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着胡志明主席关于教育创新的思想
胡志明主席生前反对以形式主义、裙带关系和权威为基础的教育。

值此胡志明主席诞辰134周年之际,教育管理学院前院长邓国宝副教授博士分享了他对教育创新、学校民主以及鼓励学习和人才培养的看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考资料
- 经过多年对胡志明思想的研究,您是否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大教育支柱与他“学会工作,学会做人”的思想有关?
胡志明主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名人”称号。一位法国作家曾说过:“胡志明是和平与宽容文化的导师”,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身上完美地融合了和平与宽容这两个特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大教育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学会共处;学会为人;其中,“学会共处”支柱指的是宽容——这是胡志明主席性格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之一。
1949年9月1日,胡志明主席访问阮爱国学校时,在学校的“金册”上写下了“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几个字。直到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正式提出上述四大教育支柱。越南教育培训部前副部长陈文绒将胡志明主席的所有文件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考。由此可见,胡志明主席“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的思想,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这一理念近半个世纪之前就已出现。
1945年9月3日,胡志明主席宣读《独立宣言》后,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他指出,我们对行政管理技术并不熟悉,现在必须开始运用这些技术。没关系,我们会边做边学。肯定会有不足之处,但我们决心改正。
在抗美战争期间,我国实行了一种学习与劳动相结合的学校模式。和平社会主义劳动青年学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巴也采用了这种模式。他们将每一所学习与劳动相结合的学校都建设成一座堡垒,以捍卫革命。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教育。在胡志明时代,教育更成为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对基于剧本、恩惠和权威的教育。
- 据副教授称,胡志明主席为何反对以剧本、恩惠和权威为基础的教育?
以课程为基础的教育,也就是只关注考试的教育。胡志明主席曾批评这种教学方式,认为它只会制造一堆堆的书籍和教条。他的比喻非常精辟,因为在胡志明主席看来,这种“洗脑”式的教条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考试固然必要,但不要将其变成权威教育或人情往来的工具。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参加真正的考试,拥有真正的才能”,并活出真正的自我。胡志明主席曾强调“好好学习,好好教学”,“少做,但要做到最好”。如果我们认真学习、好好教学、好好管理,我们就能拥有真正的才能。
在短短“一上午一下午”的时间里,我们很难消除以考试、权威和恩惠为基础的教育意识形态。然而,2018年普通教育纲领的实践创新以及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都是积极的信号,其中最突出的是2013年11月4日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关于教育和培训根本性、全面性改革的第29号决议(第29号决议)。
经过十多年的实施,这项决议取得了积极的改变,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国家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国家基础教育体系基本按照开放、互联的方向发展,在教育层次、资格和教育培训方法等方面实现了衔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育规模和教育机构网络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教育界积极落实了2018年通识教育计划,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该计划配套教材众多,教材编写和出版流程也日益规范化,这初步激发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可以说,第29号决议标志着党在教育和培训发展事业的战略思考迈出了新的一步;同时,也表明了党在教育短期和长期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战略方向。
- 据副教授所述,胡志明主席鼓励学习和人才的思想是如何体现的?
胡志明主席鼓励学习和人才培养的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他反对建立以形式主义和裙带关系为基础的教育体系,而是注重选拔有才有德之士。1945年八月革命胜利后,他曾就选拔有才有德之士发表演讲,希望地方政府能就此向国家提出建议。胡志明主席尤其重视军事、经济和外交领域的人才和德行。他的杰出学生武元甲将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胡志明主席提出的学校必须实行民主的理念,在今天的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
胡志明主席曾说过,学校必须实行民主,但前提是“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重教师,而不是像对待鱼一样对待学生”。俗话说“没有老师,就无法成功”,但今天我们也必须明白“没有学生,就无法成功”。也就是说,没有学生,老师又如何教书呢?这也是学校民主的一种体现。
1963年,胡志明在《人民报》上撰文,使用了“我们很多老师都很敬业,所以他们值得被称为‘高尚的老师’(su是老师,hinh是高尚的老师,su hinh是高尚的老师)”这句话。
因此,值此胡志明主席诞辰134周年之际(1890年5月19日—2024年5月19日),我衷心希望学校能够始终秉承他的教育和培训思想,注重培养和造就真正配得上“教师”称号的教师。
谢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