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溯拉姆河而上数百公里建村
(Baonghean.vn)——经过一周的时间,他们逆流而上,划行数百公里,建立了一个村庄,渔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这是 25 年前一群生活在河流交汇处的人们的故事,南农河和南莫河在此交汇,形成了义安省的兰河。
我们从南农河和南莫河交汇处的7号公路出发,经过一座通往万寺的吊桥过河。从这里,我们穿过一片泥泞的路段,继续沿着低矮的山丘前行,沿着灌木丛生的南农河,到达了渔村。
![]() |
南莫河与南农河交汇处的小渔村。图片:Dao Tho |
村子里静得出奇。村里只剩下三户人家。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正坐着织网,头上还顶着手电筒。即使是在大白天,他也需要借助手电筒的光线才能织好这些细小的网。他就是阮越河先生。交谈中,我们得知他是这个河畔小村的首批居民之一。他们一家都来自谅山乡(安山县)一村。
河先生一边泡着新茶,一边招呼客人,谈起早年进山打工的往事。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92年,同村一位女子嫁给了祥阳乡库饶村的一位男子,回到了家乡。通过她的故事,大家了解到这片背山面水、鱼虾丰饶的土地。在谅山乡兰河水资源枯竭的今天,她的故事让熟悉渔业的人仿佛置身于“乐土”。起初,只有一两户人家来勘察,后来才定居下来。几年后,陆续有6户人家迁入,在河口处形成了一个渔村。如今,这个居住区已有11户人家,30多人。
![]() |
这里的渔村生活仍然主要依靠网箱养鱼。图片:Huu Vi |
“我们划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船才到。”——河先生回忆起当年沿着拉姆河逆流而上建村的日子。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是这个渔家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次旅行。到达之后,河先生才意识到,这片土地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生存。渔民们的新村与外界隔绝,三面环山,芦苇荡漾。“他们得离开,最多也只能待三个月。疟疾怎么治得了?”——当时的当地居民带着不屑和担忧说道。
![]() |
闲暇时,阮越河会织网,既自用,也出售以赚取额外收入。照片:Dao Tho |
当地居民的担忧最终成真。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染上了疟疾。“幸运的是,大家都活了下来,”哈先生回忆道。那些沿着河流跋涉数百公里,在山里建立村庄的人们,花了两年时间才摆脱了水上生活的困境。虽然他们不得不通过河流运输物资,但渐渐地,每个人都建起了房子。
“虽然地处偏远,但只要克服了最初的困难,这里的生活还是比农村好过。”河先生继续说道。那时,南农河和南莫河交汇处的河流里,鱼虾资源依然丰富。每天,一个人就能捕捞到几百公斤的鱼。鲶鱼、鳗鱼等鱼类更是数不胜数。生活就这样安稳地过着,渔村也逐渐摆脱了困境。
![]() |
如今,渔村里大多数家庭都住在位于Van庙后面的坚固房屋里。图片:Huu Vi |
潘文切一家早年曾划船百余公里来此定居,他也曾伤心地回忆道:他们一家人载着年幼的孩子,乘着竹船,日夜兼程,历经千辛万苦才抵达此地。几年前,河上没有桥,侄子出水痘,武文荣先生和阮氏鹤女士(河先生的妻子)便划船过河,到和平省取药。不料,刚过河,水电站就放水,加上狂风大作,船翻了,荣先生的妻子被卷走,痛苦万分。
现在生活好了,那个小渔村已经加入了在神圣的Van-Cua Rao寺庙的河流交汇处当地人的生活。
陶岛-胡维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