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跑腿”诈骗,侵占财产
(Baonghean.vn)——最近,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人“吹嘘”自己关系多、能“找工作”、“跑工作”,然后诈骗、侵吞财物的情况。这并不是什么新花招,但由于渴望稳定的工作,再加上轻信,许多人“落入陷阱”。
制造“广泛关系”的幌子进行诈骗
一些骗子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人们渴望稳定就业的心理,同时,以关系网等重要关系为幌子,诱骗他人“上当”。面对巨大的就业需求,许多人轻信骗子,最终陷入“钱财和痛苦”的境地。
近期,当局已审理多起涉及就业欺诈、就业安置和侵占财产的案件。2022年8月15日,乂安省人民法院以“侵占财产罪”对两名被告人陈英俊(居住在河静省乂春县)和陈文君(居住在荣市长氏坊)进行一审刑事审判。

Tuan是一名医生,在义安省疫苗接种中心工作,而Quan没有稳定的工作。侦查机关查明,Quan和Tuan共计实施了18起诈骗行为,为51人申请工作和大学入学,贪污金额超过36.7亿越南盾。在庭审中,两人均表示自己没有安排工作的职责,但收受了多人的钱财,挪用公款供个人使用。考虑到各被告人的角色,法院判处Tran Van Quan有期徒刑16年,Tran Van Tuan有期徒刑10年。

2023年4月18日,乂安省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阮文忠(音译,Nguyen Van Chung,现居住于雄原县雄福乡)一案,以“诈骗侵占财产罪”一案进行一审刑事审判。阮文忠原是小学教师,多年任教,并被评为优秀教师。然而,由于意识到需要应聘教育部门职位,并将工作从艰苦地区转移到有利地区,阮文忠主动联系多人进行诈骗。其中包括居住在奇山县景都乡的文氏霞女士(Moong Thi H.,1995年出生)。
H女士通过同事认识了Chung,Chung也是一名教师。2020年初,Chung联系H女士,谎称Ky Son区还有3个职位空缺,如果她愿意,可以申请H女士去教幼儿园……Chung从H女士手中挪用了1.59亿越南盾后,便断绝了联系。值得注意的是,Chung不仅欺骗了H女士,还欺骗了她的表妹。H女士的表妹刚大学毕业,正打算申请到Ky Son区一所高中任教。Chung保证给她找工作,并提出给H女士2亿越南盾。H女士的表妹相信了Chung,便将上述款项转给了Chung,并等待了很长时间,但未收到接受工作的决定。
无独有偶,家住奇山县大咖乡的魏氏氏女士也被阮文忠骗取高达5亿越南盾,让她的两个孩子到奇山县一所高中任教……2021年12月30日,阮文忠被通缉。当局透露,从2019年6月到2021年3月,阮文忠共骗取14名受害人,挪用资金超过26亿越南盾。其中,工资发放费用为2.5亿至3亿越南盾,工作调动费用为1.35亿至2.4亿越南盾。综合考虑案件情节,人民法院以“侵占财产罪”判处被告人阮文忠有期徒刑18年。

最近,2023年8月17日,乂安省人民法院以“诈骗侵占财产罪”对居住在演州乡的曹氏秋荷(1990年出生)一案开庭审理。曹氏秋荷因负债累累且没有稳定工作,想出诈骗和侵占他人钱财的点子,他提供虚假信息,例如可以低价购买汽车、在银行应聘等,从三名受害人手中骗取了近41亿越南盾。
其中,居住在义丹县义禄乡的潘世泰先生被河某诈骗,侵占了15亿多越南盾……2023年8月17日,该案在审判中,以“侵占财产罪”判处河某有期徒刑20年。

通过该地区发生的多起案件,可以看出,职场骗子的惯用伎俩是“吹嘘”自己关系好、认识领导、机关团体、国企领导的亲戚……以此来扩大声望,赢得信任。值得注意的是,甚至有些对象是国家官员、公务员、公职人员,却渴望非法致富,也会进行诈骗,侵占财物。
据有关部门介绍,在一些案例中,骗子和受害者往往只写贷款形式的文件,其中并未提及求职内容,因此调查面临诸多困难。这也给许多在求职问题上过于急躁的人敲响了警钟……最终落入骗子陷阱,造成诸多物质和精神损失。
提高认识
根据2015年《刑法典》(2017年修正补充)第174条,利用他人轻信和轻信,以“求职”等形式骗取钱财的行为,构成“侵占财产罪”。据此,侵占2亿越南盾至5亿越南盾以下的,处7至15年有期徒刑;侵占5亿越南盾以上的,处12至15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1000万至1亿越南盾罚款,禁止担任职务、从事专业或从事特定工作1至5年,没收全部或部分财产。
为防范和打击利用“跑马圈地”等形式诈骗、侵占财物犯罪,除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外,有关部门建议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认真做好公务员、公职人员和工作人员招录工作的宣传透明化,从人员档案填写、录用条件标准、报名流程到组织考试、公布考试结果等环节,提供必要的指导。同时,要警惕利用“跑马圈地”等形式诈骗、侵占受聘人员财物的犯罪行为。

求职时,务必仔细研读各机关、部门、分支机构和地方在媒体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或前往有招聘需求的地方了解情况,切勿轻信中介机构,将资产交给中介机构,以免成为骗子的“猎物”。如发现“跑工”诈骗迹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防止受骗。另一方面,人们也需要注意,花费巨额资金“跑工、应聘”不仅存在财务风险,还存在法律风险,因为这是被禁止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