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无论和平还是战争时期,军人精神必须保持。

明权 DNUM_CHZAHZCACF 08:44

值此纪念越南荣军烈士纪念日78周年之际,乂安报社和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了荣军烈士阮文同(1956年出生)。阮文同是乂安省五名有功人士和杰出历史见证者代表之一。

光伏:在讲述战争故事之前,您能先分享一下您的童年和家庭吗?是什么塑造了您作为一名士兵的意志和精神?

阮文同先生:我出生并成长于义安省南丹县(旧)金莲乡(现金莲乡)——胡志明主席的故乡。我家有六个兄弟姐妹,我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也是长子。

我的父亲阮文光先生(生于1924年)参加过抗法战争,在北方作战并负伤。抗美时期,他继续在当地担任军官。1965年,我年仅9岁时,父亲在金莲乡北部农盖县的一次美军轰炸中丧生。

父亲的去世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尤其是我的母亲——一个农村妇女,在战争期间一无所有,独自抚养6个孩子。

Thương binh Nguyễn Văn Đông ở xã Kim Liên, tỉnh Nghệ An. Ảnh: Minh Quân
义安省金连乡战伤员阮文同。照片:明泉

我从小就目睹母亲的辛劳和艰辛,又在为国捐躯的父亲的怀念中长大。这从小就让我立下了一个誓言:不辜负父亲的牺牲,不辜负家族的传统,不辜负祖国的爱国情怀。

光伏问:作为西南边境战场上的亲历者,您一定对那段惨烈战争岁月记忆犹新。能否分享一下您至今记忆犹新、或者让您感到最自豪的一场战役?

阮文同先生1975年4月30日之后,国家统一,大家都以为战争结束了。但随后,由于红色高棉的袭击,西南边境的局势日益紧张。那时我只有20岁。1976年初,我自愿参军。母亲极力反对,因为她在抗美战争中失去了丈夫,现在又不想失去长子。我深爱母亲,但我知道我不能置身于为祖国而战的战斗之外。我悄悄地收拾行李,离家出走,去参军。

起初,我被分配到第812团,在潘里-平顺省做生意。但后来战局紧张,我的部队逐渐转移到西原地区。1978年底,我正式加入西南边境战场,驻扎在与柬埔寨接壤的得民-得乐地区。我被分配担任侦察兵,必须先行一步,深入敌方腹地,掌握战况,绘制火力布局图,然后悄悄撤退。

Bộ đội tình nguyện Việt Nam và lực lượng vũ trang cách mạng Campuchia phối hợp luyện tập, nâng cao kỹ thuật chiến đấu. (Ảnh tư liệu)
越南志愿军与柬埔寨革命武装力量进行联合训练,提高作战技能。(图片:档案)

我们有时连续三天侦察,只带了干粮和泉水。有一次,在深山老林中,夜里漆黑寒冷,我们饿得肚子疼,因为队伍已经快两天没吃东西了。还有一次,我们的侦察小组被敌人发现,遭到炮火袭击。我们不得不分散开来,逃进森林里。

我在荒山野岭里迷路了,没有水,也找不到人。我靠着落叶和树叶里的水分维生。直到第四天,我才找到军用小道,筋疲力尽地回到了部队。我遇到了两位战友,彼此拥抱,泪流满面。但最让我心痛的是,队伍里还有一位战友失踪,至今杳无音信。

最让我难忘的战斗,是部队奉命进攻920据点——红色高棉在边境附近的重要据点之一。侦察兵带头,我和我的小队在夜间接近目标。但敌人早已安排好炮火。阵型还没来得及散开,炮弹就如雨点般落下。一连串炮弹在阵型正中央爆炸。我们八九个人,很多人已经不完整了……我被巨大的压力震倒了,失去了左腿的一部分,右脚踝也骨折了。鲜血喷涌而出,天地旋转,然后一片漆黑。

当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躺在一辆战地救护车里,后背满是鲜血。一位年轻的护士弯下腰,惊讶地看着我,然后哽咽道:“你还活着……真是个奇迹!”后来我才知道,当我被带到后方时,部队里的战友们都认为我活不下去了。伤势太重,血流不止,我在森林深处昏迷了好几个小时。

我不得不住院近一年。出院时,我的左腿戴着铁支架,右腿伤痕累累,全身散落着30多块无法取出的弹片。直到现在,每当天气变化,我的全身都会酸痛难忍。但我总是告诉自己:我能活着真是个奇迹。因为还有战友们——那些穿越森林、依偎在山上、和我分享每一口干粮的战友们,他们至今仍长眠在丛林深处,无名无姓,没有墓碑。

光伏问:作为一名伤病士兵,也是一名烈士的儿子,您既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损失,也承受着挥之不去的身体创伤。那么,是什么动力帮助您度过了战后的艰难岁月呢?

阮文同先生:我在战场上受重伤的时候,有时甚至以为自己活不下去了。我昏迷了好几天,在军医院住了一年多,后来又被转到岘港去装假肢。那时候非常艰难。每次我试着用新腿走路,疼痛都让我哭了起来。

bna05974.jpg
战争伤残人士阮文同(Nguyen Van Dong)戴着假肢。摄影:Minh Quan

后来,我被派往第四军区200团休养。1990年,国家出台了鼓励战争伤残军人和病残军人回乡稳定生活的政策。我当即自愿回乡,并持有四分之三战争伤残军人(致残率51%)和三分之一病残军人(致残率81%)的证明。

回到金莲乡后,政府给了我一小块地。我和妻子在那块地上盖了一座简陋的房子,但一切也从这里重新开始。在此之前,1989年,我从一个疗养院回乡途中,遇到了阮氏胜女士——后来成为我妻子的那位。她是一名医生,在南丹县医疗中心工作。我们走到一起时,一无所有,手无寸铁,只有一个共同克服一切困难的承诺。

我和丈夫从零开始:没有本钱,又身患疾病,但我始终坚信:“只要活着,就一定能行。我们或许穷,但一定要教育好孩子,让他们成为好人。” 抱着这种想法,我去做了自行车零件的维修和销售。妻子除了当医生,还在田里干活。我们早起晚睡,省吃俭用。有时,我们连孩子的学费都付不起,我不得不向邻居借钱。

但上帝没有让我失望。我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大女儿在胡志明市读经济学,二女儿在荣市大学读水产养殖专业,小儿子也在荣市大学读建筑专业。现在,他们都有稳定的工作,两个大孩子也拥有幸福的家庭。我有三个孙辈,他们都很听话孝顺。

很多时候,回首往事,我都会心想:“这么说我成功了。” 我并不富裕,但我有家,儿女也都长大成人,邻居们也都尊敬我。这便是我在战后漫长的征程中克服一切困难的最大动力。

光伏问:退伍回乡后,他始终保持责任感,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是什么让他至今仍保持着“胡伯伯士兵”的精神?

阮文同先生:刚从部队回来时,我就想:“我是个军人,我经历了残酷的战场,我不能再回到这里,过着冷漠、不负责任的生活。” 于是,我申请加入了村里的退伍军人协会。在那里,我重新感受到了同志们的氛围——我们怀揣着共同的志向,怀揣着共同的理想,一起继续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由于腿部严重受伤,我的行动能力非常有限。我无法像其他退伍军人一样直接参与群众动员活动或巡逻。但我仍然努力以其他方式做出贡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我的子孙遵守法律,并尽我所能参与当地运动。

bna05983.jpg
残疾军人阮文同和他的妻子。图片来源:Minh Quan

我妻子是一名党员,多年来一直担任茅4村妇女协会主席。她积极向上,堪称典范,积极参与村社的一切事务。我则待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孩子,让她安心地参加会议和工作。我和妻子总是互相提醒: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要保持军人精神。上战场不一定就是战斗,但在日常生活中过上体面而有意义的生活也是一种贡献。

光伏问:您在当地工作期间,一定见证了家乡的诸多变化。您认为,退役军人在基层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阮文同先生:我认为,只要我们这些士兵在战争后还活着,就必须秉持军人的精神和品格生活。经历过炮火和伤痛,我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如今我不再握枪,我会尽我所能,为村庄和下一代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bna05961.jpg

经历过炮火和失去,我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如今我不再握枪,我会尽我所能,为村庄,为下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战争伤残者阮文同(金莲公社)

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战争的故事,讲我的战友们的故事,讲那些生死攸关的时刻。有时我会带他们去烈士陵园上香,让他们明白,如今的生活并非自然而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会以身作则,凡事讲仁义礼仪,这也是在传承传统。

我的家乡变化很大:房屋宽敞,村路整洁,灯火明亮。但如果人们生活漫不经心,即使它多么美丽,也依然会感觉空虚。像我们这样的老人,即使身体不好,四肢无力,我们仍然可以提醒我们的子孙后代,要活在当下,要怀揣过去和未来,要心怀感恩,要传承爱与关怀的传统。

光伏问:值此纪念荣军烈士纪念日78周年之际,您对党、国家以及子孙后代有什么寄语或寄语,以便继续正确地推进“报恩”工作,不辜负您这一代人所做出的牺牲?

阮文同先生:我非常感谢党和国家对功勋人物的关心。我是应邀来河内参加纪念活动的五名义安省典型代表之一。全国功勋人物、典型历史见证人大会今年——这很荣幸,非常感人。我只希望政府继续维持并扩大对伤病士兵的关爱政策,不仅在物质上,也在精神上。我们很多兄弟都上了年纪,孤身一人,真的需要一句关心。

z6835670786836348a33f57c32df7500ea8dea0006ec58-17533278466591762454485.jpg
2025年全国有功之士和杰出历史见证人大会代表。图片来源:政府报

我希望今天的年轻一代不要忘记过去。每次看到年轻人去墓地祭拜烈士,我都很感动。我希望烛光背后是一颗真诚感恩的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光伏: 感谢您的交谈!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无论和平还是战争时期,军人精神必须保持。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