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 Cuong:从传统职业发展经济
(Baonghean.vn)- 近年来,昆强县不断致力于传统工艺的保护、维护和有效推广。特别是竹藤编织工艺,在传承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出口编织工艺村
周溪乡 Diem 村是山区的一个纯农业村。孔强这里居住着153多户泰族和丹莱族居民。村里自古以来就传承着竹藤编织技艺。人们经常在农闲时节进行编织,制作扇子、藤盘、篮子、托盘、糯米压榨机等日常生活用品。剩余的产品会被拿到市场上出售,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然而,总体而言,竹藤编织的收益并不显著。
![]() |
珠溪乡班迪姆竹藤编织合作社的竹藤编织生产。图片来源:Thanh Cuong |
在各级领导的共同指导和群众的努力下,班甸村的竹藤编织业“蓬勃发展”。班甸竹藤编织合作社负责人郎氏花女士表示:2014年,在越南VIE 028项目、香港乐施会项目以及越南农村产业发展VIRI项目的支持下,班甸竹藤编织生产小组诞生。2016年,该生产小组参加中央扶贫竞赛并荣获三等奖。此后,该生产小组接受了越南农村产业研究院的额外技术培训。县、省和公社为该生产小组提供了机械设备、展厅,并带产品到各地进行推广。在这一年中,该生产小组发展成为一个合作社……
在这样的引导和支持下,Diem村的竹藤制品走出了农村市场,进入了河内、胡志明市、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市场。Diem村竹藤合作社从单纯生产家庭用品,发展到为游客制作纪念品和装饰品。合作社成员不断在竹藤工艺品等产品上创新设计、图案和独特的色彩。2018年,Diem村荣幸地被义安省人民委员会评为小型手工艺村。
![]() |
迪姆村独特的藤竹制品日益丰富多样,满足了国内外游客的需求。图:Thanh Cuong |
郎氏花女士分享道:簃村特色藤竹制品日益丰富多样,满足了国内外游客的需求。订单源源不断,75名合作社成员“忙得不可开交”。凭借藤竹编织这一职业,合作社成员(主要为老年人、单身妇女、身体状况不佳、无法参与农活)每人每月收入达450万越南盾。合作社入社初期,54户贫困户中有8户是贫困户。经过一段时间的收入增长,已有6户脱贫致富……在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两年间,合作社仍然保障了成员每人每月200万至250万越南盾的收入。
提高竹子和竹树的价值
班甸竹藤合作社投入少,效益好。这种生产模式充分利用了闲置的人力资源,开发了当地丰富的竹藤资源,保护并弘扬了传统工艺……已成为昆强县众多地方、企业和个人创业的灵感源泉,成为他们合法致富的动力。周溪乡溪庄村的泰当进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泰当进先生说:“我的创业灵感源于班甸竹藤合作社的成功。我希望以此为指导,继续提升当地竹子和竹树的价值,将其转化为家居用品、装饰品和展示品。”
![]() |
班迪姆竹藤合作社成为 Thai Dang Tien 先生创业的灵感源泉。图片:Ba Hau |
在台湾工作多年后,Thai Dang Tien先生回到家乡昆强县创业。受到Ban Diem竹藤合作社的启发,Tien先生意识到昆强县拥有丰富的竹藤原材料,而且这些原材料可以在短时间内再生利用。这些原材料可以用来生产环保产品。目前,竹子制成的家居用品和手工艺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未来将逐渐取代那些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此外,昆强县还有许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们经常用竹藤制作手工艺品。
正是出于这种认识,田先生于2019年创办了竹子工坊和Tra Lan Con Cuong合作社。为了将竹子制成工艺品,田先生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探索防白蚁、设计新颖、赋予产品“生命”的秘诀。竹子的各个部分都可以成为优质的产品材料。竹干可用于制作杯子、茶壶、花瓶和装饰品。竹枝可用于制作把手和水龙头。竹根可用于制作茶壶。即使是同一品种的竹子,用竹根制成的产品也不尽相同,它们各有特色。
![]() |
Thai Dang Tien 用竹子和竹树制作了数百种不同的产品。图片:Ba Hau |
在实施理念和建立合作社的过程中,田先生得到了当地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的热情支持。经过两年的建设,由太当进集团创办的茶兰昆强合作社已经能够生产数百种不同类型的竹制品,包括竹勺、笔筒、圆珠笔杆、水杯、花瓶以及精致的茶具……这些产品已在省内外一些旅游景点进行展示、推介和销售。许多产品因其独特的创意、精致的美感和实用性而广受好评。合作社拥有15名工人(其中7名技术工人,3名残疾人),平均月收入400万至500万越南盾。今年,太当进集团还大胆参加了“2021年义安省青年创业点子和项目”大赛,并凭借“可持续发展本土竹子价值链”项目荣获一等奖。
传统职业的经济发展
田先生生产手工艺品的想法不仅提高了当地丰富的竹子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同时,继续为从传统职业发展经济和保护该地区人民的民族文化特征开辟了前景。孔强。
![]() |
目前,昆强县正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保护、维护和提升工作。图片:巴口 |
据悉,近年来,昆强县不断推进保护、维护和发挥传统职业效益的工作。通过吸引VE028、135等计划和项目,开设了传统职业培训班;在县内建立了周溪竹藤编织村、蒙山织锦村、茅德酿酒村等手工艺村,吸引了数百名工人参与。此外,该县还加大合资企业活动力度,寻找产品的产出和消费……实际情况表明:与其他职业相比,传统职业的收入虽然不高,但对工人的要求不高;为淡季和超过工作年龄的人们解决了工作。
近年来,昆强山区传统产业的发展前景光明,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发展趋势中,当地传统产业仍然面临重大挑战,例如:缺乏稳定和长期的产出;缺乏年轻劳动力;来自工业化产品的激烈竞争;参与性工人不足;市场“快速厌倦”的本质要求生产者不断关注和预测消费者的口味……
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昆强县目前正在推进开办传统职业培训班、寻找销售渠道和采购产品的计划。昆强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魏文贵表示:“未来,该县将继续对接贫困地区的村、村、乡,开设更多短期职业培训班,并为村民的产品寻找销售渠道。另一个重要举措是发展与社区旅游相结合的传统职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突破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