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愿医生……回到村庄
“我选择回到仁迈乡,是因为这是我的家乡。想到我们乡缺少医生,病人得长途跋涉才能找到地方治病,所以我主动要求回来。”谈到自己申请回村加强仁迈乡卫生站(Tuong Duong)建设的原因,瓦巴通医生说道。
.jpeg)
走远才能归来
在仁迈乡,瓦巴通医生对这里的人们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是村里第一个从医科大学毕业的人之一,已经成为这片土地上苗族人民的骄傲。
尽管 Tung 医生自 2022 年 4 月起才开始在 Nhon Mai 公社卫生站工作,因为当时这里的 0 名医生不得不请假治病,但 Tung 医生很快就成为了这里社区的支柱。
瓦巴通医生出生并成长于仁梅乡,为了追寻自己的医生梦,他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2004年底,中学毕业后,他收拾行囊,离开家乡,前往太原省越北高中就读。这或许是瓦巴通医生追寻梦想的第一步。
.jpg)
2008年高中毕业后,瓦巴通顺利考入顺化医科大学,并在该校学习至2014年。毕业后,他收到许多地方的邀请,但他的心始终挂念着祖国。他决定放弃去广南、承天顺化、广平等中部省份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服务人民。
2015年,董医生回到家乡,被调往祥阳县综合医院(现祥阳县医疗中心的前身)检验科工作。当时,祥阳县仍然严重缺医少药,他被调往香美乡、三合乡、三定乡增援,之后又回到了医疗中心。

2022年4月,仁梅卫生站的一名医生生病需要休假,瓦巴通毫不犹豫地向董事会提出,希望将他调到仁梅公社卫生站,直到找到新的医生。
或许,志愿前往仁迈乡增援的理由无需多言。因为对于瓦巴通医生来说,这里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里还有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和亲人,他们见证了他20年前追寻梦想的脚步。
董医生说,仁迈乡最大的困难是道路偏僻。从仁迈乡到祥阳县中心需要140多公里,这给将重症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带来了诸多困难。此外,仁迈乡地域广阔,有12个村落,最远的村落是距离乡中心20公里的会错村,那里的居民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
.jpg)
对抗“森林幽灵”
在仁梅乡的增援工作中,尽管离家人很近,但董医生遇到了许多困难,尤其是在急救工作和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乡卫生站缺乏许多基本的医疗设备,例如超声波检查仪、体检仪、X光机,尤其是胎心监护仪。在这种情况下,董医生必须运用他所有的经验和知识,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艰苦的条件下挽救患者的生命。
仁迈乡有四个民族杂居:蒙族、泰族、京族和科穆族。当地居民的京族语言非常有限,有些人甚至不会说京族语,所以很多人来诊所就诊时,并没有提供疾病的全部症状,导致诊断不准确。“所以,如果我误诊了这种疾病,对病人的生命将非常危险。没有别的办法,我必须学习当地居民的语言。”董医生分享道。
Va Ba Tung医生回国巩固其职位后,分享了他在仁梅乡的工作经历。图片:Tien Dong 我选择回到家乡,是因为我想帮助这里的人们。尽管在设施和地理位置方面存在诸多不便,但看到人们每天都健康地生活,我感到很开心……
医生和巴东
在近10年的工作中,曾被派往许多地方,除了母语和通用语言京语外,董博士还能流利地说泰语和Kho Mu语。
“了解当地语言对我们有很多帮助,从了解疾病症状、做出准确诊断,到能够宣传和提醒人们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常见的季节性疾病……”童医生兴奋地说道。
我们的谈话不时被来来往往的人打断。虽然很辛苦,但对于童医生来说,被人信任、被人寻求,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他回忆起会错村八年级学生瓦巴拉的情况。2024年9月,瓦巴拉正在上课,突然肚子疼得厉害。董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患的是急性阑尾炎。急救后,他和家人决定紧急将孩子转送到太化市的西北综合医院。虽然路途遥远,但由于他行动及时果断,孩子没有生命危险。
在仁迈乡,据董医生说,困难不仅在于设施匮乏和出行困难,他最担心的是人们的意识缺陷。高地居民仍然有很多落后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在心理健康问题上。
他说,在这里,女性常常面临很大的生活压力,有时仅仅因为一件小事就想到自杀,跑到森林里吃毒藤。毒藤就像“森林幽灵”,久而久之就会让人上瘾。但来到这里后,凭借医学知识和及时的宣传倡导,他多次从“森林幽灵”手中夺回了生命。
.jpg)
近期,仁迈村VYC女士的案例就是一个例子。2024年4月的一天下午5点左右,VYC女士刚做完体检,正准备回家,家人却冲上来抱起她。经询问得知,VYC女士是因为和丈夫一时气愤,跑进森林里吃毒叶。幸好家人及时发现,将她送往医疗站。董医生和同事立即为她催吐、洗胃、输液解毒,VYC女士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恢复健康。
“每一次紧急情况都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挽救生命不仅意味着身体治疗,也意味着鼓舞他们的精神,让他们意识到生命非常宝贵,值得珍惜,”童医生说。
祥阳县医疗中心副主任、专科医生1陈文功谈到志愿服务于该县最困难乡镇之一仁迈乡的医生瓦巴·通(Va Ba Tung)时,难掩敬意。他说:“目前,通医生是整个祥阳县乡级医疗机构唯一的增援医生。全县共有17个乡镇,但只有仁迈乡没有专科医生。通医生的志愿服务,解决了当地医生短缺的问题。”
虽然仁梅乡卫生站的设施仍然很简陋,没有像上级医院那样的现代化设备。但我们也决心时刻准备着,通过在线会诊,为这里的医疗团队提供支持,针对重症、疑难病例,及时提供最准确、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专科医生1 Tran Van Cong - Tuong Duong 县医疗中心副主任
离开仁迈乡,与年轻的瓦巴通医生告别,从他的眼神深处我们明白,他所做的工作并不是为了成绩或名声,而是为了得救的病人露出的开心笑容,为了人民群众对他的信任和敬重。
望着那件渐渐消失在远方的白衬衫,我们突然想到,他前面的路还将会很坎坷,但他对职业的热情和执着,已经给这里的人们播下了多少信心、希望和健康。
对董医生来说,仁梅乡不仅是他的故乡,也是他选择奉献一生、为崇高医术理想而奋斗的地方。他在这里的身影,充分展现了他慈悲的力量,以及他对医术和祖国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