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求救”
(Baonghean.vn)——由于多种原因,义安博物馆的25000多件文献、文物和古董面临着腐烂和损坏的风险。其中,有三件珍贵的国宝刚刚获得总理的认可。
装在纸盒和塑料袋里的宝物
2017年12月下旬,得知总理刚刚决定在乂安省认定三件国宝的消息后,我们参观了乂安省博物馆。
![]() |
仁塔舍利盒被认定为国宝。图片来源:文件 |
塔仁舍利盒、蛇柄匕首(握象腿)和象柄勺这三件宝物,都是在大规模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独一无二的文物。这三件国宝的价值被评估为稀有且独一无二的,尤其是塔仁舍利盒——它容纳了佛祖火化后传给后代的部分剩余精华。
![]() |
这把匕首的柄形似蛇握象腿,也是被认定为国宝的三件稀世珍宝之一。图片:互联网 |
乂安博物馆馆长阮德剑强调:“仁塔遗物盒是1985年至1986年,考古研究所与乂静博物馆联合对南丹县红龙乡仁塔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的。这是越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唯一的珍宝。”
![]() |
第三件被确认的宝物是一只象形柄的勺子。图片:互联网 |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上述三件国宝以及数以万计的其他文物古迹,由于保存十分有限,多年来面临着严重损毁的危险。
与河内、胡志明市等大城市博物馆常见的文物保护物质体系形象相反,义安博物馆的珍稀文物库房只有层层叠叠的铁架和几个金属柜子,时间一长,这些金属柜子已经生锈了。
没有玻璃柜,没有盖子,没有箱子,自1993年以来建造的8个仓库,负责保存超过25,000份珍贵文件和文物,都面临同样的情况。
文物保管部部长黄氏明女士甚至表示,由于仓库超负荷,博物馆不得不利用展览馆的车库和会议室来保存标本和腌制样品。由于存储设施极其匮乏,尽管三件国宝如此珍贵,却只能被装在塑料袋和薄纸盒里,然后锁在铝制柜子里!
义安博物馆收藏了超过 25,000 件文物,这些文物由多种材料制成:石头、青铜、铁、赤陶、陶瓷、骨头、纸、织物、藤条、竹子、树叶、木头……根据文物保护工作规定,各类文物和文物的专用仓库必须配备除湿机、空调、通风设备、紫外线测量仪、除锈机、干燥机、火灾探测器等设备,但义安博物馆却缺乏上述设备。
文物保管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仓库里虽然有消防报警装置,但都已损坏无法使用;虽然有除湿机,但除湿量小,无法满足保管质量要求。” 义安省气候炎热潮湿,霉菌和昆虫滋生繁衍,对文物造成了损害。
此外,目前博物馆的仓库系统已严重老化。雨季,仓库内渗水,湿度过高。夏季阳光直射,文物容易褪色、开裂、剥落、积灰。
缺乏专家,资金“不足”
除了保护工作外,文献和文物的修复与修复也是义安博物馆面临的一大挑战。观察一些储藏室,不难发现许多文物已严重腐烂和损坏,尤其是青铜器、织物等材质的文物。数百件匕首、箭、犁、铲等文物已经腐烂氧化,尤其是一些珍贵的东山文化人形和兽形柄匕首,已经破损、腐烂,不再完整。许多纸质文物也已褪色发霉;藤制和竹制文物则遭受白蚁侵袭等。
![]() |
义安博物馆的许多珍稀文物仅被摆放在简陋的铁架上。图片:Phuoc Anh |
看着见证一段历史的珍贵文献和文物逐渐消亡,热爱祖国文化的人们不禁感到悲痛和心碎!
尽管文物已破损,但博物馆的修复工作仍然“力不从心”。义安博物馆馆长表示,有效的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一件文物甚至需要数亿越南盾,但目前博物馆的工作尚未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适当投入,因此每年的资金非常有限。
此外,博物馆目前缺乏优秀的文献和文物修复人员和专家。越南没有专门提供文物修复培训的学校,只有一些利用工匠技艺和经验的培训机构,因此从事修复工作的人员非常匮乏,实力也十分薄弱。
此外,我们也要面对现实,国家规定的月薪对于有技术、有经验的人才吸引力不够;同时,应届毕业生无论多么热情、多么敬业,也无法满足工作要求。
面对这一困难局面,自 2016 年初以来,义安博物馆制定了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间研究、收集、清点、保存和修复文件和文物的项目。
具体来说,目标是保存和收集多达30,000份文件和文物;100%的文件和文物通过现代手段和设备进行保存和展示;修复和恢复315份面临损坏和退化风险的文件和文物......
然而,截至目前,经过2年的项目开发,这些目标仍然停留在纸面上!
资金固然重要,但我认为首先需要的是人的因素。资质、思维、关注点和战略眼光将有助于规划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全面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博物馆的运营质量,使其充分发挥潜力。
当我们还在苦苦挣扎、抱怨困难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古董珍宝还在等待被“拯救”,这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