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万志堂吉岸不至于变成一片废墟!
(Baonghean.vn)——吉岸公社是重要的历史遗迹,堪称古代吉岸地区文庙的缩影。然而,目前,该公社的修复和搬迁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
根据文志碑上所载,启定十年(1925年),文虎堂吉银任命二人,即仁慈堂学士武文图(1912年)和茅戊堂学士阮方林(1918年)主持石碑制作并监督文志碑的迁移和修复工作。
碑文由三块石碑组成,分别矗立于高门乡(现为清莲乡)高山之巅,与象征清章学府的塔布山峰遥遥相对。三块石碑清晰地记录了吉岸乡越南科举史上大科(三等功臣、博士)、学士和学士的姓名,以及文人的贡献和革新。
![]() |
青莲乡的笔塔——位于吉岸乡公社遗址以南约1000米处。公社和笔塔是青章乡勤劳土地的象征。图片由青莲乡供图 |
当时,吉岸乡的范围是从吉岸乡到清章县德润乡(今清莲乡)的边界。吉岸乡是学问之乡,当时涌现出许多学识渊博、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例如丁会年间(1467年)大科——丁伯强;平戊年间(1546年)阮玉达——谭化;戊戌年间(1775年)阮世平——博士……所有这些,都在《文志》中清晰细致地记录下来。
然而,在武文思先生和阮方林先生去世后,对万志楼的照料和修复几乎被遗忘。随着自然灾害和战乱的破坏,这些痕迹逐渐消失。万志楼几十年来“风雨飘摇”,无人照料。
![]() |
范志堂吉颜石碑 3 座中的 1 座。照片:富南 |
直到十多年前,随着人民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文化遗产法》的颁布,清章县人民和政府才同意恢复这份文件。但如何恢复却是一个难题。
由于诸多客观原因,在武家教堂内修复万志佛像已不可能,因此,公社和区政府被迫在该地区另寻地点安置万志佛像。
![]() |
寺庙搬迁后仅进行了部分修复。图片:Phu Nam |
曾有不少意见认为,万智中学应该迁至清章三中。然而,该校校园面积不够大,不适合搬迁万智中学。经过多方讨论,万智中学最终于2014年迁至清莲乡人民委员会中心附近。
然而,由于资金困难,以及建筑风格难以达成共识,凡奇楼的修复工作至今仍未完成。因此,四年过去了,凡奇楼在迁至新址后,依然继续“风吹雨打”。
![]() |
四年过去了,由于资金短缺,万志古迹的修复工作依然面临重重困难。图片:Phu Nam |
清章县清莲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潘伯玉先生表示:“吉岸公社凝聚了吉岸地区,尤其是清莲乡的才华横溢、勤奋好学、品行端正的人们。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公社领导和全体人民一致同意修复该公社,以推动当地鼓励学习、提拔人才的运动。然而,修复工作在搬迁地点的选择以及资金来源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因此,该项目至今仍未完工,相关部门仍在努力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