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村庄里的“两条路,一个意愿”
得益于观念的转变、决心打通交通、重视儿童教育,位于富州(Quy Chau)最偏远贫困地区的劳村(Lau)的泰国人民的生活正在逐渐改善。村里的长者们说,这是“两条路,但只有一个目标: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建设一个繁荣的村庄”……
.jpg)
交通“革命”
领着我们走在宽敞的水泥路上,老村村长卢文典先生(1986年出生)激动地说:“这些路在其他地方很常见,但对于老村村民来说,这是一场革命!”
以前,村里的道路以泥土路为主,坑坑洼洼,岩石嶙峋,雨季泥泞湿滑,人们行动不便,坡上的房子只能把车停在大路上……


村委会和党支部认为,村要发展,交通要“打通”,于是“走巷子、挨家挨户”宣传,动员群众认同政策,为村里修建水泥路出力。
在群众的高度共识下,2024年8月24日至30日,刘村完成村内坡路修建200米,宽3.5米,厚18-22厘米,方便汽车通行,共耗资1.06亿越南盾,其中群众出资8400多万越南盾(平均每户出资30-80万越南盾)。
由于劳村的地形特点,虽然紧邻544省道,但以山区为主,土地资金并不多。一些农户没有空地种菜,但仍愿意捐出土地用于开路,如卢文福和卢文涛两户,就捐出了500万至1000万平方米的土地。2土地。
村党支部党员每人捐赠200公斤水泥。此外,Lau村还获得公社农民协会、民族寄宿高中、卫生站、公社警察党支部等单位捐赠的1吨多水泥以及归州县委人民动员委员会捐赠的1000万越南盾。
在村民们“顶着日晒雨淋”修路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公安部队工会会员、青年的支持,以及Chau Phong公社党委、人民委员会和群众组织领导的直接贡献和参与。
从而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和决心的氛围。这也是激励村委会和刘村村民继续落实剩余村内路线的动力,这样每次下雨或每次收割蔬菜时,货物的运输都会更加轻松。


珠峰公社党委书记三文兰同志介绍说:班楼是珠峰公社最偏远的地区,毗邻珠峰公社连景村,共有122户,556人(其中贫困户62户,近贫户20户),自然资源丰富,有林地25公顷,水田14公顷。以前,谈起班楼,人们总是谈论电力、道路等诸多困难,贫困落后……
然而,由于思想观念和劳动习惯的转变,这个贫困村如今发生了积极变化。特别是群众捐地、捐劳、捐路的精神,使村里的道路宽敞、宽阔、整洁、美丽,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而且为群众发展经济、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为改变老村的农村面貌做出了贡献。

伴随着交通的打通,刘村村民也在积极寻找发展经济脱贫的途径,包括劳务输出、畜禽养殖等。
全村共有近400头水牛和奶牛,其中牲畜数量较多的典型户型有Lo Van Ngoan先生家,拥有18头水牛和奶牛,18公顷的相思树林。村长Lu Van Dieu家拥有28公顷的相思树林,13头奶牛,5头水牛,100多只鸡,还有5-6头猪。


由于生产用地困难,许多农户辛勤劳作,修建通往距桂风县边界村庄20公里的生产区的道路,兴建养殖场,种植槐树,稳定生活;一些农户则努力输出劳动力,积累发展经济的资金,购买生活用品,建造更宽敞的房屋。人们逐渐意识到,如果继续像以前那样维持自给自足、等待和依赖他人的生活,就无法摆脱贫困,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劳动习惯都在发生改变。
“村干部模范带头,积极宣传和动员群众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并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近期,村里将按照公社的政策,积极推广种植具有糯香特质的古邦糯米,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村长卢文迪说道。



学习的“革命”
通过交谈,老村干部和老人不仅对村民住房、道路的变化、经济发展思想的变化表示高兴,而且对孩子们学习成绩的进步也感到兴奋。
以前,由于贫困,加上交通不便(从老村到公社中心约12公里,到归州县中心约30公里),村里也是2020年才通电,所以村里的孩子大多只读到初中就辍学了,读高中的屈指可数;全村也没有一个干部、公务员,大家心里还是有自卑感的。

但近年来,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组织的参与和群众思想认识的转变下,老村子女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村有24名孩子在读高中,10名孩子在读大学,3名孩子已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
特别是在2023-2024学年,Lau村贫困户Vi Thi Chang学生在全省高中毕业考试中以6门54.6分的成绩进入前四名,受到县、省人民委员会的表彰。Lau村的Lo Thi Lam(2002年出生)是Lau村和Chau Phong乡第一位出国留学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她成为了村里的骄傲,是泰族人民勤奋好学精神的光辉典范。
在544省道旁的小房子里,罗文石先生(罗氏兰的爷爷)说:“有个学习好的孩子,我们全家都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我和妻子有4个儿子,10个孙辈。虽然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总是鼓励孩子们努力发展经济,投资教育;因为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比如,二儿子罗文恩家就很擅长养牲畜。如果我们不投资孩子的教育,我们也会盖一栋又大又漂亮的房子,但年轻一代的未来更重要……”。

据悉,罗氏兰是罗文恩先生(阮文石先生之子)的女儿,自幼勤奋好学,意志坚强。这位来自贫困乡村的泰裔女孩毕业于河内法律大学,获得奖学金出国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在俄罗斯留学,以实现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梦想。
Tam的妹妹Lo Thi Tuong(2004年出生)也像姐姐一样,是荣市大学小学教育系三年级的学生。这位年轻的学生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梦想,“为村里的孩子们传授知识”。她最小的弟弟Lo Van Vien(2006年出生)正在清化省三山县读大学预科。Lo Van Ngoan一家不仅勤奋好学,也是Lau村经济繁荣的典型。

谈及劳村儿童教育的积极进展,村长卢文典兴奋地分享道:“目前,村里有不少年轻人从师范专业毕业,正在从事教师职业。村里还设立了奖学金和人才培养基金,鼓励孩子们学习,维护和传承泰族的文化认同。”
这激励着村里的年轻一代不断走上知识致富、奋发向上的道路,为改变生活、建设村庄做出贡献。
伴随困难版本
崭新的道路、修建好的房屋、绿油油的田野……点缀着老村的新生活画卷,也体现着地方政府和党委对困难地区的政策、关心和支持。

在“村村兴则社兴,村村迁则社迁”的口号下,周风乡党委、政府大力宣传,动员群众克服等靠等思想,努力脱贫致富,出台多项措施,重点扶持贫困村村。
例如,为巩固政治体系,提高基层党支部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周风公社党委指派:党委副书记梁文焕同志,党委委员、公社农民协会主席梁文忠同志到Lau村党支部参加党的活动;指派党委委员、公社青年团书记吕青德同志负责Lau村工作。

由此,党支部活动质量和秩序不断提高,培养发展新党员工作得到加强。老罗文正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说:2025年初,党支部又吸收1名优秀群众党员入党,即村团委副书记卢孟强先生,使党支部党员总数达到21名同志,目前党支部委员会刚刚介绍2名优秀群众党员参加党的知识培训班。
.jpg)
至于公社党委派驻村工作的党员,如公社青年团书记吕文德,则发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的精神,积极配合组织和个人开展多项支援老村的活动。

典型的例子是帮助老村青年团提高活动质量,为党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将“温暖过冬”、“送贫困户过年”等活动带进村里。
2024年,青年党员吕青德和周风乡青年联盟配合宜禄县青年联盟向Lau村人民赠送了价值5000万越南盾的文化设施;向60户贫困户赠送了礼物,每户价值50万越南盾;并支持安装太阳能照明系统,照亮该村的集体文化馆。

珠峰乡政治体系内的其他组织和工会也优先在劳村开展了许多项目和活动,例如,公社妇女联合会在劳村开展了“聚集和吸引会员和妇女参加工会活动”的模式,创建了许多有益的平台,开辟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吸引了85%以上的妇女参与活动。由此,在开展竞赛活动中发现了新的典型和榜样,为地方政治任务的落实做出了贡献。


公社农民协会优先考虑贷款来源、培训计划、宣传和动员劳村民改变生产方式、转变作物和牲畜结构;在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进步来增加收入......

谈及村里近年来的发展,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都持乐观态度,尽管前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贫困率仍然很高,一些家庭仍然面临住房、土地困难,缺乏长期生计……)。
但我们相信,随着人们认识的转变,团结精神的增强,加上党委、政府和公社政治系统各组织的关心和密切支持,在不久的将来,Lau村将很快崛起成为Chau Phong公社一个比较繁荣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