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伯伯与家乡义安省

谷井——胡伯伯童年记忆中的地方

... June 12, 2024 05:27

也许,这种放松、温柔和舒适的感觉,正是吸引游客多次造访胡伯伯故居的原因之一。这片宁静的空间,将游客带回到古代越南人的文化空间,榕树、水井……勾起人们简单却有意义的社区生活的回忆。

参观森村——胡伯伯的祖籍。在前往胡伯伯童年生活地——坡邦先生家的路上,向右望去,有一口盆状井。井周围环绕着各种树木,显得十分古老。井口并非圆形,直径约8米,深约5米,井底直径约4米。通往井的路旁有红土砌成的小台阶。村民们常称之为谷井。

炎炎夏日,轻轻走下台阶,触摸清凉如镜的池水,几只螃蟹悠闲地游来游去,让心灵追随被风吹起的黄叶,轻轻地飘落在水面上……那种感觉,无比惬意,令人心旷神怡,仿佛充满了能量。

据考证,这口井之所以被称为谷井,是因为大约在1708年,这口井是由林盛县忠古乡富潭村(现义安省南丹县金莲乡森2村)的阮丹谷先生挖的,当时他为了家里取水。之后,这里就成了村里人生活的场所。因为当时这一带水井稀少,村民们经常来这里打水,闲聊、开玩笑,交流农耕经验和历史故事。

Hình ảnh giếng Cốc.
Coc 井的图像。

1901年,胡伯伯的父亲阮生色先生考中了新肃科举。胡伯伯一家迁居森村。他们住在距离谷井右侧约100米的一栋集体住宅里。当时,胡伯伯的姐妹们经常去谷井取水,供家人日常使用,尤其是制作南丹乡的特色酱油和煮义合族人喜爱的绿茶。

在这里居住的时光,以及他为父亲的朋友、爱国学者潘佩珠、单身汉王树贵等送药送茶的点滴,让年轻的阮必清有机会了解父辈和叔伯们对时代问题的担忧和苦恼。他的爱国之心和解放民族的意志由此燃起。

时间不长,只有5年,从1901年到1906年,但其中却承载着胡伯伯童年在这里的无数回忆。与邻居们亲切友好的交谈,听长辈们讲述童话故事或祖国的光辉历史,有时与朋友在谷井边玩耍……这些永远是胡伯伯心中难忘的回忆。正因如​​此,1957年6月16日,在离开家乡寻找救国之路半个多世纪之后,他第一次回到了家乡。在参观了家里的纪念品,与邻居们亲切交谈后,在去朗森体育场与乡亲们见面的路上,胡伯伯想起了谷井这个熟悉而充满回忆的地方,他问同行的人:“这口谷井还在吗?” “谷井水清澈甘甜,用来泡绿茶,做酱油味道鲜美,闻名全国”。

毋庸置疑,谷井水是胡伯伯一家乃至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如此,谷井里还有一个至今仍为当地民众流传的习俗。

法国殖民者响应咸宜国王的《芹王诏书》入侵我国后,学者王叔茂(胡伯伯儿时的老师,大学士王叔贵的父亲)在这片土地上组织民众,成立了“忠义平”队,并于1885年在忠山升起了“平西福国”旗。森村、楹村和其他村庄的民众跟随王叔茂英勇抗敌。民兵在森村设有铸刀、铸枪的工厂,并制造火药。森村的古五在灌注火药时不幸被火药弄瞎了眼睛。1886年,“忠义平”队遭到法国殖民者及其爪牙的残酷镇压。在森村,许多人被逮捕、被杀害、被残酷镇压,许多房屋被烧毁,但人民没有灰心丧气。文人王叔茂英勇牺牲,民兵们把武器藏在谷井里,以免落入敌人手中。

因此,谷井不仅是承载着胡伯伯童年神圣回忆的地方,也是纪念胡伯伯故乡南丹重要历史事件的地方。凭借这些历史价值,1991年,谷井遗址被文化、信息、体育与旅游部认定为金莲遗址的属地之一。金莲遗址是国家特殊遗产,保存着关于胡志明主席故乡、家庭和童年的珍贵遗产。

谷井——胡伯伯童年记忆中的地方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