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化”始终是一项人道政策
(Baonghean.vn)- 教育社会化被认为是调动资源促进国家教育发展的支持措施之一。问题在于如何实施,以免陷入收费过高的局面。
同时,要透明地运用社会活动的支持资源,既能凝聚社会共识,又能调动教育培训资源。
![]() | |
|
教育社会化是一项人性化的政策,旨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利用两种资源,即物质资源(财力、物力、人力、土地等)和非物质资源(支持性教育政策、营造统一的教育环境、支持教育的精神因素、教育咨询、交流信息和教育经验等),共同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这是积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学校领导并没有花心思去思考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而只是不择手段、不计代价地动员家长贡献力量,无论对错。
学校知道,大多数家长出于各种原因,很容易就同意学校设定的金额,即使这笔金额与他们的收入相比相当高。其中最大的一笔是学校建设费。此外,还有很多费用并非孩子学习过程中真正需要的,还有一些费用不在教育部和部门允许收取的范围内,但家长仍然被迫“自愿”地接受。
于是,学校滥收费用的情况依然以“协议”、“自愿”的名义公开存在,一些学校甚至预先印制“自愿捐款申请表”,作为应对现行规定的最有效挡箭牌。
不少家长表示:“免除公立高中学生的学费,意义不大,因为附加费用要高出好几倍。还有学习支持费、保安费、体育老师费、英语补习费、第二学期教学费、环卫费、青少年活动费、红十字会费、图书馆支持费、设施支持费,甚至还有……督导员的工资、电脑费、停车费、饮用水费、空调安装费、电子通讯录管理费等等。”有的学校甚至动员家长捐钱,建篮球场、买投影仪、升级电脑系统、植树等等,这些钱大多是通过各种“支持”、“动员”、“捐献”的形式筹集的。
几年前,媒体曾刊登了一位承天顺化家长的痛苦声明::“我们只能咬紧牙关,采取相应措施。我们的孩子在那里上学,依赖老师。如果老师发怒,我们的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正因如此,本学年伊始,胡志明市守德县一所中学宣布不收取任何费用,尤其规定家长资助学校必须获得教育培训部的书面同意,此事在社交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并引发公众关注。一件看似正常的事情,如今却变得异常。尤其是在教育社会化正演变成学校猖獗的滥收费现象之际。
教育培训部曾下发16号通知,明确教育社会化必须有具体方案,报主管部门(地方领导、当地教育部门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教育经费必须保证自愿、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规定平均经费额度,不规定最低经费额度,不得利用教育经费强制缴纳,不得将筹集经费作为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条件。
但现实中,校长很少这么做,因为他们怕麻烦,也不确定上级会不会同意,所以往往“借家长协会之手”,发公开信动员,或者站出来呼吁。
在国家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化手段调动社会资源用于教育是明智之举。问题在于不能滥用社会化政策,不能为了人数而分糯米,而要通过目标和竞争来平衡所有家长的缴费水平。2019-2020学年,清化省光昌一中学向每位学生收取9万越南盾,用于防疫抗击新冠疫情;之后又向每位学生收取70万越南盾作为社会化资金,并从家长协会基金中收取30万越南盾……这显然是多收费用;2022年,海防市黎战中学也向每位申请10年级的家长收取了同样的费用,每位家长支付100万越南盾,总计10亿越南盾。为学校“建设一座250千伏安变电站”。
近日,荣市黄氏康中学筹集社会化教育经费约20多亿越南盾。学校拨款120万越南盾用于翻修破损的四层教学楼。然而,家长指责12年级D1班班主任因收取每名学生120万越南盾的社会福利金而侮辱和贬低学生,此事引发争议,这表明学校未能切实贯彻落实16号通函的精神。
义安省在教育社会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近年来,许多学校利用社会资金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项目,例如购置体育设施、配备电视、引体向上板、为学生建造游泳池或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社会化并非来自家长,而是来自关心教育的组织、个人以及远离家乡的孩子们的帮助。在清章县,有阮景灿中学、清章三中;南丹县,得益于60亿社会资金的支持。董先生是全省为该区 23/23 所小学修建人造足球场的领头人……义禄二中修建了一个 800 平方米的游泳池,资金全部来自该校校友的社会募捐……
学校除了提供物质支持外,还对接多家企业,为贫困学生贷款读大学创造条件;学校工会动员慈善家、组织和企业,为贫困学生赞助数千份免费餐食,帮助他们获得上学的机会……
在国家预算教育投入有限的背景下,教育社会化是一项正确的政策。然而,为了使这项工作有效且有意义,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周到、透明、富有创造力且灵活变通。让社会看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和奉献精神,使“社会化”真正成为一种人性化的工作方式,成为展现组织、个人和热心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捐助者志愿精神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