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复杂的网络诈骗
(Baonghean.vn)-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Facebook、Zalo等社交网络应用程序的出现,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联系的条件。然而,在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手法高超的骗子……
许多复杂的技巧
据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义安省共发生35起网络诈骗案件,涉案人员54人,造成人员损失200-250亿越南盾。2023年初至今,该省共发生17起网络诈骗案件,涉案人员26人,造成人员损失50-70亿越南盾。据评估,网络诈骗的形式包括:网络诈骗犯罪行为越来越复杂,手段和手段十分狡猾,受害者很容易落入陷阱。
2022年12月26日,义福乡警察局(Tan Ky)迅速阻止了一起巨额诈骗案。当天上午,义福乡居民LTH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号码为0795320983的电话,告知她因涉嫌洗钱犯罪而被河内市调查局签发了逮捕令。随后,嫌疑人要求LTH女士将3本存折中5.71亿越南盾全部转入银行,以配合调查并冻结银行账户。接到电话后,LTH女士前往银行准备将钱转给嫌疑人。幸运的是,H女士带着3本存折去银行取钱时,想起义福乡公安局宣传过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的伎俩,于是便到义福乡公安局报案。

在义福乡警局,当骗子联系H女士催促她转账时,乡警官们直接接听了她的电话。通过通话,义福乡警官们揭穿了骗子的伎俩。如果没有警方的及时支援,H女士很可能已经被骗走5.71亿越南盾。
家住荣市义金乡的黄氏红L女士讲述道:2023年5月15日,她回娘家接孩子时,听说母亲四处借钱,要汇到她远在德国的姐姐刚刚发短信发来的账号上。L女士以为是诈骗,便拿母亲的手机查看短信,发现姐姐的Facebook账号不见了。骗子冒充她姐姐给她母亲发短信说:“妈妈,这女人要汇2200欧元,5000万越南盾我收,再汇1000万越南盾,就是6000万越南盾。”当得知母亲身上没有5000万越南盾现金且没有账号时,骗子便多次怂恿L女士的母亲借钱并请人帮她转账。
“我母亲攒够钱后,骗子就给我母亲发短信,发到农业银行1240201401053号账户,账户名是Nguyen Van Quan,让她找人转账。还好我及时回来发现,不然5000万越南盾就被转走了。”L女士分享道。

需要提高警惕
据相关部门警告,除了劫持Facebook和Zalo账户,然后向通讯录中的好友发送短信借钱等老套伎俩外,如今受害人使用的手段更加精妙。在窃取了Facebook和Zalo账户的使用权后,诈骗者会制作一段模仿“受害者”真脸的短视频,然后致电好友列表中的亲属借钱。这些虚假电话被视为Deepfake电话。这类电话的特点通常是没有声音,只有几秒钟的图像,以此来获取受害者的信任,然后受害人会以信号丢失、信号弱、无法接通为借口,只能发送短信请求转接处理紧急工作。Deepfake电话中的通话者面部表情通常缺乏表情,说话时表情相当“僵硬”,或者姿势看起来很别扭。由于这些视频是由面部动画软件制作的,因此画面不自然,面部和身体的协调性也不够。另外,视频中人物的肤色异常,灯光位置不正确。

此外,骗子们现在利用网络销售,将自行车、相机、手提包等品牌商品的售价设定得远低于市场价。顾客购买商品后,他们往往会要求支付10万到20万越南盾的定金,以确保安全。顾客支付定金后,骗子们会立即屏蔽Facebook和Zalo。由于金额不大,而且骗子们也不知道是谁,很多顾客不得不硬着头皮上。虽然金额不大,但如果能骗到很多人,骗子们加起来的金额将会非常可观。
在“借钱”和冒充检察机关的伎俩失效后,骗子们开始瞄准小型企业、餐饮酒店等服务业者,先打电话预订房间和桌位,然后要求商家提供一些商家难以提供的稀有西式酒水和食品。之后,他们会介绍一个假冒的商家提供上述酒水或食品,同时要求顾客支付定金后才能送货。稍有不慎,便会上当受骗。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科技诈骗,义安省警方近期持续发布网络诈骗预警。当局还建议各级人民群众、组织、个人和企业在接到陌生人电话时提高警惕,这些电话声称自己是国家机关和司法机关官员,或冒充银行、邮局、保险公司、商检局、海关等工作人员,索要钱财、邮寄贵重物品或支付费用、偿还不明债务。
同时,绝对不要向任何您不认识或不了解您身份和背景的人提供个人信息,例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公民身份证明)、家庭住址、银行账号、个人手机上的一次性密码等。如果您在社交网站上收到借钱、购买电话卡、要求转账验证账户、要求银行账户接收国外汇款等信息,则需要格外警惕,绝对不要轻信,避免落入骗子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