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廷卓同志——家乡河静禄河的典型革命战士
“如果还有一个小时,我们就要革命,杨同志!”……这是黎廷卓同志在帝国主义监狱中饱受酷刑折磨后,全心全意跟随党去革命的肯定。
黎廷卓同志(别名洪泉)于1903年出生于河静省石河县永律乡永律乡永福村(现为河静省禄河县梅富乡),家境贫寒,但爱国情怀深厚。他的父亲黎廷宝是一位裁缝,尽管家境贫寒,却依然努力攒钱供儿子学习汉字。黎廷卓聪慧好学,很快就读完了《四书》、《明心见性》和《劝孝》。
1913年,黎廷卓因家庭条件不好,不得不辍学,去当地主,从此他很快体会到了失去祖国的人的艰苦生活和悲惨境遇。
1925年7月,福越协会(后更名为兴南、新越)在荣市滨水县昆明山成立,其宗旨是团结进步爱国力量,发动革命,驱逐帝国主义侵略者,为民族争取自由。1927年中期,这个爱国组织在石河县蓬勃发展,当地知识青年分散到县内各个村庄建立根据地,吸引了包括黎廷卓在内的众多人士参与。

河静临时省委成立后(1930年3月),芹苴县和石河县成立了多个党支部。其中,芹苴县设有廷禄党支部。河静临时省委联系了胡辉同志(原芹苴县富禄上乡,现为红禄乡),并委派他到景和乡和永律乡建立党的根据地。接到新任务后,胡辉同志直接联系黎廷钊同志和阮泽同志,商讨建立根据地的事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黎廷钊同志和阮泽同志在胡辉同志的介绍下,进入了廷禄党支部。在那神圣的时刻,黎廷钊同志宣誓:“终身做先锋,即使牺牲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一切任务……”黎廷卓同志入党后,被委以在永律公社建立联系、宣传党组织建设的任务。从此,永律公社诞生了第一个共产主义核心。
1930年8月,临时省委在永和(平禄)召开会议,讨论建立党的组织、组织群众、开展斗争运动以及选举临时区委等事宜。来自友芳村(积极居住在多禄党支部)的阮阳同志当选为区委委员,负责景荣乡的事务。同时,景荣乡总委员会也成立,阮阳同志任书记,黎廷卓同志任副书记。
永律党委正式成立后(1930年8月),黎廷卓被任命为书记。(1)接受新的任务极其艰巨和危险,因为这里斗争运动十分激烈,敌人经常采取严厉的恐吓手段,秘密警察四处搜捕,逮捕党的核心领导人和参与斗争的人员。但黎廷卓同志始终努力出色地完成任务。凭借他的敏捷和勇气,黎廷卓同志和党支部建立了诸如“红色救济”组织、共济会等群众组织……
在河静省委和石河县委的领导下,永律总党支部的成立为地方革命运动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1930年11月7日,值俄国十月革命13周年之际,永律乡(包括梅林、永律、朝山、永绥等村)人民与虎度、禄原、嘉天、春化等乡人民在鲁邦村举行示威游行,并发表演讲,口号是“拥护苏联”、“为人民减赋”、“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1930年1月16日,永律公社党支部带领群众为米价斗争,高呼口号:“取消对群众不合理的顶格和枷锁,地主必须把米价分给贫民,必须取消强迫群众花钱买牛猪做祭品的权利,不服从组织,必须依法惩处”。(2)。
广州公社成立纪念日(1930年12月12日)之际,区党委指示河东、河西两地的群众组织展现力量。尤其是在梅富村,党动员妇女和富裕家庭准备了200个饭团,分发给抗议队伍。
按照计划,群众分成两组(在莱村榕树下和赵山公社集合),然后聚集在昆栋(石美)。抗议队伍前往都艳渡口,但景和公社的群众正渡河到土山集合,因此来自河东和河西两县的抗议队伍只好乘景干渡口过河。当他们到达凯桥(石上)时,遭到敌人的恐吓,景和公社的抗议队伍都无法进城。在这次抗议中,黎廷卓同志受命指挥永律公社群众游行到多福公社(永律)听取上级讲话。这次事件后,农村群众的革命情绪更加高涨。
为了揭露敌人的罪行,动员群众反抗暴君,石河县委指派永律党支部组织印制文件,并在当地多个村庄散发传单。当时,黎廷卓同志的家是党员们召开简短会议的地方。
自1930年12月起,殖民政府和封建朝廷发动了一系列扫荡和逮捕行动,企图镇压和压制革命运动。然而,黎廷湉同志继续领导党支部进行斗争。为了帮助困难的党员,成立了慈善委员会,黎廷湉同志任委员会主任,阮敬同志任副主任,范伯玄先生任财务主管。该委员会秘密筹集善款,帮助革命干部。此时,革命运动暂时平息,党员们也开始进行秘密活动,但运动仍然保持着。
1931年4月,黎廷卓同志被任命为景县副书记,并承担了向有奉献精神的灾民募集粮食的任务。
1931年8月,黎廷卓同志落入敌人手中。尽管遭受毒打和酷刑,他仍然咬紧牙关,拒绝招供。在石河监狱服刑一段时间后,1932年1月,他被流放到昆嵩监狱。法国殖民者为了摧毁一代又一代政治犯的斗争精神,实施了许多残酷的镇压政策。然而,敌人的狡猾和残酷无法压倒共产党战士坚定的革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在这里,黎廷卓同志继续与狱友们以各种形式进行斗争,如:绝食、散发中、越三语传单、悬挂镰刀锤子标语等。
1935年,面对囚犯的残酷殴打和恐吓,黎廷泓同志与阮维桢、胡同茂等同志一起向监狱提交了请愿书。随后,敌人逮捕了黎廷泓同志以及胡同茂、阮维桢、玉丹、阮俊等11名同志,并将他们分别关押在班美蜀监狱。经过一段时间的单独监禁后,他们被送往第二监狱。(3)。
在监狱战斗的岁月里,黎廷湫同志始终坚守正气,认真学习党史,把监狱看作磨炼革命军人人格和品质的场所,恪守党员的光荣承诺。
1936年6月,法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阵线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并推行了一系列进步政策,例如:释放狱中的政治犯、成立殖民地调查委员会、收集民意、为劳动人民实施一系列社会改革等。得益于此,包括黎廷卓同志在内的一批被敌人关押的政治犯获释。回国后,黎廷卓继续开展活动,与金稻区的阮忠英同志、同吕区的阮茂琼同志、友芳区的阮阳同志等老党员联络,重建革命运动,同时在芹禄县建立了越盟支部。(4)。
在省委、石河县委、景荣总委以及黎廷卓同志的领导下,永律乡的革命运动重新兴起。党员和群众以合法和半合法的形式秘密开展反迷信宣传,推广国语,秘密传播爱国诗歌。
在与景荣总委员会联系的过程中,黎廷洙同志回到地方工作后,始终得到上级的密切指示。为了掩护敌人,他加入了友芳县阮阳同志家的缝纫队。在此期间,黎廷洙同志定期参加会议,及时掌握上级的政策和指示,并在永律组织贯彻落实。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日益逼近。法国人民阵线政府被推翻。在越南,法国殖民者和南方封建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恐怖运动,无情地追捕共产党士兵,包括那些刚刚被释放的士兵。在石河县,党组织刚刚恢复不久,一些机会主义者就试图破坏它。结果,许多党的骨干成员落入敌人手中,其中包括黎廷卓同志。在芹禄县监狱服刑两年后,黎廷卓于1941年8月被流放到李希监狱(顺化省富牌县),在那里他继续与狱友们一起战斗。
1945年3月9日,日本将法国赶出印度支那,许多党员干部和干部逃狱,黎廷湉同志也在此期间获释。出狱后,他不畏艰难险阻,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此时,黎廷湉积极动员群众加入互助会,反抗暴君的压迫,并向人民发放粮食。
1945年5月19日,义静省越盟动员委员会成立,旨在凝聚力量、统一行动,为夺取政权的起义做准备。黎廷卓同志积极参与越盟组织工作,参与夺取政权的运动。
1945年8月17日上午,石河越盟阵线召开会议,传达上级命令,紧急准备全县总起义。1945年8月17日晚,石河县起义委员会组织群众示威,迫使县长投降。1945年8月18日拂晓,在泰文雪同志的指挥下,黎廷卓同志受命指挥党员和群众50多人高举黄星红旗示威,并前往村长家强迫他们交出印章。在短短时间内,景荣乡各村夺取政权的起义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取得了完全胜利。 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黎廷特同志当选为北荣公社临时人民委员会和行政抵抗委员会主席。
1949年9月至1952年,他在河静省担任警官。1983年,他因重病去世,享年80岁。鉴于他对革命运动的贡献,1997年10月13日,国家主席颁布了第11KT/CT号决定,授予他“三级独立勋章”。黎廷卓同志的一生和革命事业将永远是当代年轻一代学习和效仿的光辉榜样。
笔记:
(1) 义静苏维埃博物馆保存的黎廷特洛同志回忆录
(2) 义静苏维埃博物馆保存的黎廷特洛同志回忆录
(3) 义静苏维埃博物馆保存的黎廷特洛同志回忆录
(4)梅富公社党委史——河内弘德出版社,2017年
参考:
义静苏维埃博物馆保存的黎廷特洛同志回忆录
《禄下县梅富公社党委史》,弘德出版社,河内,2017年
《石河县委史》,国家政治出版社,1997年
家庭提供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