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舞台的无尽灵感源泉
首都戏剧节将于11月1日至10日举行。
各剧院正在筹备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向观众推介展现升龙——河内风土人情的作品。这片拥有千年文明、历经沧桑的土地已成为舞台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也是观众始终期盼的题材,期盼它能有新的构思和新的表达方式。

感谢河内儿童
人民艺术家、河内剧院副院长、人民艺术家秋玄表示:“河内剧院将携话剧《Nguoi hat a dao》参加首都扩大戏剧节”。2024年8月底,这部由作家裴武明编剧、人民艺术家怀秋导演的话剧在首都戏剧节上亮相,并将在此次活动中进行多场演出。首都解放日70周年在大南剧场。
《歌手》歌颂了全心全意支持越盟的淳朴、安静的人民:康天街的歌手、玉河花村的女孩、工人、艺术家、知识分子……除了选择年轻有才华的演员外,导演人民艺术家怀秋还一丝不苟地打磨了从美术设计到音乐的每一个细节。
河内歌剧院也已准备好上演话剧《李常杰》,重现李朝名将李常杰率领军队抗击宋军入侵的情景。“他是升龙之子,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这部戏是我们对祖先的感恩之作。”——人民艺术家、歌剧《李常杰》导演黄琼梅说道。
可以看出,儿童主题河内老城区 如今,各大剧院,尤其是传统剧团,如宗剧、剧团和采梁剧团,都对其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例如,剧团剧《李仁宗当家作主》是作家陶末创作的经典之作;采梁剧《英雄归来》讲述了陈朝开国元勋陈守道的故事;采梁剧《清流黎》讲述了黎圣宗为阮廌和阮氏洛正名的故事;剧团剧《忠贞烈女》讲述了陈朝公主安图为保卫升龙而勇敢牺牲的故事;采梁剧《为升龙而死》讲述了阮氏方督自刎以死坚守清廉的形象……
这些戏剧始终宣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歌颂先辈们在抗击外敌斗争中的高尚品德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人民艺术家、陆军剧院副院长涂龙表示:“因为民族的英雄历史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所以在重现歌颂为人民和国家奉献的著名官员和人物的历史舞台作品时,参与其中的艺术家们都感到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
仍有许多担忧
历史题材如同一片充满潜力的土地,等待着我们去探索。然而,在不少戏剧专家看来,历史题材的创作不应仅仅围绕熟悉的人物“展开”,而应该拓展视野,深入探讨命运、性格……甚至可能从一些小细节、传说中的细节出发,剧作家将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创造出蕴含新寓意的故事。
剧作家黎志忠希望戏剧作品能够带来差异化、开放的接受度和无限的可能,他坦言:“历史题材的作品仍然有限。我们还没有为创造力、为更多不同的历史视角开辟道路。因为当出现表达新历史视角的作品时,人们就会感到害怕,常常会担心安全问题。人们害怕新的视角,害怕同时代人对历史问题和人物的评价。”
历史题材剧目繁多,现代题材剧目却因缺席而成为首都许多戏剧节和舞台演出的讨论和关注话题。河内戏剧院院长、人民艺术家忠孝曾表示:“每年,除了历史题材剧目外,剧院还会不断寻找新的现代题材剧目上演。虽然有很多剧本是由各单位和个人分别寄送或订购的,但剧目质量始终不佳。作品常常存在内容不足、信息传递不清晰、情节和人物塑造不连贯等问题……因此,我不得不多次鼓励剧院的艺术家们一起构思、创作和编辑剧本,然后再上演。”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后继剧作家队伍稀缺,缺乏敢于直面时代关切、树立榜样、预见风险的专业作家……
人民艺术家、越南歌剧院副院长黄琼梅认为,创作关于河内的现代题材并不难,相反,关于河内的主题非常丰富,但创作关于河内的舞台作品始终需要精湛的技艺。“我认为,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故事,而不仅仅是历史能够讲述河内的故事。我成功地首都戏剧节首次推出现代剧本《河内季风》,由阮氏明泰副教授博士根据作家黎明奎的短篇小说《热带季风》改编。让我们从文学素材开始,因为河内永远是文学创作的无尽灵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