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麦公社:琼吕族的红色住所
1930 年至 1931 年间,三麦公社宿舍是聚会场所、党的传单和报纸的印刷地以及群众抗议的聚集地。
三麦公社位于义安省琼鎮县琼顺乡。从荣市出发,沿1A国道前往纸桥镇,右转行驶10公里即可到达。
琼顺省是一个沿海平原乡,人民主要以制盐和捕捞海鲜为生。生活虽然艰苦,但琼顺省人民依然勤奋好学,许多人通过科举考试。根据胡氏族谱,琼顺省有9位公爵名垂青史。其中最杰出的是胡文绪公爵,他是一位在击败莫汗国时立下功劳的将军,被封为上柱公爵。他的后代胡文禄、胡文孝、胡文科、胡先邦和胡文寿都通过科举考试,被封为公爵。

三麦公所建于1873年,并于1908年修复。公所为方形两层建筑,四柱八顶,宝塔式。整个公所由铁木建造,并覆盖阴阳瓦。公所的建筑风格遵循四柱直线式,雕刻精美。公所拥有八个弧形屋顶,形似飞凤。公所屋顶上有两条龙捧着珍珠。公所环绕四周而建,掩映在参天大树之下,显得古老而神圣。
谭迈公社是村里的文化中心。每年一月和八月的月圆之日,村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节日持续三天,仪式庄严,还有荡秋千、摔跤、唱歌、唱歌等许多传统游戏。
自1927年以来,三梅公社记录了琼顺人民的诸多革命历史事件。1927年7月,琼琉法越小学教师阮德茂同志来到琼顺任教。他积极宣传和动员人民参加革命,反对暴政,并成立了新越组织。1930年5月,琼顺党支部成立,陶志清同志任书记。
在党的领导下,红色农民协会、红色自卫军和妇女解放组织相继成立并蓬勃发展。三梅公社在1930年至1931年间成为集会场所、党的传单和报纸印刷地以及群众抗议的聚集地。

在区党委的同意和直接指导下,党支部发起了一场农民和盐工的大规模斗争。这场示威活动提前一周精心筹备。数千份详细记录法国殖民者罪行和盐工苦难的传单在三梅公社印制,并分发到各个村庄,号召并动员人们为自己的权利而战。6月19日晚,红色农民协会在公社市场榕树上举行了升旗仪式,以鼓舞革命精神。
1930年6月20日上午,琼顺盐工们按照计划,带着武器、制盐工具(如葫芦、绣花线、刮刀等)聚集在三梅公社,随后与归和、上安、清山、琼多、友义等村的众多群众一起,游行到公社市场进行抗争。听完黄友悦同志的讲话后,群众举起旗帜,拉起横幅,高呼口号,穿过村庄,要求减税、恢复盐工权益。游行队伍抵达上政车站前,提出了如下要求:
- 不要咬人
- 随意倒入水并刮掉盐
- 必须带回一些盐来使用
- 盐价必须上涨30%。
- 不要镇压抗议者。
强大的群众气势迫使站长和组长接受了他们的诉求。抗议者继续向青潭站进发,士兵们吓得四处逃窜,站长脸色苍白,因为他来不及逃脱。他站起来,承诺以后再也不敢欺负盐工了。示威游行最终以胜利告终。这是盐工们的第一次斗争,也是琼吕县人民在义静苏维埃运动中“站起来”的开端。
为纪念八一反帝国主义战争纪念日和1930年俄国十月革命,琼顺党支部在三梅乡举行升旗仪式、散发传单、集合群众听取讲话、在乡内游行,鼓舞群众士气。
响应省委的斗争方针,琼琉县委于1931年1月发起了全县范围的示威游行。600名抗议者分成4组,游行至琼巴县公所。途中,民众破坏了山海县代表团副团长范光蔚的住所。示威游行结束后,各公社继续举行集会和游行,镇压村长和恶霸。他们如同无头蛇,被迫将印章和账簿交给公社农业部。就这样,苏维埃政府应运而生,取代了恶霸机构,管理着村庄。
新政府废除了封建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合理赋税;组织人民向富人索取大米(琼顺就收集了2040公斤大米分给穷人);废除了葬礼、婚礼和节日中的不良习俗;并在农村中推广了新的生活方式。
三麦公社是学习国语、举行会议、进行军事训练的地方……人们生活在自由友好的氛围中。村里日夜熙熙攘攘,每个人都沉浸在“社会”工作中。他们第一次成为了社会的主人,对党和革命怀有坚定的信念。
1931年2月中旬,敌人镇压了琼琉革命运动。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被捕。琼顺党员六人全部被残酷地折磨,但仍然保持正直。陶志清同志的英勇牺牲,阮恩、阮德英等同志不屈不挠的精神,为琼顺人民继续奋起反抗白色恐怖树立了光辉榜样。1931年5月1日,全社敲锣打鼓、悬挂旗帜、散发传单,庆祝国际劳动节。
1945年八月革命期间,三梅公社是民兵准备夺取政权的地方。1964年,琼顺省人民聚集在公社,聆听总理范文同的讲话。之后,总理视察了人民的盐田。三梅公社还为124名即将参军抗美救国的琼顺子弟举行了欢送仪式。
三梅公社是义静苏维埃时期的革命遗迹,于 1992 年 3 月 11 日被文化信息部以第 599 号决定认定为国家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