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结的教训成就了八月革命的胜利
任何革命战争、抗战,决定胜利的极其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组织领导和全民的团结一致。团结是我们民族极其宝贵的传统。
陈国俊指出,13世纪陈国军民在三次抗蒙古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君臣同心,兄弟和睦,天下同心”。阮廌曾听闻“仁之本,在于民安”,并在《捷报》中总结道:“举杖为旗,八方人齐;饮酒同乐,士卒同心如父子”。他总结道:民载舟,亦覆舟。舟覆舟,方知民力如水。黎利、陈兴道、光忠等朝代的战争,有时胜利,有时失败,但最终我们还是胜利了,因为我们的人民团结一心,百折不挠。
自党成立以来,团结就与组织领导联系在一起。印度支那民主阵线运动1936年至1939年,除了巨大的优势之外,也留下了关于民心和团结的宝贵教训,正如胡伯伯所说:“它告诉我们:任何符合人民愿望的事情都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热烈的争取,这才是真正的群众运动。它还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主观性和狭隘性。” 随着印度支那反帝国主义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团结之风吹了起来。南溪、北山、杜良等地的起义表明,我国人民决心追随先辈的足迹,即使牺牲也必须打破枷锁,争取自由和独立。然而,这项伟大的事业并未完成,正如胡伯伯指出的那样,原因并非帝国强大,而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我国人民尚未在精神上团结一致。
![]() |
1945年8月19日,首都人民在歌剧院广场举行集会后,占领了北波宫——法国傀儡政府的总部。图片:档案馆 |
在1941年5月召开的第八次中央会议上,我党和胡伯伯决定“转变战略”。为了适应新形势,立足现实,我党认为,自越南人民遭受法日双重压迫以来,最大的现实就是人民的迫切要求和愿望。我党认为,越南当前的革命是一场民族解放革命,只解决一个紧迫的问题:争取自由和独立。此时,各阶层、各阶级的利益必须置于全民族解放事业的利益之上。
第八次中央会议为全民族大团结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完成驱逐法国和日本侵略者、恢复独立和自由的任务,胡伯伯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迅速团结起来,坚定地团结起来。我党强调,如何从战胜法国和日本侵略者中获益,并确定关键在于找到激发越南人民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方法。阵线的名称必须代表一支易于号召、能够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实施的力量。胡伯伯决定将阵线命名为越南独立联盟, 简而言之越盟越盟的主要口号是团结人民、抗日、抗法、恢复独立。
从实践中汲取教训,紧密结合实践,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源于人民的正当愿望,依靠人民,发挥全民族大团结的力量,这些都是胡伯伯在创建、组织和开展党的活动过程中贯彻落实的。越盟阵线. 决定团结和力量的人越盟并非形式和理论,而是价值和有效性基于行动,其核心是救国。由此,救国组织应运而生,例如:救国工作者、救国农民、救国青年、救国妇女、救国战士、救国作家、救国教师、救国长老、救国学生和救国儿童。党还主张将组织扩展到其他阶层,这些阶层可能或多或少具有爱国精神,仇恨法日侵略者,并真诚地拯救国家和人民,渴望解放民族,例如职员、工头、富农和地主。这可以称为越盟基金支持组织,或救国富民组织。
越盟宣布了十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有各阶层人民利益的共同点,也有各个阶层人民利益的斗争点。因此越盟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发展迅速、强劲。党还发展和帮助进步知识分子建立越南民主党,吸引年轻知识分子和越南公务员。
认识到团结的作用和力量,胡伯伯在《告同胞书》(1941年6月)中强调,只需要一件事:民族团结他恳切呼吁:“亲爱的同胞们!救亡图存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全体越南人民都要承担起一份责任。”诗完越盟十项政策(1941年),作家:“我劝大家记住‘同’字,一致、齐心、齐心协力、同心协力、联盟”。
1945年8月中旬,军民斗志昂扬,奋起反抗的斗志昂扬。党在新潮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肯定民族独立的良好机遇已经到来,并制定了行动纲领。全国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党发动总起义的方针,批准了越盟纲领。
当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临时,胡志明号召全国人民加入越盟,团结起来越南民族解放委员会站起来,用自己的力量解放自己。全国数百万人民万众一心,在党的领导下,从局部起义发展到全国性起义。短短15天里,在全民武装和政治力量的团结一致下,其中,群众政治力量发挥了主要决定性作用,形成了总起义取得彻底胜利的强大力量。
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在国家辉煌的历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创造了1945年八月革命的胜利,成为抗击侵略、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在35年革新事业中,特别是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民族大团结是越南革命的战略路线和伟大经验。亲爱的同胞们!阮爱国80周年纪念日(1941年6月)呼吁全国同胞、同志们、军人和海外同胞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讲话,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始终得到维护和弘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切为了亲爱的南方,一切为了亲爱的胡志明市,发扬“爱人如己”、“长叶遮盖残叶”的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在政府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领导下,在全党全民团结一心、全系统参与的背景下,在国际友人的支持下,我们相信,“战疫如战敌”的事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