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高群众动员工作咨询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对于公务员而言,除了实际操作能力和“作战”能力外,咨询能力也是评估公务员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干部战略》(1997年)、第七次中央会议第十二届会议第26-NQ/TW号决议(2018年)到党的十三大文件(2021年),党在强调的指导观点、方向和任务中反复重申:“建设一支具备足够素质、能力和威望,能够胜任任务的干部和党员队伍,特别是一支战略级干部和领导人队伍……”。对于群众动员干部队伍而言,除了实际操作能力和“战斗”能力外,咨询能力也是评估干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2024年10月15日
T纵观国家革命史,在任何阶段,群众动员工作一直是党的建设工作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巩固党和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实现富人国、强国、公平民主文明社会的目标,建设伟大的民族团结集团。

为了提高效率,满足当前群众动员工作日益提高的要求和任务,认为群众动员干部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智力和威望,善于说服,精于宣传,必须懂得以身作则,把握政策,贯彻群众路线和群众风格。

根据群众动员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标准,各级党委重视并重视建设和培养高素质、有声望、有经验的群众动员工作专业人员。目前,全省共有92名在省、区委工作机构直接从事群众动员工作咨询的人员,其中省级18名,区级74名;100%的人员具备中级以上政治理论资格,100%的人员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并接受过群众动员工作方面的培训和培养。

各级国家机关、政府部门、祖国阵线和社会政治组织中从事群众动员工作的干部,专业技能扎实,公职道德意识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清醒。许多群众动员干部经过实践训练和磨练,政治立场坚定,努力践行和保持革命素质和道德,生活方式健康简朴。与人民关系密切。
为了鼓励基层群众动员干部在村庄、乡镇和村落开展工作,从2015年至今,义安省人民议会颁布决议,支持基层群众动员队伍在村庄、乡镇、区和村落开展工作;全省共有3793支基层群众动员队伍,每支队伍每年获得200万至250万越南盾的运营经费支持。


在党委的重视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参与下,群众动员干部队伍努力指导各级党委领导、指导和实施基层群众动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和民主工作,取得了许多突出成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积极响应。
经过12年的实施,与民众接触对话的工作在基层克服了许多障碍和困难。全省群众动员体系指导组织了5113场定期和临时直接接触对话会议,参与人数达486841人次,会议解决的意见21727条中有19183条得到解决,解决率达88%。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省群众动员体系成功指导组织了5113场定期和临时直接接触对话会议,参与人数达486841人次,会议解决的意见21727条中有19183条得到解决。会议和对话计划2018 年和 2023 年,省委常委与基层党委领导和领导层举行了会议,近 2500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通过接触和对话,在全体人民中营造了激动人心、互信互助的氛围;逐步改变了党委和各级政府的意识和领导方式、行政管理方法,以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正当需求和愿望,解决和消除困难、问题和障碍,限制基层“热点”事件的发生,在政治体制中形成团结力量,统一观点、目标和行动,从而在各级成功落实党代会决议的目标。
为落实“技能型群众动员”示范运动,群众动员体系促使政治体制积极参与,各界人士踊跃响应并积极参与。全省平均每年建设和维护约4000个示范项目,涵盖各个领域,具有社区影响力,并符合基层实际情况。通过这些示范项目,“技能型群众动员”已动员民众捐献数千平方米土地,投入数百万个工作日修建道路,并捐款数百亿越南盾用于建设319/411个符合新农村标准的乡镇(达标率达77.62%),其中94个乡镇达到先进新农村标准,16个乡镇达到示范新农村标准,9个区级单位达到新农村标准。 “技能型群众动员”的示范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调动一切资源,成功实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由于群众动员工作的有效推进,人民对途经义安省的东部高速公路段、世界遗产项目、维州工业园区、荣市至古乐市72米大道等重点项目的场地清理工作达成了高度共识。工业园区工人的罢工得到了及时处理,没有出现冲突热点。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基本保持稳定,积极参与爱国主义运动,贫困家庭和政策家庭得到了关怀。可以说,全省群众动员工作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新颖且难度较大的内容,但实施过程高效,在整个政治社会体系中形成了共识。


为加强和提高群众动员队伍适应新时期要求和任务的能力,各级党委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提高群众动员干部的政治、思想、伦理和生活方式教育意识,进一步加强这两项决议——《第四次中央会议决议》和《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议》——所规定的“尊重人民,亲近人民,了解人民,向人民学习,对人民负责”,“倾听人民的声音,说人民能理解的话,让人民相信的话”;将学习和践行胡志明思想、伦理和生活方式与严格执行干部和党员的模范责任规定紧密结合起来。

周一,制定并明确群众动员干部的标准和模式,使其既符合干部工作的一般标准,又符合党委工作人员工作的具体要求,直接开展群众动员工作,为干部评价和各干部根据岗位要求制定培训计划、提升自身素质奠定基础。制定干部群众动员工作专业技能培训和培养计划,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和任务。
周二,人员规划必须保证结构和数量;保证政治素质、专业资格、实践能力、群众动员工作应对能力,并保证传承和发展。人员规划必须置于各级党委和群众动员机构的集中统一领导之下;同时,必须按照人员管理和使用权力下放的原则,实现人员规划权力的下放。

周三,按照工作需要、任务要求、素质、资格和工作能力选拔、安排和使用公务员干部,优先考虑具有国家管理工作咨询经验的干部。确保干部队伍的稳定发展,将专业人才的深度培养与具备足够素质、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的干部轮换培训和考核相结合。注重培养青年有潜力的干部作为岗位后备力量,确保干部队伍的传承和发展;坚决不让不称职、不合格、不光彩的人从事公务员工作。
周四,每一位公务员都必须具备自学、实践、修身养性、进取精神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只有真正敞开心扉,从实践中学习,公务员才能将自身素质和热情转化为个人经验,努力逐步提升知识、技能和态度,以适应所承担的任务。

群众动员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每一位群众动员干部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才能真正配得上在党的各项领导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人民和全社会中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竞争氛围,努力奋斗,坚定决心,成功贯彻落实各级党代会决议和十三大决议,并向2025-2030年各级党代会和十四大方向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