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求职诈骗
(Baonghean.vn)- 一些人利用多人工作需要,冒充官员,甚至“组团”伪造机关、企业文件和印章,引诱受害人上当受骗,目的是侵吞财产。
求职陷阱“矩阵”
2020年3月,事件荣市警察局成功破获一起诈骗案,逮捕两名嫌疑人陈文君(生于1987年),居住于荣市张氏坊;陈英俊(生于1984年),居住于河静省宜春县春海社,侦查诈骗和侵占财产行为,再次敲响警钟。求职骗局近期,这两人利用广大群众特别是求职者的心理,在短时间内联合伪造多份企业、国家机关的招工文件和印章,发放虚假招聘决定,骗取义安、河静两省200余名受害人近200亿越南盾。
据侦查机关介绍,这两人骗取就业和钱财的伎俩并不新鲜,尽管他们依然故我,但仍有数百名受害者落入陷阱,因为他们互相商议,设置招聘骗局,专门针对容易上当受骗的人。
Quan和Tuan冒充当地机构和组织,在社交网络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并附上电话号码,以“招工招工”。当受害者前来提交申请时,他们会根据职位、目标机构或招聘单位的不同,开出不同的价格,最低5000万越南盾,最高可达数亿越南盾。受害者信任他们,提交申请并同意他们给出的“价格”后,Tran Anh Tuan便会冒充这些机构和组织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然后在酒店和购物中心租用场地安排面试。
![]() |
荣市警方搜捕了一起诈骗团伙的嫌疑人(X),该团伙涉嫌挪用200亿越南盾。图片:Ha Thu |
更为狡猾的是,这些受害人还会使用各种高明的伎俩,例如扫描、复印招聘文件,甚至伪造多家单位的印章,然后修改信息,使其与受害人的申请文件相符。对于通过面试的受害人,他们会宣布自己被录用,然后填写劳动合同寄回给受害人,并约定入职日期。然而,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当他们收到录用决定,在约定的入职日期,却惊讶地发现,招聘机构竟然表示不需要录用,并且不予签发录用决定。
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文件,专案组于3月18日下午组织对上述嫌疑人进行紧急抓捕。警方搜查了嫌疑人的私人住宅和一些租住的场所,进行盘问和查阅文件,缴获了218套文件、1辆汽车、1台笔记本电脑、5部手机、各种证件、假印章以及11.5亿越南盾现金。根据嫌疑人的供述和受害人的举报,专案组认定嫌疑人从该地区200多名受害人手中挪用的资金总额高达约200亿越南盾。
事实上,近年来,利用国家机关职位越来越难找、毕业生就业难等机遇,不少受害人想方设法拉拢人脉,骗取求职,其中不乏一些没有专业、没有稳定工作却自称是部门、部门官员、与省级领导关系密切、有能力求职、“跑”上岗的人。其目的就是让受害人相信,然后转移资金,最终骗取利益。
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受害者被骗做生意义安省医院被骗人数众多,数百人成为受害者,被盗金额达数百亿越南盾。其中,义安省迄今破获的两起大型医院招聘诈骗案,受害者人数最多,分别是:同住荣市义金乡的陈玉宣(1959年生)和黎氏雪(1979年生),他们共骗取33名受害者工作,侵吞财产48亿越南盾以上,已于2020年6月被铲除;以及同住荣市雄平坊的陈氏芳(1962年生),他们共骗取、侵吞60多名受害者,涉案金额达100多亿越南盾。
2020年,乂安省各单位、地方公安机关共发现、起诉和侦查涉嫌“侵占财产罪”案件45起,被告人51人。其中,利用高科技手段侦查的案件24起,涉案犯罪嫌疑人28人。
提高认识
乂安省公安局刑警局副局长高英红中校提醒称,目前职位骗子的构成较为多元复杂。除了一些没有稳定工作、以部门官员身份“跑腿”或部分成员是退休干部的人外,目前一些拥有稳定工作的人也参与“跑腿”工作。一旦案件曝光,没有工作,受害者向有关部门报案后钱款得不到退还,那么他们必然会触犯法律。
这就是英山县丁山中学教师魏氏花(Vi Thi Hoa,1972年出生)的故事。虽然她找不到工作,但因为需要钱来支付个人开支,这位女教师从5名受害者那里收受了8.6亿越南盾,用于帮助6人在当地医院和学校找到工作,然后挪作他用,用于个人开支。另一个案例是高氏清永(Cao Thi Thanh Vinh,1983年出生),家住荣市勒茂坊,是北中部地质联合会的官员,但Vinh自称是警察,可以申请国家机关的职位。凭借这个“身份”,该男子三次诈骗,挪用了3.1亿越南盾。
![]() |
涉嫌挪用200亿越南盾的招聘骗局受害者已向警方报案。图片来源:Ha Thu |
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最简单但有效的验证方法就是直接联系那些承诺可以申请工作的机构和单位,看看招聘职位是否真实,就能知道真相。然而,几乎没有受害者会这样做。当他们知道自己被骗后,会给自己施加压力,要求退钱;如果无法达到目的,他们就会向有关部门举报,但退钱的可能性非常低。
省警察局一位高级调查员表示,诈骗和侵占财产案件,特别是求职案件,作案手法虽然花样繁多,但套路基本都是老一套。根据现行规定,机关、部门有招聘计划,必须通过媒体公开发布。因此,为了避免成为此类骗局的受害者,首先,想为子女和兄弟姐妹求职的人必须仔细研究拟就业地的招聘信息。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也需要制定宣传和警示计划,提高民众对不法分子伎俩的认识。一旦发现诈骗迹象,应立即向就近的警务机构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和预防。只有这样,一般的财产诈骗犯罪和“跑腿诈骗”犯罪才不会像现在这样“无处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