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义安

乡村井……乡村灵魂的一角

天东 November 8, 2024 14:57

“有多少人远走他乡/有多少人留守故里/井水永远清澈/如同我对故土的爱”……每当我在阳光明媚、微风习习的义安乡看到一口井,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哼起已故音乐家顺彦的歌曲《故土之井》中那些令人心碎的歌词……

gieng.jpg

1.

我曾多次到访森村(南丹省金莲乡)。每次来到科克井旁,紧邻阮生色先生家时,那些熟悉、简单而又深刻的情感都会涌上心头。

Giếng Cốc
金莲的科克井。照片:Huy Thu

据传说,这口井是阮丹谷先生于1708年左右在林盛县忠居乡富潭村(也称富潭村,现为金莲乡仙二村)挖的,用来为家人取水。后来,它成了村里的公用井。

1901年,阮生色通过了普邦科举考试,全家从黄竹村搬到森村,住进了村里为庆祝他考取高分、为村争光而特意建造的房子。这栋房子位于谷井右侧约100米处。

胡志明主席小时候经常和姐妹们一起去谷井打水。1957年6月16日,胡志明主席第一次回到故乡。他从副总理官邸走到巷子里,回忆起往事,问村民们:“谷井还在吗?谷井的水清澈甘甜,使绿茶和酱油远近闻名!”

在 Sen 2 村村口,有一口古老的富潭井(村名),于 2013 年修复。富潭村也是阮生家族的发源地,这口古井的修复,以及与金莲遗址相关的景观遗迹系统,都为丰富这片土地的文化价值做出了贡献。

bna_3(5)-f7cfdf834a6f916d550bfae260b87239.jpg
富坝水井的修复丰富了金莲地区的文化价值。照片:天东

如今在金莲乡,随着村门修复运动的开展,许多地方的村井也得到了村民的修缮和保护,成为承载记忆的场所。目前,金莲乡12个村落中,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一口古井。有些村落甚至拥有两三口古井,它们是合并后与原村落相连的。这些古井包括:方斗井、定井、朱井,以及2021年新近修复的卓泉井……

bna_156-e9047954bba65203891c8e52610d3f1b.jpg
泉井。照片:天东

除了金莲乡,中福强乡可能是南丹地区拥有最多古老水井的地方。这片土地也是许多文化世家的发源地,其中不乏封建时期出身高贵之人。巧合的是,中干村、东洲村(古称南中村)和东源村(古称南福村)的地形在南北轴线上几乎呈对称分布,与金莲乡的森村隔着林河相望。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与数百年村落历史相关的著名古井,例如翁井、朱井、阳泉井……

我忍不住去了翁井。这是翁村(位于中干村)最古老的井之一。很久以前,村民们为了获取日常用水而挖掘了这口井。2020年,这口井由家乡的孩子们修复,成为了村庄与邻里之间、以及远在他乡的孩子们与故土之间纽带的象征。

bna_41(1).jpg
Trung Phuc Cuong 公社(南丹)Vung Chua 村的 Vung Well。照片:田东

来自中福强乡荣珠村的阮维山先生分享道:自古以来,人们就听闻荣井的故事。井前筑有一道高高的土墙,防止田里的水漫过。河岸上架着一座铁木桥,供人们下井取水。如今,荣井已修复一新,由多种不同种类的大块石头砌成。特别是,井岸是用河西省的红土砌成的,井壁则用宁平省的绿石建造。井壁直径14米,井底直径超过7米,深5.5米。井东侧有一扇门,门前有许多台阶,门旁是一棵古老的榕树。

自修复以来,翁井已成为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远离家乡的孩子们聚集的地方。每逢除夕夜,这里都会燃起篝火。

2.

一位在奠洲县文化部门工作的朋友向我炫耀说,要论古井,奠洲县的古井存世量可能是最多的。其中,大约有85口井还能被数出来。平均每个乡镇都有5到7口几百年历史的古井。这意味着,有些古井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被埋没在岁月的沉积物之下,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dji_0953.jpg
演化公社(演洲)中口村井。照片:田东

为了验证朋友所言,我再次来到了奠州县奠和乡中后村。这里确实还有一口古井。18世纪中叶,阮泰端博士来到这里开垦村落,并修建了这口井。近300年来,这口井从未干涸,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清凉水源的重要来源。

大约十年前,村民们出资修缮了这口井。许多家庭至今仍使用村里的井水饮用、酿酒,以及制作当地著名的美味面条。为了尊重先祖留下的习俗,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去井边打水,清洗祭祀物品,希望洗去所有厄运,迎接和平的新年。

Ông Nguyễn Quốc Cường bên giếng cổ. Ảnh: Tiến Đông

这口古井非常神圣,从未干涸过,即使是六月的夏日午后也未曾干涸。过去,当美军侵略北方时,周围地区布满了弹坑,但这口村井却毫发无损……

阮国强先生住在中后村水井旁。

如今,在奠和乡,中后村已与多才多艺的诗人阮仲涛的故乡长溪村合并,组成了中长村。我不确定,是否是当年在村井边度过的月夜的回忆,促使诗人阮仲涛创作了1968年发表的诗作《月亮》中那些梦幻般的诗句。

bna_109.jpg

满月之夜,我提着水
月亮在井底游动
月亮微笑,摇晃着蓝色的水面。
点头,仿佛在邀请

我提着两桶水
啊!承载着月亮和天空
只是一轮升起的月亮
为什么盒子里只有一双?

诗人阮仲涛

奇怪的是,在奠州这片土地上,我踏足的乡村遍布古井,或多或少地瞥见了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参天大树。从奠和乡往西南方向不远,便是中芳村,也就是以前的奠明乡,现在的明州乡,诗人《探米》的作者陈友通的故乡。

在忠芳村的入口处,我看到了一口名为旺井的古井,它最近经过了修复。这口井的井口宽达20多米,旁边还有一口小井,井水在这里沉淀下来,方便村民取水。

dji_0913.jpg
从高处俯瞰的旺井。照片:天东

从空中俯瞰,旺井与海威和河岭(古安寺所在地)构成一个对称的三角形。“旧”奠明乡有两个村庄,分别是中芳和富林,分别位于河岭两侧。

中芳村的村民们还讲述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来自北方的男子来到这片土地定居,共同建立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村庄。他们建村之初,便出资在通往村庄的路上挖了一口井,既是为了日常用水,也是为了平息龙脉。后来,这两位男子被尊称为村里的“清皇”。他们与村民们互相扶持、彼此关爱,“共同抵御内外敌人”,因此被村民们称为“Tuong Phung”,后来演变为“中芳”。有人认为,过去这里曾是伦市,是当地的贸易中心,许多行会和商会都聚集于此,因此得名“中芳”。

dji_0919.jpg
江旺崖与海威崖(右)和河灵崖(左)构成一个对称的三角形。照片:天东

中芳村前线工作委员会主任泰辉全先生说:据村里的长者说,中芳村的旺井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无论什么季节,井水总是清澈充足。由于它位于村口,住在远方的孩子或下地干活的村民都会来井边,用桶舀水洗脸。

“随着社会发展,每家每户建井或钻井的风气盛行,村里的水井逐渐被废弃,有时甚至遭到破坏或淤塞。五年前,随着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兴起,当地的孩子们捐款修复了旺井,使旺井成为村庄的象征,让远道而来的人也能永远记住它。”托安先生说道。

bna_165.jpg
如今,旺井已成为中芳村的象征。照片:天东

3.

过去,我的村子里也有一口公用井。起初,这口井是用泥土挖成的,形状像个水盆,位于田地边缘,那里水源最干净。后来,村民们慢慢地在井边堆砌石头,防止水土流失,也方便几年后进行“检查”(也就是疏浚)。小时候,我每天下午都跟着奶奶和妈妈去井边打水。井钩旁边放着两个用美国人扔下来的照明弹壳做的铝桶。每天下午,把两桶水提到屋角就够用了。后来,家家户户也都挖了井,开始用井水,有些地方甚至还接通了干净的自来水管道。然而,在我记忆里,村里的井水依然是那甘甜清凉的泉水。

bna_158.jpg
几代人共同守护着村里的水井。照片:天东

古人认为挖井如同挖到龙脉,因此每口井都供奉着守护神,庇佑村民平安。许多村庄的水井旁都设有香炉和祭坛,供奉村庄的守护神和地方神灵。通常,在每月的第一天、满月之日,或者村庄有需要祈求的事情时,村民们会来到这些祭坛前烧香供奉。由于深知水井的神圣性,以及祖先留下的宝贵资源,世世代代的村民都始终致力于保护村庄的水井。

dji_0019.jpg
从高空俯瞰,一个国家圆润的美景尽收眼底。摄影:天东

来自奠州省明州乡中芳村的阮廷绍先生(86岁)分享道:古人认为每口井都有不同的形状。方形井象征大地,圆形井象征天空,椭圆形井象征人民。过去,为了挖村里的井,村里的长辈常常会动员村民。被选中挖井的人必须是一位年轻力壮、家庭和睦的男子。井的位置也必须符合风水的龙脉。

ntt.jpg

水井与榕树和公共庭院一样,已成为每个村庄的文化象征,这不仅在义安省,而且在整个越南都是如此。村里的水井是当地村民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是年轻男女举行婚礼的地方,也是村民们世世代代经历悲欢离合、人生起伏的地方,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回到义安的古井,我完全能体会诗人阮仲涛在《村魂》中的感慨:“我称井为村魂。村魂永不干涸,旱季时总是满溢,与家家户户共享。愿我的灵魂也像村井里的水一样,永远清凉甘甜,满溢盈盈……”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村井……一块乡村灵魂的缩影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