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年轻人的安置村一片荒凉
(Baonghean.vn)——十年前,刚搬到玉林乡(Thanh Chuong)安置区时,金红村的山坡上长满了葱郁的槐树,还有许多新建的房屋。但现在,村里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爱。
80岁老人抚养残疾孙子
一场连绵大雨过后,自家后院的玉米地被冲垮了。阮文峰先生(生于1940年)住在清章县玉林乡金红村,他耐心地去一棵一棵地重新栽种玉米。玉米苗已经抽穗,又细又弱,稍用力就会折断,每次都让文峰先生感到心如刀绞。“虽然玉米不多,但我们三个人可以吃一个星期,但现在每次折断一棵都太可惜了,因为之前我们精心照料了好几个月。”文峰先生说。
![]() |
跟在冯先生身后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男孩,他一见到陌生人就会尖叫着逃跑。冯先生说:“他是我孙子,叫董。他父母现在分居了,他和姐姐跟我住在一起。董不会说话,只会嘟囔着哭喊,所以他6岁了,还没法上学,整天跟爷爷待在一起。”
罗文峰先生的妻子早已去世,四个孩子也都成家立业。小儿子罗文宣一生坎坷,结过婚,育有三个孩子,但最终因生活不合而分道扬镳。宣先生的妻子收养了长女罗小丽,目前她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宣先生收养了二女儿罗氏卡和小儿子罗维东。由于土地贫瘠,没有工作,宣先生不得不把两个年幼的孩子留给爷爷,自己则前往南方打工。
![]() |
如今,冯先生已近八十岁,行走困难,更别说工作了。每个月,他们一家三口只能靠着宣先生寄回家的几百万越南盾维持生计,用于支付伙食、医疗和教育费用。冯先生说:“我年纪大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只是心疼两个孩子,尤其是董先生,他受了那么多苦。每天晚上我都把他抱在怀里,有时他会醒来大哭一场,让我控制不住自己。”
罗文峰先生刚煮好午饭,就去菜园补种掉落的玉米。他身材瘦削,步履蹒跚,背脊因岁月的重负而弯曲,脸上写满悲伤。在街上,我们还能听到他悲伤的叹息。
当祖父母担任保姆时
金红村村长光文潘先生说,父母远道而来打工,把孩子留给祖父母照顾,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带我们来到山坡上的一户人家,看到一位约60岁的妇女正在后院锄地。
![]() |
她叫Kha Thi Binh,目前和丈夫抚养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上学,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在同奈打工。她的三个孙辈,最大的刚上二年级,最小的还不满两岁,还没过哭闹的阶段,而且经常生病。
平太太的儿子和儿媳偶尔会寄回家几百万越南盾,但这笔钱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因此,尽管年事已高,夫妻俩还是要轮流上山挖坑栽种槐树,下田种稻,好让孙辈们能吃上更多的稻米和肉。
她分享道:“他们的父母说那里赚钱很难,只能攒下几百万寄回家,所以他们必须节衣缩食。我和丈夫不忍心看着孩子们挨饿穿衣,每天辛苦地除草、养鸡养猪。” 据平太太说,最痛苦的是孩子们发烧、嘴里渴得要命、手抖得厉害、满屋子乱看,仿佛在寻找爸爸妈妈……
![]() |
魏文仁先生和他的妻子目前正在照顾他们的两个孙子。 |
魏文仁先生和他的妻子目前正在照顾他们的两个孙辈,魏黄南(2011年出生)和魏黄宝(2013年出生)。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魏文景和梁氏梅几年前搬到了南方谋生,当时他们的第二个儿子还在学走路。从那时起,这两个男孩就由祖父母抚养,祖父母负责他们的饮食、睡眠,以及生病或遇到恶劣天气时照顾他们。
“孩子们难免会生病和哭闹。有几次,宝宝整晚哭喊着要妈妈,无论我们怎么劝他,他都停不下来。有一次半夜,宝宝发高烧,筋疲力尽。我和丈夫不得不把他哥哥一个人留在家里,带他去医疗站。”仁先生分享道。
据说,儿子和儿媳的工作收入也不稳定,每月只能寄回家约200万越南盾用于孙辈的教育。每天,她除了照顾孙辈、接送他们上下学外,还要打理田地和花园;而仁先生则去砍伐槐树,赚取收入,养活一家四口。
同样,魏文松先生家也有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他们在班韦水电站(Tuong Duong)做生意,还有两个孙辈,罗清顺(Lo Thanh Thuan,2015年出生)和罗清盛(Lo Thanh Thinh,2017年出生),由祖父母照顾。他们的父母偶尔会回来探望,给他们一些钱,但剩下的就全靠祖父母了。抚养和照顾年仅几岁的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出于对儿孙的爱,松先生和他的妻子义无反顾地去做任何事,即使有时非常艰难。
![]() |
金红村有109户泰族家庭,经济条件艰苦,许多人外出谋生,把孩子留给祖父母照顾。村长光文潘估计,目前大约有15对夫妇在外打工,更不用说那些父亲或母亲不在家,以及来去不定期的家庭。因此,很多家庭家中只有老人和孩子,村庄有时显得冷清荒凉。
由于缺乏生产用地和收入不稳定,金红村的许多人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远方劳作的祖父母家。我们希望当局和各部门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人们稳定生活,让孩子们不必远离父母,从而减少贫困。