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清鉴同志——来自家乡演州的坚定共产主义战士,参加义静苏维埃运动
阮青鉴同志思想开明,早年接受进步思想,继承前辈爱国主义道路,积极参加地方革命运动。
阮清鉴同志(别名陈),1914年出生于乂安省演州县李厝乡李仁村(现乂安省演州县演玉乡)一个贫苦爱国农民家庭。阮清鉴同志秉承祖国和家庭的优良传统,早年受到启蒙,汲取进步思想,追随前辈的爱国主义道路,积极参加地方革命运动,例如集会、示威游行、散发传单等……

1930年2月3日,越南共产党的诞生,为越南革命运动,尤其是运动发展最为强劲的义静省,开启了重要的转折点。1930年3月15日,在李仁村武维忠同志的家中,以田里党支部为基础,成立了孔同党支部,黎寿同志任书记。
党支部成立后,特别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按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在全社组织集会、宣传党的政策、散发传单、悬挂镰刀锤子旗等。阮青鉴同志受到黎寿同志(支部书记)的启发,被指派到万市当裁缝,了解情况,为即将开展的斗争做好准备。
值俄国十月革命纪念日之际,演州政府委员会在演州政府办公楼组织了一场总示威游行,以展现包括五个公社在内的群众力量。从1930年11月6日下午开始,现场气氛热烈,革命传单和文件随处可见,准备就绪。1930年11月7日上午,人群如滚滚人潮涌向办公楼,高呼口号:拥护苏维埃政府。
阮青鉴同志和田里人民欢呼响应,要求减税、分田地给贫民。大家欢呼雀跃,跟随迎风飘扬的镰刀锤子红旗,包围了城池。
武重都督下令士兵关闭城门,并命令法国士兵和绿衣士兵向抗议者开枪,造成多人伤亡。但一人倒下,一人站起,抗议者继续前进,高喊口号,要求敌人为同胞和战友的血债付出代价。面对敌人的野蛮恐怖,示威指导委员会指示抗议者撤退以保存力量。
1930年11月7日游行示威后,演州革命运动达到顶峰。各村、公社封建政权完全瘫痪,村长和五大村长纷纷逃亡或隐退。妇女联合会、共产主义青年团、红色农民协会、红色自卫军等群众组织相继成立,吸引了大批群众参加。演州农社委员会由黎士玄任书记,成员有武重、阮仁、阮宝、阮黎梅、阮秀、阮氏隐、阮清进……农社委员会和农村村庄委员会成立后,积极领导和动员人民继续进行反对殖民封建政权的斗争,并作为苏维埃政府组织管理农村事务。
但不久之后,演州县和义静省其他地方人民的斗争运动就取得了胜利。暴君们惊恐万分,千方百计地与法国殖民者勾结镇压。他们竭尽全力进行恐吓,增派了身穿蓝军制服的士兵、特工和以镇压恶名昭彰的官员。村落里,枪声和锣声日夜回荡……
1931年12月,孔同党支部被瓦解,许多共产党员和爱国群众被枪杀或监禁,阮清鉴同志和其他一些同志转入秘密活动,等待时机。到1933年,大多数在恐怖统治下幸存下来的党员试图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继续开展巩固和重组党员队伍的活动。
1936年初,在世界形势日趋复杂,面临法西斯主义和世界大战威胁的情况下,党中央主张暂时搁置驱逐法国帝国主义、地主阶级、给予农民土地的口号,只提出“反对反动殖民政权,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战争,要求自由、民主、吃饭、穿衣、和平”的当前目标。
印度支那民主阵线成立,其斗争形式既秘密又公开合法。阮清鉴同志和黎玉海在春安街头党支部的支持和协助下,动员孔同青年在黎盛庆先生的家中组织会议,为成立青年新进党(后更名为青年民主团)的代表大会做准备。先黎民主青年联盟积极为印度支那民主运动奔走。
新阶段的开端是印度支那大会党运动。杜胜、阮青鉴、武重、黎丹良等骨干同志以及许多青年,特别是公社民主青年联盟的青年参加了运动。
1937年底,阮清鉴、黎玉海同志在春安街积极开展党的活动,领导了田里区要求民生、民主的运动,使田里区日益多元化、活跃起来。
1938年6月,政府委员会派阮清镇同志和孔同干部率领350名来自李仁、富禄、清碧等村的渔民,抗议暴虐的船主范克宁不给雇工分配鱼肉,并违反利润分配原则。斗争取得了成功,船主和雇工之间的关系恢复了公平,渔业生产关系也得到了缓和。由此,人们看到了渔民团结的力量。
1938年10月,乂安省委发起反对中央驻军总长的运动,后者提出了增加税收的方案,迫使中央众议院在年底前通过该方案。为响应省委的运动方针,孔同收集到的签名最多,省委指派阮清鉴同志(县委委员)和黎玉海同志将人民请愿书带到荣市,交给国会议员梁仲焕。1939年9月16日,中央众议院投票废除增加个人所得税的方案,随后又废除增加土地所得税的方案,人民因此得以减轻一些苦难。
1939年11月,我党在党的第六次中央代表会议上指出:“日本将入侵印度支那,法国将向日本投降。印度支那的统治政权将成为极其残暴的军国主义法西斯政权。我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将达到最尖锐、最激烈的程度。”从此,我党明确提出了当前的目标:“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解放印度支那人民,使印度支那完全独立。”
暂时搁置土地革命的口号,建立民主共和政府,以印度支那民族反帝统一战线取代民主阵线”。党的及时指导为我国革命运动带来了新的曙光。对于田里人民来说,他们刚刚成功组织了反法西斯运动,要求人民的权利和民主。当时,阮清鉴同志是田里党委委员,是田里人民的可靠支柱。
1940年2月8日(龙年春),阮清鉴同志与黎丹良、阮富、阮直、阮仁、武重、高伯寿、杜俊治、杜胜、吴范择、陈文玉、邓伯、阮越尊、阮维、阮敏图、阮黎五、吴西乃……等同志一起举办追悼会,纪念先黎党第一位党员——黎西探烈士逝世十周年。这也是向人民宣传党的路线、政策的机会。
1940年11月25日,阮清鉴同志在执行任务途中被敌军俘虏。1941年7月,乂安省南方法院开庭审理,以共产主义宣传罪名判处阮清鉴18年劳役和18年软禁(根据1941年7月18日第136号判决),并于1941年10月2日将其流放到邦美蜀监狱。
在被监禁和流放的岁月中,阮青鉴同志和共产主义战士始终发扬共产主义战士精神,坚定对党领导的革命的信念。
1945年初,他获释返回家乡。他与黎丹良、杜胜、梁本等同志一起,迅速创建了孔同越盟——黎西敌县越盟组织之一,并任命梁本同志为总干事。其他同志如:黎丹良、杜胜、阮仁、武重、阮维、阮清鉴、阮竹……也分别承担了重要的任务,如担任越盟总干事,统领保安团和青年潘英部队,宣传动员他们加入越盟救国组织。
除六名别名党员(越、南、丹、柱、公、华)外,该支部还有五名别名党员(楚、海、嘉、黄、德)。大会还选举阮成烈同志为支部书记。
八月革命胜利后,1945年8月20日,东海公社按照上述方针成立。然而,与许多地方一样,东海公社也面临着“命悬一线”的困难和挑战。阮直、阮氏勇、阮清鉴、邓巴、阮莲……等同志(别名:越、南、丹、朱、公、华)与阮友志、阮维、武重、阮仁、杜胜、杜奎、陈琼等同志一起,在阮团先生(阮清鉴同志岳父)家中组织活动和会议,讨论新时期下一步任务的实施。同志们一致向上级建议恢复苏侨基层党组织(1930年4月)。因此,这次会议也被视为临时支部第一次会议。
会议立足当前形势,强调民族团结与统一的重要性,一致同意推选邓谦先生(一位慷慨的船主,一位进步的绅士)为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当时的革命委员会成员除邓谦先生外,还包括副主席阮清鉴先生、经济委员阮胜先生、军事委员阮友积先生和秘书长吴士乃先生。党支部以此为契机,直接协助政府,成为联系人民的桥梁。会议于1945年10月20日下午2点结束。
1945年11月初,党小组书记阮成烈、越盟主席梁本、行政委员会主席邓谦在天山寺主持召开军、民、政、党联合会议,传达1945年9月8日关于成立政府民众教育服务的法令。
1945年11月底,省委任命阮清鉴同志为演州省委临时书记。杜胜同志当选为党支部书记。省委将民众教育运动推向新的水平。
省委决定承认东海公社为正式党支部后,原临时省委书记阮青鉴同志代表上级转发了胡主席《致全省同志们的信》。党支部按照胡主席的指示,领导稳定人民生活,初步建设了物质设施,组织了自给自足的生产,并做好了抗击重返祖国的法国殖民者的准备。党支部还讨论了党中央委员会于1945年11月25日发出的“抗战建国”指示。认真讨论了肃清内部叛乱分子、抗击法国殖民主义、改善人民生活等工作……
1964年10月,阮青鉴同志暂时停止革命活动,返回家乡休养,1992年逝世,享年78岁。
由于他对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贡献,他被国家授予三级独立勋章、二级抗法勋章、一级抗美抵抗勋章等多项崇高勋章和奖章。
------
参考:
- 1930 年至 2005 年演州县历史书籍 - 社会出版社 - 河内 2005 年。
- 1930 年至 2010 年 Dien Ngoc 公社历史记录 - 信息和通信出版社 - 河内 2010 年。
- XVNT 博物馆保存的文物记录 - 2007 年。
- 监狱记录保存在 XVNT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