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的功能性产品企业违反广告法规。
功能性食品的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神化其功效的情况,使消费者产生误解,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万能的。
![]() |
2015年12月初,河内当局查获了一批走私功能性食品(图片:越通社) |
针对这一问题,卫生部食品安全局局长阮成峰警告称,近期,有关部门发现并查获了数十吨假冒功能性食品和含有多种与企业申报不符成分的功能性食品。
3000家功能性食品企业
12月29日,国家389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食品安全局和《劳动报》在河内联合举办了“利用功能性食品保护消费者”研讨会。
阮成峰在研讨会上表示,越南功能性食品市场发展势头强劲,2000年越南仅有13家企业,进口功能性食品63种,而2015年越南功能性食品生产和贸易企业已超过3000家,其中国产功能性食品占比超过60%。
除了数量快速增长之外,令人担忧的是,夸大、虚假宣传以及将此类产品功效偶像化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害。
冯先生表示:“当局发现和处理的功能性食品违规行为从未像过去那么多。在已处理的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机构中,涉及广告的违规行为占违规机构的97%以上。”
2015年前7个月,截至7月31日,食品安全局已检查、发现并处理了105家违规生产和经营保健食品的机构,罚款总额近19亿越南盾。其中,102家机构因违反广告规定而被处罚(占违规机构数量的97%),罚款总额超过18亿越南盾;3家机构因违反定期检测、公告和标签等其他规定而被处罚,罚款总额为5700万越南盾。
来自中国的假冒商品
389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雄表示,保健食品质量、品牌和产地假冒伪劣的情况非常令人担忧。
仅在三个月内(2015年7月15日至2015年10月15日),有关部门就检查、审查、发现并处理了3800多起涉及保健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违法行为,上缴国家预算的金额超过220亿越南盾,并起诉了4起涉及5人的刑事案件。
据洪先生介绍,大部分假冒劣质保健食品都是通过非正规渠道从中国进口的。这些产品抵达越南后,商家会更改包装、标签和产地,然后出售。这些假冒产品在市场上的售价高于正品。
食品安全局局长指出,保健食品经营领域违法行为频发的原因是,许多主体利用保健食品需求量大的优势,故意生产假冒保健食品,从中国进口保健食品,贴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产品标签。
此外,这些主体还利用消费者的认识不足,不少机构和商家宣传、散发了大量与产品功效不符的保健食品广告材料,宣传保健食品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将加强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检查和查验,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据越南+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