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友勇同志——安城县委第一书记
阮友勇同志(1904年—1977年,别号:荣、灵、静),义安省安城县归泽县归浪公社(现朗盛公社)人。

1926年中期起,武梅和裴春暖返回桂朗、春来、安定和嘉美等村庄,为桂泽青年组织建立秘密基地。他们接触并招募了包括阮友勇同志在内的一批当地爱国青年加入该组织。在武梅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位于万寿和桂泽的越南革命青年支部迅速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
1930年10月中旬,阮友平同志、朱庄同志、潘乐同志在裴春喃同志家举行秘密会议。[1]参加会议的有爱国青年典型,如:阮友勇同志、裴春暖同志、伦仁同志、黎神同志……会议传达了省委关于在俄国十月革命纪念日(11月7日)举行全县示威游行的方针,以展示力量、要求经济利益、抗议法国的恐怖主义政策、封建傀儡政府对荣市、滨水市工农和兴原县人民的压迫。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阮友勇同志和爱国青年队伍分成村庄和公社,巧妙地进行宣传,动员群众为游行示威做好准备。
1930年11月7日清晨,锣鼓齐鸣,各村群众聚集在集合地点,等待出发。阮友勇、伦仁、裴春暖、刘春干同志率领桂泽公社示威游行队伍,向下游行进,在安玛学校集合。随后,游行队伍穿过清达、乐天、长莱等村。游行队伍所到之处,各村群众纷纷涌入,加入游行队伍。桂泽公社上游的下县示威游行队伍与万楚公社下游的上县示威游行队伍之间激烈的战斗气氛,使伪军机关陷入恐慌。
安城县长调集所有亲信,与县内的外籍军团士兵联手应对局势。下县抗议队伍在阮友勇、伦仁、裴春暖和刘春干同志的指挥下,行至芒桥(长莱村)时,遭到外籍军团士兵的射击,造成10人死亡,多人受伤。同志们不得不引导民众撤退,以减少伤亡。
1930年11月9日晚,阮友勇同志与桂泽乡人民聚集在昆迪克。[2],为11月9日示威游行中牺牲的人们举行追悼会,同时声讨封建殖民政府的罪行,高举人民斗争的旗帜。
1930年11月10日,安城县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成立。阮友勇同志是临时县委委员。临时县委成立后,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组织建设工作。
根据县委的委托,阮友勇同志直接前往归陵开展宣传工作,建立组织。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不久之后,归陵、乐天、祥莱三个村的第一个合并党支部就成立了。阮友勇同志不仅是一位亲密的领导者,还与党支部一起组织召开多次会议,开展宣传教育,启发群众。由此,人民的战斗精神日益增强。归陵党支部成为当时安城县三大坚强党支部之一。
然而,在桂陵乃至整个安城革命运动尚未发展起来之前,法国和南朝伪政府就动用了更多的军团士兵和蓝衣士兵,配合搬运工和中尉的制度,多次对共产党士兵和爱国人士进行扫荡和逮捕。安城临时区委的许多同志很快便落入了敌人手中。
1930年12月,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巩固安城县党的领导体制的指示,在孙嘉忠、孙氏桂同志的主持下,成立了安城县第一届正式党委执行委员会,由6名同志组成。阮友勇同志被组织推选为安城县县委第一书记。
在新的岗位上,阮友勇同志和县委成员克服一切困难,带领安城人民与敌人的恐怖主义政策进行斗争。在县委和县党支部的领导下,仅1931年头几个月,全县就举行了近40次示威游行,红色自卫队手持棍棒、长矛和戟进行自卫。
在此期间,敌人除了大肆扫荡外,还利用发放“投降证”的伎俩,收买、引诱、镇压人民斗争运动。阮友勇同志和安城县委识破了这一险恶用心,在玉律村组织召开会议,提出扰乱仪式的措施,不让县长颁发告示、举黄旗、发放投降证。
1931年2月7日上午,在柯市集会上,在区委的指导下,党员带领万寿乡群众聚集在柯市集会所。安城县长潘明百、副县长、村长以及万寿乡各村的领导都相继到来。随后,法国领事、县长阮可祺和荣市警卫队副队长的专车也赶来参加。随行的还有演州军团士兵和被调来护卫仪式的筑法卫戍部队士兵。仪式即将开始,黄旗刚刚升起,阮可祺正要发出信号,事先安排好的党员立即号召大家起立。印度支那共产党号召农民加入农民协会、团结抗法的传单四处散布。敌人组织的“投降仪式”彻底失败了。1931年2月7日斗争的胜利不仅鼓舞和激发了安城人民的斗志,也在全省引起了反响。
为了阻挠革命浪潮,敌人增派外籍军团、蓝衣兵、苦力和中尉,在安城跟踪、逮捕党员和爱国人士。在这种情况下,1931年6月26日,安城县委决定将办公地点从武内迁出。[3]关于 Ngoc Luat 村[4]然而,当同志们去长龙、张家界时[5]被筑法卫戍部队发现并俘虏。面对实力悬殊的形势,安城县委损失惨重:阮实同志牺牲,阮友勇同志被士兵追捕,中枪负伤,在长溪被俘。
敌人随后将阮有勇同志囚禁在荣市监狱。1931年11月18日,南方傀儡法院无法压服共产党人的意志,判处阮有勇同志死刑。后来,敌人将阮有勇同志的刑期减为无期徒刑,并将他流放到劳改营。1932年10月8日,阮有勇同志继续被流放到邦美蜀监狱。1934年,阮有勇同志的刑期从无期徒刑减为13年徒刑。
安城县委第一书记阮友勇同志曾三次被关进禁闭监狱,饱受贿赂和残酷酷刑的折磨,但他始终秉持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在狱中黑暗的岁月里,阮友勇同志与共产党战士们一起点燃了爱国主义和革命的火焰。他们采取各种形式,例如:制造骚乱、绝食、传播诗歌和文学……将禁闭监狱变成革命学校,为争取基本生存权利而斗争。
1937年10月4日,中部驻地官邸向印度支那总督府提交的报告中,有关于陈友勇同志的专门报告:“……不能给阮有勇任何好处,邦美蜀居民报告说他总是不服从……”
怀着重返党、报效祖国的愿望,阮友勇同志于1943年初成功越狱,返回家乡继续开展活动。阮友勇同志和桂陵党员不畏艰辛,为1945年8月25日全县起义夺取政权的彻底胜利做出了贡献。
凭借其贡献,阮友勇同志被推选为归陵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1946年1月,在公社第一次选举中,阮友勇同志被人民推选为星南公社抗战行政委员会主席。[6]。
不久,阮友勇同志被派往县委从事总动员工作,后又被派往中央。在调动工作时,阮友勇同志将自己的房子捐献给县委,以便拆除并用作忠清社的指挥部。[7]。
阮有勇同志从党以来已47年,是一代又一代党员学习和效仿的光辉榜样。鉴于阮有勇同志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卓越贡献,党和国家根据1998年10月29日第546 KT/CT号决定授予他二级独立勋章。2020年7月22日,乂安省人民议会还颁发了第06/2020/NQ-HDND号决议,将安城镇一条街道以阮有勇同志的名字命名,以纪念安城县委第一书记阮有勇同志的功绩。
参考:
- 《安城县委史(1930-2017)》,乂安出版社,2017年
- 《朗城乡史(1930-2017)》,乂安出版社,2018 年。
- 法国秘密警察关于阮友勇同志在公安部被利用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