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教授的 6C
Tran Huy Thinh 副教授回忆说,在本庶佑教授的实验室里,每个人都知道 6 个“C”:“好奇心”;“勇气”;“坚持”;“信心”;“专注”;“挑战”。
尊敬的老师
陈辉盛副教授和黎氏香博士是刚刚荣获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本庶佑教授的四名越南学生中的两位。对他们来说,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因为多年前,本庶佑教授就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有力候选人。
Le Thi Huong 博士有机会在本庶佑先生的实验室工作了六年多,这位充满爱心的老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他沉默寡言,但总是关心他的学生。
![]() |
“在本庶佑先生的实验室里,总是挂着一个学生名牌。这个名牌有两面:红色一面表示学生尚未到校,黑色一面表示已经到校。每次我来,都能看到黑色一面的老师名牌。他不用多说,也不会提醒我们迟到或早到。但光是看着名牌,我们就会感到很害怕,很不自在,”黎氏香博士说道。 |
在他的实验室里,每周一早上每个人都必须汇报自己正在研究的问题。每周中还会安排一次会议,让每个人汇报自己正在研究的问题。周六,其他实验室可以休息,但本庶佑的实验室会继续工作。
这里的学生会提出自己正在研究的内容相关的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更新专业知识内容供大家讨论。
“因为我们每周都要交出新的成果,所以我们总是在与时间赛跑。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今天成功了,明天我们又要继续寻找新的方向。”
“不过,即使可能没有任何结果,本庶佑先生也从来不会责骂他的学生。”
![]() |
黎氏香博士。 |
她自己也曾多次因为找不到出路而陷入困境甚至流泪。
“我最害怕的,就是养了一年老鼠的感觉,我可以把一只老鼠基因改造成我想要的表型,但放进实验里,却看不到任何效果。当时我跟老师说:“很抱歉给您带来不理想的结果。我感到无助,想停下来。”于是我泪流满面。
但他非常平静。他对我说:“我不这么认为。你已经成功证明这种蛋白质对老鼠不起作用。一切皆有可能。你可以继续用其他蛋白质进行测试。它们还在等你呢。”
老师就是这样耐心地等待着他的学生,对他来说,无论成功与否,都不算失败。
本庶佑先生非常细心,每当他研究出新的东西时,他都会展示出来,以便整个实验室的人都能聆听并发表评论。
他也始终希望自己的学生拥有最好的学习条件。即使学生需要某种蛋白质或抗体,即使价格高达2.5万美元,他也愿意提供帮助。他教导学生,前辈有责任根据文化引导下一代。前辈-Kohai在日本,老师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教学,主要向学生展示方法和方向。
本庶佑先生的6个“C”
“我常跟朋友说,如果一个人能在日本活下来,那他就能活到世界任何地方。如果他能在本庶佑先生的实验室里活下来,那他就能在日本的任何一个研究实验室里活下来。”——河内医科大学基因-蛋白质研究中心副教授陈辉盛自豪地谈起他的老师。
![]() |
Tran Huy Thinh 副教授目前在河内医科大学基因蛋白质研究中心工作。 |
Tran Huy Thinh 副教授回忆说,在本庶佑教授的实验室里,每个人都知道 6 个“C”:“好奇心”;“勇气”;“坚持”;“信心”;“专注”;“挑战”。
本庶佑先生的6个“C”指的是,尽管一般来说,科研90%都会失败,尽管科研人员可能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取得成果,但必须始终坦然地看待问题,敢于将失败视为人生的一部分。允许失败,但不允许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失败。
所以,即使有时我感觉自己真的陷入困境,我还是选择骑车到河岸边,在那里坐上几个小时,思考为什么,而不是放弃。即使大多数问题可能没有答案,但每次我都感到如释重负。然后我又回去继续寻找新的方向。
陈辉盛副教授最钦佩老师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用英语还是日语提出的问题,总是令人信服。看到他写书,我们总是钦佩他。他从来不需要在电脑上打字,也不需要在纸上书写,只需要录下来,让秘书听完,再打成文字。知识已经在他的脑子里了,而且条理清晰。”
本庶佑教授37岁时已是日本第三大大学的教授,41岁时又受邀成为日本第二大大学京都大学的教授,如今本庶佑教授已76岁高龄,35年来始终保持着科学的巅峰,实属不易。
虽然他是一位教授,但在实验室之外,他总是从小事做起关心他的学生。
![]() |
每年,本庶佑教授都会与学生们拍摄纪念照。 |
“我记得刚到日本的几天,从实验室回来后,老师就给我寄来了所有必需品,从毛巾、牙膏、牙刷、剃须刀、拖鞋、筷子、碗等等。
我至今仍记得他教给我们的道理。我记得他常说:“不要试图成为第一,要努力成为唯一。”
因为在科学领域,总有一些热门的课题,大家都想去探索,去贡献,去成为第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老师也建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路,那条路一定是最适合自己条件和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