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提醒广大群众警惕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诈骗行为。
(Baonghean.vn)9月22日,公安部电子信息门户网站向各组织、个人和企业发出警告,要求他们在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时提高警惕,这些陌生人声称自己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刑事诉讼,要求通过电话通知和要求调查案件。
根据警告公安部犯罪分子常用的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伎俩有以下共同特点::利用高科技手段,隐藏与警方或人民检察院公开电话号码相同的号码给受害人打电话,告知其被追债或涉及警方正在查证的案件或特别项目,并有人民检察院的逮捕令……

越南义安省一名女子接到电话后,几乎损失了3亿越南盾
(Baonghean.vn)- 看到妻子拿着3亿越南盾的存折焦急地离开家,丈夫立即拦住她,妻子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
随后,犯罪分子要求受害者申报其资产、现金及银行账户存款。接下来,犯罪分子会以威胁性言辞暂时扣留受害者进行调查,并以核实和调查为幌子,要求受害者转账或读取OTP码,以便将钱转入其账户。
![]() |
电话诈骗分子的典型特征是:诈骗对象自称是警察、法院、检察官、银行、邮局等工作人员,并要求受害人不要透露“正在被调查”的情况,也不要与任何人交换信息。(公安部信息门户网站) |
此外,公安部还指出了网络诈骗分子另一个容易被识别的特征,那就是:诈骗对象会要求受害者不要将刚刚交换的故事告诉任何人,目的是让受害者来不及查看信息,更别提报警了。虽然很多受害者并无任何恶意,但诈骗对象的威胁和催促,导致受害者焦虑不安,缺乏足够的警惕性,最终无法识别诈骗行为。
事发时,受害人并不知晓嫌疑人信息,也不知道账户资金为何丢失,或害怕名誉受损而未报警,给调查处理带来困难。

越南义安省一名退休官员因误以为拘留令是通过 Zalo 发送的而损失了 1.2 亿越南盾
(Baonghean.vn)——越南义安省一名退休官员因贩毒和洗钱被发出逮捕令后,惊慌失措,从他的存折中转出了 1.2 亿越南盾,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公安部表示:各级公安机关对个人、组织、企业开展工作、核实、调查时,应当派员直接到场或者以书面形式通知。召开发送给当地政府、公司地址、家庭成员以及警方希望合作的人员。绝对不要通过电话或社交网络进行沟通。
公安部还建议,各单位、个人和企业在接到陌生人来电时要提高警惕,这些来电者声称自己是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正在办理刑事案件,通过电话通知、要求调查案件,或者冒充银行、邮局、保险、商检、海关工作人员等,索要钱财、贵重邮递物品或缴纳费用、偿还不明债务。
![]() |
各级公安机关开展工作、核实、调查时,应当直接向有关部门、个人和组织进行工作,或以书面形式通知,坚决杜绝通过电话、社交网络等方式开展工作。(公安部门户网站) |
当你在社交网站上收到要求借钱、买电话卡、转账验证账户;要求提供银行账户接收国外汇款……的信息时,你需要特别警惕,绝对不要听从;迅速联系或打电话直接与该人交谈,核实信息。
同时,定期修改社交账户密码或增加隐私保护功能;不要在社交网站上分享过多个人信息。不要在社交网络上分享银行账号;如果需要使用公共银行账户进行网上交易,应将公共账户中的资金保持在最低水平,避免被不法分子挪用。
2020年上半年,全国63个省市警方共破获776起案件,涉案金额达数万亿越南盾。其中,冒充公安、检察、监察、法院、邮局等机关实施的侵占财产诈骗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占网络侵占财产诈骗案件数量的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