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样化形式将义静民歌带进校园

DNUM_CIZAFZCABG 07:45

(Baonghean)- 义静省维族民歌和军歌的诞生历史悠久,但具体时间难以考证。我们只知道维族民歌和军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活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从行会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老百姓自发地、口头地唱起维歌和胡歌,自然而然地产生,并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依附在义安人民身上……维歌和胡歌就这样随着纯净、原始的社会和环境一起孕育和发展,没有受到外来和混合因素的冲击和影响。

Trung tâm Bảo tồn và Phát huy di sản Dân ca xứ Nghệ  hướng dẫn các em học sinh hát dân ca.
义安省民俗遗产保护与推广中心指导学生演唱民歌。图片:PV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维族和延族民歌(与其他许多地区的民歌类似,例如官湖民歌、旗民歌、盖良民歌、歌筹民歌、祥民歌、赞民歌、哈春民歌、哈桂民歌)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历经风雨,它们依然存在,并懂得如何“融合”以适应新时代。维族和延族民歌如今拥有了不同的定位:从“普通”的歌曲(与田间、村庄、河港和渡口的耕作、划船、织布的劳动相关),到如今已成为一种颇为“奢华”的文化活动形式(在舞台上、旅游景点、节日庆典、演讲厅、广播电视上表演);民歌也走出了义静的乡村,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被誉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创作民歌的村民,也是默默守护民歌源泉的人。这其中也包括政府领导人的眼光和远见,以及义安-河静两省“文化战线战士”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保存和传承渭、疆民歌的奉献和责任……

据初步统计,自20世纪初至今,已发表了500多篇文章,25本书籍,近20个专题、项目和论文,10多场研讨会,100多个俱乐部,3次比赛,数百次交流和节日……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收集、研究、评估价值、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以保护和弘扬维族和延安民歌……专家、研究人员和艺术家面临的问题,也是最令人担忧的,是在新形势下找到保护和弘扬维族和延安民歌价值的适当解决方案和方法。即继续收集和研究民歌;成立俱乐部;组织比赛、演出和研讨会;改编和创作新歌词;演出民歌;推广民歌,在广播、电视和俱乐部教授民歌……

Từ sáng sớm, tiếng đàn, tiếng hát đã rộn vang trong khuôn viên nhà văn hóa xã. CLB dân ca ví giặm xã Khánh Sơn được thành lập từ năm 2012, tiền thân là đội văn nghệ quần chúng xã hoạt động sôi nổi từ những năm 1980. Thế hệ nối tiếp thế hệ, mạch nguồn dân ca ví, giặm trên mảnh đất này được lưu truyền, trân trọng bảo tồn.
\南丹县庆山乡维詹民歌俱乐部的练习课。

在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方案中,将渭河和延河民歌引入学校是一项有官方政策且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因为学校具备向年轻一代系统、正规、可持续地传承民歌的条件。可见,这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渭河和延河两省的学校很早就已实施),但迄今为止,根据对义安省学校的调查,民歌教学的有效性非常有限,原因是学校民歌教学条件仍然缺乏且薄弱,组织不同步,缺乏系统性(宏观系统:各级、部门、分支机构、学校的政策和机制;微观系统: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文件、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因此,非常有必要继续研究、探讨,使民歌教学真正发挥作用。

作为培养和输送文化艺术人才的专业学校,义安文化艺术学院一直为传承和弘扬义静尾族和岩族民歌的价值做出积极贡献。20年来,学校已参与为义安、河静两省的艺术团体、文化中心和中学培养数百名干部、教师和民歌歌手……近日,义安省人民委员会委托义安文化艺术学院主持“研究义静尾族和岩族民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民歌教学”科技项目(2015年9月14日第4118/QD-UBND号决定)。

Một hoạt cảnh trong dân ca ví, giặm xứ Nghệ.
义安民歌场景。图片来源:PV

总体目标是:继续研究、评价义安省民歌和军歌作为国家和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产品的作用、突出特点和典型价值;制定普通学校民歌教学与学习计划,以文化艺术学院为核心,在高校培养民歌歌手、音乐教师和文化管理人员。

理论上:明确义静尾和岩民歌需要在学校(普通教育、文化艺术学院)教授的基本特征和典型价值;明确在学校有效组织和实施民歌的措施(政策和实施机制;设施条件、师资队伍;各级、部门和学校在将民歌引入学校方面的协调问题)......

Dân ca ví, dặm món ăn tinh thần không thể thiếu của người Nghệ.
民歌是乂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实践中:需要调查和评估学校(普通高中和高校)民歌教学的现状;地方(全国各地区)引入民歌教学的经验;提出民歌教学方案、教材和组织民歌教学的方法;如何在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组织民歌俱乐部。其他一些具体相关问题,例如:民歌科目与其他科目的关系;主修或副修课程;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如何根据不同级别、年级和阶段选择民歌;学校的民歌教材和课程;民歌教学培训;学校民歌教学条件……

这些问题需要从管理层、职能单位到执行机构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

自2014年11月义安夷族民歌和军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落实省人民委员会的政策,5月28日,在荣市将举办一场关于将义安夷族民歌和军歌引入学校:从理论到实践的研讨会。这是义安夷族民歌和军歌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周年后举办的第一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既是回顾夷族民歌和军歌获此殊荣后履行国际承诺的情况的机会,也是探讨将夷族民歌和军歌引入学校教育和培训的方案——这是确保民歌在当代社会具有可持续和长期生命力的必要解决方案之一。

副教授、博士、副教授、先生潘茂景

(义安文化艺术学院校长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以多样化形式将义静民歌带进校园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