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省新农村建设“万能钥匙”
南丹县于2017年被评为义安省首个新农村县。该县是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选定的四个示范性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之一(2018年至2025年)。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该县创造性地组织了“智慧群众动员”,动员全县力量,努力实现既定目标。
.jpg)
政治体系的参与
建设新农村已成为南丹县“智慧民运”指导委员会和基层“智慧民运”示范点建设方向的核心内容。南丹县各级各部门纷纷开展街区、村组、指挥部、学校、居民区、“亮绿亮丽”道路建设,建设标准园、新农村示范园和“光谷计划”产品,转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加大科技应用和生产环节的衔接……
南丹县以“言行一致”为榜样,带动干部、党员、社区知名人士等先锋模范行动的传播。同时,在落实过程中,各级注重发挥人民当家作主作用,切实贯彻落实好“民知、民议、民做、民察、民受”方针,发挥人民力量,在劳动生产中大力开展竞赛活动。
自2020年至今,南丹县各级政治系统已在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安全和政治体系建设等所有领域打造了950个“精干群众动员”典范。这些典范为推动落实模范新农村县标准作出了贡献。

凭借当地人民的自力更生,许多乡镇积极联系并动员远离家乡的孩子们捐款,其中许多人已经捐赠了数千万甚至数十亿越南盾用于建设家乡。其中,金莲乡黎南庆先生一家捐赠了50亿越南盾用于修建乡村文化馆。忠福强乡黎氏香女士一家捐赠了35亿越南盾用于修建乡村文化馆和升级改造足球场。
阮氏清兰女士(南金乡)的家人捐赠了21亿越南盾,用于修建烈士陵园和维修翻新罗寺。王道强先生(庆山乡)的家人捐赠了20亿越南盾,用于修建道路、村门和烈士陵园……
或者在南灵乡,阮江武先生家族出资25亿越南盾修建道路,潘清海先生家族出资9亿越南盾修建桥梁和乡间道路。在南吉乡,阮文政先生家族出资9亿越南盾修建村庄文化馆,黄当行先生家族出资5亿越南盾修建村庄水泥路……
从 2019 年至今,整个南丹县已向民众筹集善款 6300 多亿越南盾;捐赠 42000 多平方米2土地;拆除近3万平方米2人民为建设祖国贡献了61000多个工作日。

“熟练的群众动员”的亮点
响应南丹县开展的新农村示范路建设运动,该县许多居民区积极动员群众捐献土地、拆除围栏、贡献劳动时间和捐款,用于整修村道小巷。全县共有76条美丽道路,其中20条道路荣获“亮绿洁美示范路”奖。金莲乡、南江乡、南灵乡、南义乡、南吉乡、春林乡……等乡修建了众多美丽道路。
仅在南江乡,为建设通畅、绿色、整洁、美丽的道路,公社新农村指导委员会和各村动员委员会就积极倡导和动员群众自觉爱护家园绿化。许多农户投资数千万越盾,修建石墙、在围墙上绘制壁画、栽种花盆、栽种珍珠树、搭建家庭旗杆等。
得益于此,南江乡一些村际公路已成为示范点,吸引了县内外许多代表团前来参观、交流经验。

南灵公社,从位于全县新农村建设末线的一个公社,仅用两年时间就一跃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公社的典范。南灵公社的政治体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在于它懂得如何有效地“选择工作、选择人才、选择组织实施的方式”。
南灵公社把交通问题确定为“困难”标准,但必须“优先解决”并决心实施的标准,因此,南灵公社成立了3个“熟练群众动员”小组,由公社党委常务委员会领导,直接动员群众联合起来。
政府秉持着“稳扎稳打才能赢得胜利”的座右铭,在民众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时,进行了解释和动员。仅在2023年,整个南灵乡就有157户家庭自愿捐献了近2000万卢比。2土地;拆除2.6公里多围栏、27个辅助工程;投入110亿越南盾修建13.5公里道路。

村镇合并后,建设符合要求的文化馆是各乡镇的当务之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调动各方资源,截至目前,南丹县全县已按规定标准新建、改造了156个村镇文化馆,其中新建文化馆37个,每个文化馆投资30-70亿越南盾;103个村镇安装了户外体育设施。
南盛社3村是动员社会力量建设文化体育设施的带头单位,2023年被评为省级典型文化村。春林社7村也被评为社会力量配合完成文化馆同步文化设施、体育设备,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单位。

南丹县实施“一乡一产品”(OCOP)计划五年多来,已证明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该县要求地方政府在指导过程中认真思考和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而不是盲目跟风或“为了做而做”。
除了产品制造商的责任外,区、乡两级的专业单位也参与支持产品周期和标准的完成。

目前,南丹县19个乡镇均已拥有OCOP产品,共有80种产品达到三星级和四星级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南丹县的许多OCOP产品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例如莲藕制品、酱油制品、木薯淀粉制品、姜黄粉等。
通过实施“智慧群众行动”模式,结合先进示范新农村建设,南丹县已在全省先进新农村乡数量方面领先全省,18个乡中已有15个乡达到先进新农村标准,7个乡达到示范新农村标准。此外,该县还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结合”五项标准中42项内容中的3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