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重视范鸿泰烈士纪念地
位于周仁乡(兴原)的范家祠,供奉着范鸿泰烈士,虽然已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但已经破败不堪、拥挤不堪,急需升级改造。
家乡贫寒,志向远大
雄原县周仁乡春芽村位于林河左岸,背靠红灵山脉。这里被认为是雄原县的“洪涝灾害中心”,也是众多民族英雄的诞生地,其中包括范鸿泰烈士。
我们从周仁乡中心出发,翻越拉姆左堤,径直向拉姆河岸边前进,到达春芽村。这里至今仍能回想起英雄烈士范鸿泰与“沙田炮声”的场景。
.jpg)
范鸿泰烈士(本名范清职)于1895年出生于春雅村。他的父亲范清美是一位教员(负责县级教育和考试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位积极参与文坛运动的学者。范鸿泰从小就经常被父亲带到祠堂,接受教育,培养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精神。
1919年起,范鸿泰在荣市、滨水市等地的工厂当工人,亲眼目睹了法国老板的剥削。他积极参与动员工人罢工抗议。工厂老板解雇了他后,他前往北疆省当一名锌矿工,后来又去了海防市当一名水泥厂工人。

1924年2月17日,范鸿泰与当地一些爱国青年秘密前往暹罗。在邓树华的“沙湾营”,他经人介绍来到中国广州。在广州,他加入了由7名越南爱国青年于1923年创立的“三三舍”组织。
“三思而行”组织主张制造一场大爆炸,唤醒国内民众,震撼国际舆论。“三思而行”利用臭名昭著的印度支那总督马蒂尔·梅林在广州任职的机会,策划了这次刺杀事件,并指派范鸿泰执行。
1924年6月19日,范鸿泰在向世人写完控诉法国殖民统治罪行的控诉书后,乔装成记者进入广州沙甸租界维多利亚酒店,准备在宴会上刺杀印度支那总督梅林。席间,他将一枚伪装成照相机的手榴弹扔向席位中央。刺杀行动失败,梅林仅受轻伤,死里逃生。范鸿泰被追捕,因体力不支跳入珠江,被河水卷走。

这一事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称为“沙田炸弹”,同时也引起了数万越南同胞的敬佩和爱国热情的唤醒。正因如此,阮爱国同志虽然不赞同“三三舍”的个人刺杀政策,但仍然高度赞赏范鸿泰的英勇行为;他写道:“……此事虽小,却标志着民族斗争时代的开始,如同燕子报春。”
需要尽快升级范鸿泰烈士的礼拜场所
目前,范鸿泰烈士的墓地位于广州黄花强烈士陵园,与另外72位中国革命烈士一同安葬。在范鸿泰烈士的家乡昭仁乡,范家教堂也是范鸿泰烈士的安葬地,如今教堂破败不堪、拥挤不堪,亟待修缮。
据我们观察,范家教堂位于一条幽深的小巷里,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几行字:“历史文化遗迹,范家教堂,范鸿泰爱国思想的诞生地,1930-1931年党的活动基地”。教堂内部狭小的空间里,有三间彼此相邻的教堂房间。

周仁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黎庆光先生表示:“纪念范鸿泰烈士的范家教堂目前非常拥挤。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当地民众、家族和宗族也多次提出升级修缮的建议。然而,由于这是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升级修缮也必须经过诸多程序。”
吴光先生还补充说,公社已积极规划在教堂后方约2500平方米的土地,用于范氏家族教堂的扩建和升级改造。但由于资金有限,这项工作尚未实施。与此同时,公社还计划在教堂附近建造一座意义深远的范鸿泰烈士纪念区,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历史遗迹群。

“但要实现这些想法,”陈光先生说,“必须得到上级的关注和投入,并动员那些热爱国家文化遗产和革命传统的组织和个人的社会资源。”
自2025年7月1日起,周仁乡将与兴义乡、兴盛乡和福利乡合并,组建林城乡。新的林城乡涵盖原兴原县的整个东南部地区。该地区与位于林城山脚下、林河畔的义安古城遗址相连;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已获国家级和省级认可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果加以开发利用,这里有望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文化和精神旅游区。
珠仁乡目前拥有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建筑艺术遗址。除了范家庙历史遗迹外,还有罗摩庙遗址和黄元故居(中部地区党委的办公基地)。此外,还有4处省级历史文化遗址。如果没有同步投入,这些遗址也很容易受到破坏和损坏。

据悉,2025年初,针对选民对范鸿泰烈士纪念地规划扩建的意见和建议,兴原县人民委员会文化信息处也已发文要求周仁乡人民委员会配合范氏教会遗物管理委员会对具体事项进行调查研究,并起草意见书,向各级部门请示政策。要求周仁乡人民委员会补充规划、土地使用计划,并完成相关手续,报请主管部门审议。
由此可见,教堂的修缮升级和范鸿泰烈士纪念地的建设,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更是一份责任,是对革命先辈们表达深切谢意的体现。这是将爱国主义的火焰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一种方式,让“萨甸炮声”不仅成为历史的回响,更成为激励现在和未来为祖国做出高尚行为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