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义安省山区手工艺人开设免费暑期课程,向年轻一代传播对渭文化和军乐的热爱
“胡伯伯临行前说/他想听听义安的民歌/听听家乡的歌声就像听听母亲的摇篮曲/跟随他走遍天下。他对孙辈们的遗言至今仍被记录下来/以保存和弘扬……”。来到义同乡8村,远远就能听到功勋艺术家吴志明教授主持的青少年儿童免费民歌班传来的甜美、清脆的歌声。
.png)
.png)
作者:庆里-清娥 /技术:洪台• 2025 年 3 月 8 日
.png)
功勋艺术家吴志明已年逾花甲,依然热衷于收集、创作维族和延族民歌,并将这份热情传承给年轻一代。他的民歌教学班(全称“维族和延族民歌的保护与弘扬”)就在他家简朴小屋宽敞阴凉的院子里举办。
课堂上大约有60名学生,年纪小的同学们被安排坐在前面的垫子上,年纪大一点的同学们则坐在后面的三排椅子上,秩序井然、纪律严明,专心致志地跟着老师的曲子哼唱。

来到功勋艺术家吴智明家参加免费民歌教学班的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师”。该班于六月初开课,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6至14岁)的学生。


很多学生虽然家离学校16公里远,却依然勤奋上课,从未缺课。比如,五年级的黄英红(Hoang Anh Hong)就被姑姑推荐去报读明先生的民歌班。每天下午,她妈妈都会带她从义庆乡到义同乡学习民歌。
“感谢 Minh 先生的指导,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呼吸技巧、颤音到节奏……”Anh Hong 分享道。。
至于义同中学校长阮氏秋草(2013年出生),她与功勋艺术家吴智明住在同一街区。阮氏秋草曾多次拜师学艺。然而,当她听说暑假有免费课程时,她仍然前来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在吴智明的课上,阮氏秋草和她的朋友们学习了传统民歌和现代歌曲。
此外,“Minh 先生还教我们如何表演、如何赋予角色生命力、以及如何在舞台上处理各种情况……”,Thao 分享道。

谈及自己的教学班,吴智明先生表示,过去他曾在村庄、俱乐部、艺术团和学校课外活动中为许多人教授唱歌,但今年夏天初,他正式在家为青少年和儿童开设了免费民歌教学班。
为了服务班级,他亲自购买了钢琴、音箱、麦克风和椅子;至于孩子们的饮用水、起居空间和玩耍空间,他的妻子——从事当地妇女工作30多年的郑氏环女士,则精心准备。她也是一位维族和延族民歌爱好者,因此始终支持丈夫,为年轻一代传播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

义同乡8村村民潘氏秋女士至今仍每天带着今年上五年级的孙子阮福明君到民歌教学班学唱歌。她表示:“很少有人像吴志明夫妇这样充满热情、负责任。孩子们来这里,不仅满足了他们的热情,也通过歌声和歌声陶冶和丰富了他们的心灵,歌声中流露出深厚的人性,以及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功勋艺术家吴志明在家中十个孩子中排行第三,自幼便对民歌着迷,在呼唤伙伴放牛时唱歌,在收获季节与父亲一起下田干活时也唱歌。

当时的民歌质朴纯真,充满乡村气息。他说:“义同乡的人们热爱家乡的民歌和民调。他们能从日常生活中即兴创作民歌,无论是在闲暇时光,还是在劳动生产之时。特别是,这里很快就出现了长歌班、长歌班和民歌表演团,在新基(旧)县的许多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
正是在戏剧舞台上,《古盖松林》、《空拍台》等戏剧作品的表演,功勋艺术家吴志明很快便对学习和练习产生了热爱和热情。他分享道:“我日夜跟随乡村剧团,剧团什么时候排练,我就到哪里演出。因此,我熟记所有维调、立罗调和秋调的台词和对白,并且能唱得很好。”


1985年,吴志明先生被派往军事工程兵士官学校学习,在军队环境中,他向队友学习唱歌和演奏技巧,因此他的唱歌和演奏技巧越来越娴熟。
在短短的时间里,吴志明先生不仅掌握了吉他和风琴,还专心研究和练习笛子和二胡演奏,以便能够为民歌手伴奏。

1988年,他退伍回乡,参加家乡的文艺活动,被委托负责村里的民歌队。
随后几年,他与同乡文化干部一道,与那些同样热爱渭、岩民歌的人们一起,想方设法传播渭、岩民歌,并成立了义同渭、岩民歌俱乐部,这也是新岐县(旧)第一个渭、岩民歌俱乐部。最初,俱乐部只有十几名成员,年轻人很少,但后来,俱乐部执委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成员,其中也包括年轻人。

义同乡民歌社的成员们忙于家庭工作和经济发展,但总是抽出时间练习,每月聚会一次。在力量相对均衡的情况下,加上吴智明先生等社员的积极活动,义同乡民歌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些奖项是针对运动活动而颁发的,例如:2012 年 Sen 村歌唱节奖,表演作品为“乡村永远明亮”;2014 年 Sen 村歌唱节奖,表演作品为“义同的新的一天”;2023 年第五届 Nghe Tinh Vi 和 Giam 民歌节奖、第四组奖,表演作品为“父母的忠告”......
此外,功勋艺术家吴智明在各种节日庆典中,都因创作优秀自创歌曲而受到表彰。例如,在2001年群众文艺汇演中,他演唱的歌曲《莲花村的歌声》荣获奖状;在2000年、2001年、2002年“从莲花村到文化村”汇演中,他又因创作民歌优秀歌曲而受到表彰。



功勋艺术家吴志明除了演唱、收集、整理和传播民歌外,还创作以民歌为基础的歌曲,为在社区中传播毗族和延族民歌做出了贡献。
迄今为止,功勋艺术家吴志明已创作了60多首渭族、疆族民歌和歌曲,具有很高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他的歌曲《义同莫三顾》、《香饽饽定森》等被视为当地著名歌曲,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并在 YouTube 上获得了数百万的观看次数。

义同乡文化社会部部长阮文勇先生说:“吴智明先生的才华在于,你只要给他需要的内容,明天他就能创作出作品。从新词民歌、民歌组曲,到小品或歌剧,他都能写得一手好字。每当他的歌曲在义同乡民乐团演出时,许多来自其他行业、单位或文化中心的歌手和演员都会主动要求在其他舞台上演唱演出。”
凭借其在掌握和练习民歌方面的不懈努力、热情和天赋,吴智明先生于2015年荣幸地被国家主席授予“渭族和岩族民歌演唱艺术功勋艺术家”称号。
.png)
对于吴智明先生来说,获得功勋工匠称号不仅是一种认可和荣誉,也是一种重大的责任,他要为保存和发展民间曲调、传播和传承做出贡献,让渭族和吉安族民歌的源头永存。 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成为维系乡村爱情、邻里感情的粘合剂。

因此,他认为,在年轻一代中传授和培养维族和岩族民歌的精髓,是像他这样的艺术家的崇高使命和责任。他在家里开设的免费民歌课也不例外。
他忧心忡忡:“我曾受邀到乡镇和新岐县(老)的学校教孩子们唱民歌,但这并不是一个系统性活动,也不是一个长期活动,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真心希望党委和政府重视保护和传播渭、疆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向年轻一代。”
功勋艺术家吴智明
据悉,2025年7月,义同公社党委、人民议会、人民委员会工作代表团及多个部门、行业的代表在公社党委书记、人民议会主席阮文实同志的率领下,来到功勋艺术家吴志明家看望慰问“维”和“岩”民歌班的师生。

而近日,8月1日下午,义同乡人民委员会配合乡夷、岩民歌俱乐部召开会议,汇报保存和推广夷、岩民歌学习班的成果,为功勋艺术家吴智明学习班的学生们表演所学的夷、岩民歌创造条件。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既有利于传统教育,陶冶心灵,培养民族文化认同,也为青少年儿童创造了一个健康、有益的暑假游乐场。

功勋艺术家丁达(原省传统艺术中心义静维族和岩族民歌研究部部长)表示:“在义同及周边地区向年轻一代传授民歌,是保护和弘扬越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途径。每位受过教育的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传播对维族和岩族民歌的热爱,并帮助社区了解民歌之美。如果没有像功勋艺术家吴志明这样传承知识的人,维族和岩族民歌将会逐渐消失。”
功勋艺术家吴智明是一位才华横溢、能歌善舞、能作曲的艺术家。他创作的众多作品触动了观众的心弦,并获得了广泛赞誉。像他这样既热爱文化事业,又能将渭河民歌和延安民歌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人,实属难得。
功勋艺术家丁达(Dinh Dac)——义静省传统艺术中心民俗遗产研究部前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