz),由于仅有1家企业缴纳了保证金参与拍卖,且根据《资产拍卖法》的规定,参与拍卖的企业数量未达到最低要求,因此C3频段拍卖未成功。
上述频段的成功拍卖,是电信企业202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5G商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有利于实现普及全国数字基础设施的目标,促进数字应用和数字服务生态系统的发展,创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